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王勃的才华?

如何评价王勃的才华 - 华夏历史

提到王勃,他是大儒王通的孙子,诗人王绩的侄孙。因为诗歌所带来的名气,他的名声,比他的长辈们要大的多。

王勃,字子安。这个表字,对他的人生真是一种反讽。

唐代的神童真是多,王勃是率先登场的一位。 他成名真是早,是少年早慧的典型。还不到二十岁,就已经进士及第。就连唐高宗读到他献上的颂,知是未及弱冠的神童所写,都连声赞叹他为“大唐奇才”。

明代陆时雍在《诗境总论》中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王勃)其最杰乎?”我不能认同他对其他三人诗风判断,对于王勃的评价却是恰当的。

在“初唐四杰”中,王勃年纪最轻,名声最大。关于“初唐四杰”的排名,后人争论很多,但不管如何争议,王勃都名列首位。

二十岁时,王勃通过了一个特殊的考试,进入宫廷,担任了沛王府修撰,成为沛王李贤王府中的一名文学属官。因为年纪相仿的缘故,王勃很快博得了李贤的欢心。

《杜少府之蜀州》,是王勃最著名的作品。那时他还在长安。他有一位姓杜的朋友要到四川去做县尉,王勃为他送行,写下了这首诗。

让我们再来细看这首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杜少府之蜀州》

如何评价王勃的才华 - 华夏历史

唐人送行,多作诗赠别。一部《全唐诗》,这类赠别诗占了不小的比例。

钱钟书先生对此有精妙的论断:“从六朝到清代这个长时期里,诗歌愈来愈变成社交的必需品,贺喜吊丧,迎来送往,都用得着。”

无论以何种标准评判,王勃这首诗都堪为典范之作。

如果说,《杜少府之蜀州》,表现出王勃性格中的豁达,那么,《滕王阁序》所流露的王勃,则是豪情与失意并存的矛盾的少年。

他的黯淡心思,都深藏在他华美的笔端之下。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我读王勃,总觉得是可惜的。

他性格造作,却不失真诚。他的才华,让他能够暂时的触碰到生命的玄机,他的智慧却不足以让坦然面对人生的穷通。也许境界只是毫厘之差,但这一步之遥,却往往一生都跨不过。

如何评价王勃的才华 - 华夏历史

他的一生,就如一颗炽热燃烧的陨石划过盛唐的天空,虽然短暂,却灿烂无比,留下的光辉不仅照耀当时,甚至映照千年岁月,直至今日,仍然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这个只活了二十六年的天才文人,他的灵光一闪,就足以让许多文人搁笔,名列“初唐四杰”之首。我一直在想,如果他不死,凭借着他卓越的天赋、博大心胸和过人的才情,绝对可以与李白、杜甫跻身同一行列。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所以留给我们的只有无尽的遗憾!

关于这个传奇性的人物,一切不得不从《滕王阁序》说起:

《唐摭言·王勃》载曰:“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报云‘落霞与孤鹜齐飞,长天共秋水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这段话,我用白话翻译一遍:

王勃写《滕王阁序》时年方十四。都督阎伯屿不相信他的才华。王勃虽在座,但阎公有意让女婿孟学士写这篇文章,而且已经预先构思好了。到了阎公拿纸笔在宾客间来回推让时,王勃并不推辞谦让。阎公十分恼怒,拂袖而去,却专门派人窥伺王勃如何下笔。第一次禀报说“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说:“这是老生常谈罢了。”第二次禀报说“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公听了这句话,沉吟不语。再一次的禀报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公惊惶急视,站了起来,说:“此人真是天才,应当流传不朽!”阎公于是急忙邀请王勃到宴会场所,极尽欢娱才停止。

古人言:“王勃文章宏逸,有绝尘之迹,固非常流所及。”阎伯屿说王勃是天才,应当流传不朽,这话到今天,一点也没错!

如何评价王勃的才华 - 华夏历史

十四岁即席写出文辞高华流丽的《滕王阁序》,就已然不愧于天才之称了。而能够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千古名句,何止是天才,简直是天才中的天才!

当然,如果你觉得不服,认为他仅仅只有一篇《滕王阁序》拿得出手,那就大错特错,他的诗歌也是一流。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批点唐音》评曰:“读《送卢主簿》并《白下驿》及此诗,乃知初唐所以盛,晚唐所以衰。”此诗的送别,一扫前人离别的哀思愁苦,也没有后人离别的伤感作态。

论境界之高,此诗为五律第一。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差近之。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山中》

“以景结情”运用最完美的五言绝句,而且还达到了王静安先生说的“写景之不隔”的效果,五言绝句中的神品。

(1)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2)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王勃的五言绝句都很有韵味,让人品味不尽。比如“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他得到了诗家的“味真”,擅长营造意境。

黄叔灿在《唐诗笺注》评价第二首曰:“一片离情,俱从寒字托出。”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当然,我倒是觉得“寂寞离亭掩”写得最好。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如何评价王勃?

我來试评唐代诗人王勃

文发扬试评唐初天才诗人王勃

文/文发扬

2020_08_05。

一,王勃其人其诗简介

王勃,因其一首《滕王阁序》一挥而就动如春雷而名震天下,如明月垂照古今。滕王阁因《滕王阁序》而成为中华四大名楼之一。王勃,是唐代以来的天才人物。他的诗歌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因毛主席引用而名声更加流远。

王勃(650一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山县)人。文中子通之孙。六岁善文辞。未冠,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工闻其名,召署府修撰。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斥之。勃既废,客剑南,久之,补虢州参军。坐事,复除名。勃父福畴,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交趾省父,过江西南昌,作《滕王阁》序及诗,几成绝筆。赴交趾途中渡海,溺水,悸而卒。年廿八岁,或曰廿九岁。

勃好读书,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忽起书之,不易一字,时人谓之腹稿。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后人称为初唐四杰。有《王子安集》传世。

《唐诗三百首》仅收其诗一首,就是写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那一首五律,名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诗别裁集》收其七言古诗《滕王阁》一首,五言律诗二首:《秋日别薛昇华》,《杜少府之任蜀州》。五言绝句一首:《江亭月夜送别》。七言绝句一首:《九日登高》。此诗乃檄鸡被废后客剑南而作。全文曰: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今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人物评价王勃的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王勃的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如何评价王勃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