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许多战争都发生在中原一带,为什么?
中国古代许多战争都发生在中原一带,自古就有逐鹿中原之说,为何会如此呢?详细分析,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从世界角度看:
北纬40度至30度之间,气候、环境、土壤适宜种植,分别分布着世界四大文明,可见这个区域是最适合人类生活居住的地区。在亚洲东部,这个区域在上海到北京之间,其中也包括中原地区。
二、从中国地理看:
中原一带既在世界最适宜生活居住区域内,也在中国的中心地带,在古代就被称为中国,也是中国名称的由来。人们自然都愿意生活在中心地带。
三、中原一带在古代是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同时也是交通中心。
任何一个政权一旦取得统治地位,都会迁徙到中原一带,这既是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经济生活的需要。如洛阳目前确认是十三朝古都(包括夏都),长安也是十三朝古都。同样,中心地区自然也会是交通中心地区,不然会是兵家必争之地。
四、王朝更替,不可避免地会在中原一带展开。
王朝更替,最根本的标志就是取得中原地区的领导权,占有了中原就意味着取得了对全国的决定地位。所以,许多战争都发生在中原一带。即使战争从边关开始,最终争夺最激烈的地区还是会汇聚到中原一带。占领不了中原一带,这样的政权往往被称为:“偏安一隅”,南宋被称为:"半壁江山“。
王朝更替战争,如元朝灭掉宋朝,就是从北部开始向中原推进,占领了汴梁,再向江南苏杭推进。
朱元璋起义军兴起于江淮,平定了江南而后向中原进发,占领了燕京,标志元朝统治被推翻;而后再向蒙古、辽东推进。
清朝灭明也是如此,由东北入关,占领北京,标志明朝被推翻,而后迁都北京;再后平定陕西、陕西、河北、河南等中原地区;而后再向南推进,一直到台湾。
这个问题不难解释,所谓的中原地区就是古代中国的文明中心地区,大体来讲围绕着黄河两岸以及长江以北地区。
这个地区一般来讲包括陕西、山西、河南、河北,这是它的核心地区,除此之外也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湖北、甘肃、四川、江西等地。
至于战争为什么都发生在中原一带?
应该这样说,人类大体分为两个类型:一种类型是像古罗马、巴比伦、古埃及、波斯和古中华文明这样的类型。
这种类型是人类文明的先驱,提前进入了现代社会而成为了一个国家。
第二是像一些原有的非洲部落、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等,他们基本上还处于原始社会状态,一没有使用铜器和铁器,二没有像现代文明那样形成一个国家性质,而是一个个没有统一的原始部落。
人类都是为利益和生存而活着,于是便会出现争斗。
在若干个部落之间发生争斗,由于规模小和人数少,所以那叫冲突。
而文明发达地区由于地盘大、人口数量多,又是处于一个国家动员形式的状态,因此那叫战争。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它围绕着黄河一带而发展起来的,当我们成为一个国家的时候,像现代的许多国家还处于原始部落时期。
大体来讲,我们的核心地区是围绕着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湖北陕西、山西和山东这一带是我们的核心地区。
这些地区一是我们的核心部位,同时也是各路政权争夺最激烈的地方,有句话说谁若控制了中原地区,谁便控制了天下。
其次,像两广地区、闽浙地区、云贵地区、西域等地,其实这些地方也会发生打仗和冲突,但是在怎么打也决定不了天下的走势,而且这些地方即便是打的再凶,也无法决定古代中国的前途命运。
不管是秦始皇的统一六国、还是刘邦和项羽的楚汉战争,以及后来的张角、黄巢和李自成的农民起义,都是争夺中原地区。
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就算是控制了陕甘、云贵和两广一带,即便是实力再强大,如果不向中原一带发展,第一他们得不了真正的天下,第二最容易被中原的各路势力消灭。
那么秦始皇、李自成向西发展势力一直扩展到西域各地行不行呢,当然不行!
打个比方说,中原地区就好比一个中心城市,而云贵、两广和西域一带好比是围绕着城市的农村。
他们如果想成为人上人,就得不遗余力的进入城市发展,直到成为这座城市的主人。
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主人,就很容易领导周边的农村地区。
但反过来说,你在乡下发展的再有声有色,最多是一个富裕的小农民,成不了什么气候。
举个例子说,洪秀全在金田起义之后,完全可以打下广西地盘 做一个当地的土皇帝。
那么他为什么全力由南向北发展,而不向南打下越南地区成为一方土霸也行,这就是他的实力已经强大了,他也想问鼎中原。
历史王朝大一统之后一般都有几百年和平期,请问不打仗天下太平的根本原因你认为是什么?
一个王朝走向衰落和灭亡,首先是从政治上的腐败和残酷统治开始的。统治阶级政治上的腐败和黑暗,造成天怒人怨和各种矛盾激化,从而++++,最终被各路义军所推翻。
秦朝、隋朝没有做到让天下及时得到休养生息,加上政治上实行残暴统治,所以秦朝和隋朝就被早早灭亡了。
西晋过早地陷入了政治腐败,竟让一个智障的人当上了天子,所以导致了“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
中国历史上的每个王朝,都能从政治上找到衰落和灭亡的根源,大部分大一统王朝开国帝王和连续几代君王都能够做到顺天应民和政治清明,所以才确保了天下长治久安和太平盛世,只是后来才逐渐出现了政治上的黑暗和腐败,最终难逃被灭亡的命运。
因此,政治上顺天应民和永不腐败,才是一个王朝维持长久太平盛世的根本原因。
我想换一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虽然常说是由于农民吃不上饭,导致农民起义而推翻原来的王朝。但我试问一下,又有几个朝代是真正被农民推翻的?
三代之前,就不用说了,总体来说就是一堆贵族间在交替权利,就连三皇五帝的禅让在史记里也能找出一堆的血缘联系来。总之一句话,权利一直在贵族权流传。
推翻暴秦的是山东贵族;分割汉家的是地方军阀;从晋到宋无不是被原先的贵族取代……
朱元璋倒是真农民出身,但真到登位后站在统治阶级的角度得出元朝失国的原因却是——对百姓太过宽厚了~
从陈胜吴广到太平天国,无数次的农民起义,充其量就是导致这一切都催化剂、导火索到最后无不是当了贵族间争权夺利的枪罢了。真要是没有权贵做幕后推手的话,那就什么都不会发生,有宋一朝,农民起义超过400次,又有哪次成了气候?(其实现代也有,犯忌讳就不说了)
贵族(有野心做最高位置的那种),就像一条条饿狼,对内斗、对外斗。凡是他们觉得对自己有用的,就没不敢利用的:
国家这么大,总有个水旱不均的时候,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那就是滔天大祸。不管是养寇自重,还是改朝换代,就没他们不敢做的。
等到打累了,在不断的攻伐或是妥协中,新的君主诞生了。看着满目疮痍的国家,这帮野心家不得不收起自己的野心顺便躲在角落里舔舐伤口,等着下一次机会的来临。
这个期间就是所谓的天下太平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基本都在打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基本都在打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