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怎么应对疫情?
办法很简单。古代人口流动性小,有的人一辈子都不会出村,官府把关隘城门一关,疫情就控制住了,肯定不会发展成全国性的瘟疫。接下来要做的事情,那就是吃中药,药能治愈则治愈,如不然,就只能等瘟疫自己消散了。至于染病者能活下多少人,全看病毒有多强。这个时候一定要相信人与人之间的体质差异,因为很多人光靠自身免疫力就能顽强的活下来。
简而言之,古人对瘟疫的控制手段,就是简单的“防”和“堵”。没有更好的办法。
这里推荐一部电影《大明劫》,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到了近代,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官府能做的工作比古代多了一点。但如果没有针对瘟疫的特效药发明,官府对瘟疫的控制,仍然只能是防堵为主,没有更好的办法。
举例子说——“1910年东北鼠疫事件”。
1910年10月底,黑龙江省满洲里的一家客栈连续出现客人突然暴死事件。死者无一例外都是先发烧,然后咳嗽不止加吐血,最后因为呼吸困难而死。死掉的人,皮肤浑身都会呈现黑紫色,异常恐怖。
PS:这场鼠疫源自沙俄,但沙俄方面没做合理控制措施,导致不少中国矿工染病,所以最先出现鼠疫的地方就是位于两国边境线上的满洲里。
客栈老板被吓坏了,再加上客栈频繁的出现客人突然暴死的现象令客栈凶名大盛,无人再敢住。于是老板决定关店,先回家过年。
但是,最吊轨的一件事情发生了!
客栈老板回家不久,也突然暴毙身亡。亲戚们为老板停尸五天,举办丧礼。结果丧礼还没办完,客栈老板老家村子里便不断有人病倒,乃至暴毙而亡。
最后,整个村子在不到一周时间内就变成了鬼村,到处都是呈现黑紫色的尸体。
看到这里,现在正在家“闭关”的朋友应该都能猜到下面会发生什么事情了——由于这是传染病,每一个接触到感染者的人都有几率成为病毒的携带者。所以这场瘟疫在大家都不知情的情况下,很快就从满洲里,蔓延到了黑龙江全省。
古人应对瘟疫有哪些智慧?
瘟疫,自古以来一直有。每当瘟疫来临时,古人恐惧万分,不知所措。有人染上瘟疫,去探望的人也会得瘟疫,也会死去。瘟疫流行,人是最可怕的。看见人,就象看见鬼一样,远远地躲避开,当然,家里才是最安全的。‘瘟疫流行,谁敢出门呢?谁也不敢,都躲在家里,这叫躲风。在与瘟疫斗争中,人们不只是躲避,便开始探索对抗瘟疫的种种办法,有的用巨响驱赶造成瘟疫的怪魔,有的用气味芳香的艾叶,皂角,松叶堆火,驱赶瘟疫,还有的用大蒜捣汁,涂遍全身,也有人企求神灵的保佑,这些方法体现了古人的智慧,让不少人躲过了瘟疫。后来,人们观察发现,染上瘟疫的大多是缺少食物的贫苦人群。于是在每年年末,新年开始瘟疫流行之前,人们便采购各种丰富的食物,不仅吃饱,而且吃好,让身体强壮起来,还在门上贴上驱魔符,燃放鞭炮驱赶瘟魔,制造欢乐喜庆的气份,以抵抗年末与年初的迅猛发展的瘟疫,做好充分的准备,准备过年。然而,瘟疫依旧有。在一次次瘟疫之后,人们冷静下来,观察发现,人口密集的地方,瘟疫比较严重,而山村人口少而分散的农户,几乎没有发生过瘟疫。因此,不少人隔省过界,找一个依山傍水山青水秀的地方,居住下来。据说,我的老祖就是江西过来的,领着妻子住在山I里,′勤耕苦种,吃的是亲手种出的绿色食物,穿的是粗棉大布,十年过去了,生下三个男孩,到现在已经一百多年了,几百口人,没有一个因瘟疫丧生。在瘟疫面前,古人的确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很高的智慧。
为何在端午节会有赛龙舟包粽子煮红蛋挂菖蒲艾草喷雄黄的习俗?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上古先民在端午进行祭龙,端午节在当时其实是“龙的节日”。上古干支纪元法,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纪元通用天干地支。最初的端午节为干支历年的“午月午日“(正月建寅,第五个月即为午月),午月午日也谓之重午。到了汉代时,南北统一,历法也完成了一致性变动,汉朝廷为了方便,规定每年的端午节特定为阴历五月五日。《说文解字》:“端,物初生之题也”,即说端为初的意思。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因此午月的第一个午日,谓之端午。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午节”。
仲夏端午“飞龙在天”,苍龙的主星“大火”(心宿二)高悬正南中天,龙气(阳气)旺盛。在传统文化中,方位和干支时间以及八卦是联系在一起的。先天八卦以乾坤定南北,天南地北为序,上为天为乾,下为地为坤;正南为先天八卦的乾位,即为“天”。仲夏午月午日,苍龙七宿运行至正南中(乾)方位,是龙升天的日子。仲夏端午苍龙运行至正南中天方位,对应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易经·乾卦》爻辞中所言的“龙”,实质是对苍龙七宿一年四时运行的阐发。阳爻处于奇位称“得正”,故九五爻既“得中”又“得正”,从其所处位置来看,就是大吉之位。九五爻“飞龙在天”是《易经》乾卦中最吉利的爻。
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故又称龙舟节。“龙”是上古先民的原始信仰,先民在每年“飞龙在天”的仲夏端午以扒龙舟形式举行盛大图腾祭,酬谢龙祖恩德,祈福纳祥、压邪攘灾。龙舟竞渡最早是古代南方吴越先民祭龙祖的一种祭祀活动形式,南方先民使用舟船普遍,往往在舟船画上龙图形作为部族的图腾或保护神。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一文中主张认为划龙舟的端午节最早源自于战国之前江浙地区的吴越民族。当时,龙已是吴越民族的图腾,而闻一多先生认为,就是这个龙图腾,后来演化成了全民族的图腾崇拜;就是在祭龙的仪式中,才逐渐有了划龙舟的习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人防疫习俗有哪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人防疫习俗有哪些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