外国古书记载了哪些关于中国的鲜为人知的有趣史料?
今天给大家介绍朝鲜文学家朴趾源所著的朝鲜首部旅行记«热河日记»。朴趾源是朝鲜末期著名的文学家,儒学家,写有«两班传 », «许生传 »,«虎叱»等在朝鲜历史上有相当影响力的名著。而«热河日记»则是最为震憾之作,一度成为朝鲜的禁书。
«热河日记»记录了公元1780年,朴趾源跟随朝鲜使节团为祝贺乾隆皇帝七十大寿而从朝鲜出发经辽宁到北京,热河的两千多公里路程上的所见所闻。全书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与清朝各界人士的交流,描述了清朝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风貌,阐述了朝鲜社会应该借鉴或效仿的一些设想。
那么,从现在开始我想用轻松,愉快的方式给大家讲述«热河日记»中所描述的趣闻趣事。这些故事在国内的媒体上是很难看得到的哦 !
其实,一开始朴趾源并不是使节团里的正式成员。只因使节团中有他的一个远方亲戚,在远方亲戚的撮合下朴趾源以个人随行人员的身份会合在使节团中。是不是++以权谋私的受惠者?其实,他是“蹭”进使节团的。
使节团跨过鸭绿江进入中国境内,首先引起朴趾源注意的竟然是中国的砖瓦。此时在朝鲜,除了王宫和官府衙门,王宫大臣的住宅外普通平民百姓居住的房屋基本上都是稻草房,土坯房。这种房屋使用木材,泥巴,稻草等材料建造,时间长了木柱会倾斜,墙面会出现裂痕甚至坍塌,经常会有老鼠,蛇进入房间。但是清朝的房屋都是用红砖石灰砌起来的,整齐,坚固,屋顶都是用瓦砾铺设,防雨效果很好。
使节团进入中国境内十五日后抵达沈阳。沈阳的繁华让朴趾源大开眼界。马路上车水马龙,人山人海,街道上店铺林立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尤其是各种小酒馆深深的吸引了朴趾源。朴趾源在沈阳滞留的几天时间里经常与当地人在酒馆里笔谈(朴趾源虽会写汉字但并不是会流畅的汉语,所以用书写的方式互相交流)。朴趾源的书法也得到当地人的认可,争抢着要他的手记。据说,临近离别时大伙儿都依依不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世界历史经典史料大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世界历史经典史料大全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