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农村上坟的风俗你知道多少?
在我们这里,清明节是踏青赏春的日子。而上坟是在寒食节这天。
清明节的前二天在我们这里叫一百五。这天是给祖坟添土,修坟,更换新的坟头顶的日子。
具体是在这天的太阳出来之前。必须将坟上的枯草清除干净。并推来新土,扬在坟上。并更换新的带青草的坟头顶。
清明节前一天。叫寒食节。
这天的下午,带上供品和酒水。用古铜钱印过的草纸,叫烧纸。到祖宗的坟前祭奠先人,并烧送纸钱。还会燃放用白纸做的土鞭或礼炮。
而清明节这天是不上坟祭祖的。
清明节是铲青,踏青赏春的日子。现在叫踏青旅游。还是己出嫁的姑娘回娘家看望父母的日子。
在我们这里,寒食节和清明节不是一回事。是分开的。
含意不同。
我老家农村的,年年清明节回家上坟,回家路上,几乎所有小商店都有你所需要的祭拜的物品,从纸扎花圈,纸扎房子,纸扎棺材,纸扎毛驴,元宝,烧的纸等琳琅满目,当然价钱是不同的,买了需要烧的物品,还要买一瓶酒,带几个馒头(我们叫饽饽),带上铁锨。来到山上,首先要将祭拜的供品拿出来,要拿出一百元人民币在烧纸上量一量,摆在坟头前烧掉,说是烧掉后,去世的长辈就收到了,最近几年,因为怕引起山火,一般都是将烧纸摆在坟头前,用泥土压住就行了,然后再把饽饽拿出来,掰碎了,放在坟头前,倒上白酒,做完这一切后,再在坟头前给去世的长辈磕头,这一套流程做完,基本上算完工了,如果有坟墓风吹日晒的泥土有流失的,可以拿铁锨铲点土,加固一下坟墓。
清明节到了,你农村老家有哪些习俗?
清明节马上就到了,在农村老家通常是在清明节前或当天去祭祖,祭坟;
一,
来到自己的亲人坟墓前首先是清除坟墓周围的杂草,乱枝废丫等。如有坟墓垮塌之处还要将其修补。
二,点上事先准备好的红蜡烛,每2根一起插在一个地方,共插3处;香是3根一起也插在3处;然后点燃纸钱,点之前先将其撕散,否则不能燃烧。
三,燃放鞭炮。
四,在坟墓前双膝下脆,三叩头(在场的人必须这样)
五,在坟墓顶挂上`亲`(用剪纸加工而成)这个可大可小视情况而定。
我老家农村在清明节祭祖,上坟这些风俗(规距)缺一不可。当然了我们现在着重要提倡文明祭祖,若遇林地还要严格用火,以免发生森林火灾。
农村人说农村事。您好!秀美张桥与你分享农村那些事!
清明节,是为祖先扫墓的时节。同时也是为逝去的亲人寄托哀思的一个重要日子。
十里不同乡,各地乡俗不同。像在我们老家,扫墓不一定在清明当天。很多家庭的长者带着子孙提前就去为亲人扫墓了。大都是提着小竹框,里面有合纸、纸钱以及白纸剪的花钱。到了自家祖坟前,全家老小一起下跪祭拜。分别烧了合纸和纸钱,剪的花钱或挂或散落在祖坟上。有的地方缺土还会把圆上。有些也会在亲人的坟前念叨念叨,说说自家子孙如何光宗耀祖的家常。
南方的清明节可能相对北方显得比较隆重,在这一天,无论家里的人多远多忙,哪怕春节不能赶回家,这天一定不会缺席。
在深圳的邓小平画像前,或者莲花山邓小平塑像处,每年清明节,都有市民自发前来用带着鲜花的方式祭拜这位为深圳改革开放作出巨大贡献的伟人!
如果您认同我的看法或者想谈自己的看法,欢迎在留言区互动!
我们家一般都会做一种叫“滁叶粄”的小零食,滁叶是一种野生的植物,有除湿去火的功能。把滁叶煮熟、捣碎,与面粉和在一起,然后做成小小的自己喜欢的形状,可以直接放入锅中蒸熟,也可以放入油锅中炸,味道有甜的,也有咸的,这些都是全凭个人喜好。
清明上坟,在农村有什么上坟的说法和讲究呢?
乡村黑嫂为您回答。
清明上坟扫墓从秦以后开始流传,到唐朝时盛行开来,一直到现在,仍然是一个非常受国人重视的节日。
题主的问题是清明上坟有什么讲究,很多人不解,不就是去了摆点供品,然后烧纸就可以了吗?其实这里面讲究太大了,只不过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我们很多人已经不再注意这些需要讲究的事。
我看到有回答说了一些什么人不能扫墓,咱们说点不一样的规矩。
一、清明上坟需要做什么
我们现在上坟,大多会带点供品,带着纸钱。去了后,把供品摆好,纸钱点着,等到纸钱烧完,很多人选择直接离开,这就算是完成了,供品有的会带走,有的则直接摆在坟前,也就是留下了。
其实,清明上坟一个最基本的做法需要折几枝嫩柳插在坟上,来源自然也是传说中的重耳第二年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去年烧焦的柳树发了新芽,抽了新枝,于是就折下几根放在坟头和编了花环,咱们在这里不过多介绍了,太多人介绍过了。
咱们只说,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上坟插柳枝了,当然这也不是必须性的,只不过是古时候传下来的一个项清明扫墓规矩罢了。
还有就是我们要为坟头添土,这个也不是强制性的,视各地规矩而定,有的地方去世人只要埋了,是一定不能再添土的,那这个规矩就无法实行。大部分的地方是可以添土的,但这些可以添土的地方人在上坟时,也很少有人添,具体原因是什么,咱们不在这里猜测,也不去评价。
二、烧完纸后有什么规矩
我们上面就说了,现在人烧纸,走时或者会把贡品带走,要不然会把贡品扔下。那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其实古人是坐下把贡品吃掉,也就是分而食之。
很多人嗤之以鼻,那是古人穷,现在人不缺这口吃的。其实这跟穷不穷是没有关系的。我们现在在一些农村,仍然还可以看到,在一些祭奠活动后,在家里有人去世上,贡桌上的贡品都会给小孩子吃掉,意思是可以沾到福气。
而扫墓完了吃贡品不只是一种沾福气的说法,还有和去世人团聚的意思。
总结:这些规矩在一些地方仍然发生着作用,有些地方则已经完全抛弃。我们在这里不去说保留和抛弃的好坏,只是单纯回答题主的问题。希望能帮到题主。
我是乡村黑嫂,一个有态度的农村观察者。喜欢我,请点击关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清明农村的习俗是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清明农村的习俗是什么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