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遇到过最尴尬的事情是什么?
哈哈哈……
我最尴尬的事情是,十六岁,知青时的第一年。
给生产队放牛🐮,三十多头牛🐮。
秋天的一个早上,因为头一天夜里下雨,我起晚了。
来到牛圈一看,傻眼了 ! 牛圈里空空如也。
经过认真检查分析,我得出结论是 因为,牛们习惯性的在一定时间出圈,因为我的迟到,牠们不等我来,犯了自由主义,把牛圈的栅栏门给挑开跑出去了。
这就尴尬啦呀 !
三十多头牛🐮啊 ! 就赶紧的去我常去的几个地方找,一点痕迹都没有。
怎么办?去哪里找?广阔天地,哪有目标?
在回村的路上,思考着怎么向生产队长交代。回到牛圈旁,傻傻的看着空荡荡的牛圈。
正在我一筹莫展,在那儿发呆的时候,惊讶的看到队长赶着那群牛🐮过来了 !
我赶紧过去,与队长一起把牛赶进牛圈,拴好圈门,经清点一头牛没少。
然后,队长用平静的语气,给我讲了这些牛是怎么回事,并没有对我发火,只是要我以后要按时放牛,把圈门栓牢固。
虽然那时候我才十六岁,看到队长对我的态度,尴尬的同时,很是感激他。
原来是,那些牛们,在头牛的带领下,向我常赶牠们去的相反的方向,跑到邻村的玉米地里面去了 !
邻村的,那片庄稼地的归属队的生产队长,找到我们队长一问,正好是我们队的,就交给我们队长给赶回来了。
他们队长们都认识,因为常去公社开会,又是邻村。让队长好好教育我呢。
那时候都讲究个团结友爱,龙江精神。若是现今,那可就赔残咯!
你说尴尬不尴尬。
[笑][笑][笑]
现在的老师每天都要做些什么?
现在的老师每天都要做些什么?
我是一名工作20多年的语文老师,当班主任,要说每天的工作,那真的是很忙很累。我每周周课时是接近20节。
早上5:50起床洗漱,6:20出门,半个小时赶到学校,6:50到七点半上早自习。(一周有三个早自习)随后是学生早餐,班主任配餐。
8:00到学生寝室,教室,公区巡查,检查清洁卫生。3
8:10到教室陪孩子晨读。
8:30开始上第一节课,有课的时候就上课,没课的时候就写教案、批改作业。
10:00,学生集会或出课间操。 班主任要去巡视,而且要签到。
12点放学。学生吃午饭,老师陪餐。
12:40学生午休。班主任到班上清点人数,并守着孩子们睡觉;5月1号前,学生没有睡午觉,班主任老师就陪着孩子一起自习。
下午2:40学生起床。休息20分钟,下午三点开始上第一节课。星期二下午是语文教研时间,要参加教研活动, 填写教研活动记录表。
下午5:35放学,星期一下午要开例会,星期二下午陪学生自习,星期三和星期四的下午是课外活动。
6:30课外活动时间结束,班主任老师陪学生晚餐。
7:30开始上晚自习。班主任有晚自习时就上自习,没有晚自习就在办公室里加班:批改作业、写教案、填表。
晚上9:00下晚自习,9:20熄灯就寝,班主任老师到各个寝室清点人数,并强调晚睡纪律。
晚上9:35个乘车回家,回到家就是十点左右。十点半上床睡觉。
如果遇见考试,或者要准备公开课,晚上老师还得加班。
周末下村扶贫,填写扶贫手册。
在这期间,班主任老师还要处理班上各类事务,如组织学生办黑板报,办手抄报,排练“六一”节目,找问题学生谈话,收集学生活动照片以及学生作品,准备六一的展板,上安全教育平台上的课,每天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如果遇上学生调皮,那更是头疼,打不得骂不得,硬着头皮给孩子做工作,号还时不时遭受家长的冷遇和科任老师的不理解。如果学生出事,还会挨批评,受处分。
我只是陈述每天的工作,而不是在埋怨,不要拿我们的工作恨农民工比较,因为没有什么可比性。不喜勿喷!
古代人是如何去首都开会的?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出行变得越来越便利,从最开始的只能选择离家近的地方步行去上班,到了有自行车可以通过骑行去上班,再到后来的开车上班甚至于现在很多人会选择的乘坐高铁跨市上班,交通工具的发展给上班的人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现在很多人的家距离工作的地方都比较远,更不要说有不少的公司会经常派人去外地出差了。
但是好在现在的交通系统已经很完善了,已经很少存在像古代一样在路上就耽误个十天半个月的情况。古人没有像现代社会一样这么发达的交通工具,那么如果古人要去首都开会的话,又会怎么去呢?而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那就是这个问题讨论其实的并不是普通的古人,而是专门指古代的官员。毕竟古代的普通人不会说随随便便就上京城开会,即使是某一些产业遍布全国的商人,他们最多的也是去各地视察,就算是真的让手下的人汇报,也很少真的会有选择首都作为开会的地点的现象,但政治会议就不一样了,这一般都是要在政治中心——也就是在当时的国家首都才能够开的会议。
对于古代的官员来说,进京开会并不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因为古代中国版图依旧很大了,大多数的官员都是被外派到其他地方而非是留在京城里的,他们不可能经常性的就去首都开个会,毕竟这样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因而我们现在所以为的官员每日的上朝,基本上也就是在京城留任的官员才需要完成的任务,而且根据官员品级的不同,开会的规定也不一样。
比如说唐朝就是以五品为一个界限,五品以上的官员每天都需要上朝,而五品以下的官员只需要初一十五去上朝就好,而且古代的官员是有“休沐日”的,这其实就相当于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放假,所以即使是五品以上的官员都不是一年到头每天都要上朝的。尤其是有一些朝代并不要求官员天天上朝,甚至于还有皇帝自己都很久都没有上朝的事情发生,因此古代官员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惨。
而说到这些官员怎么去都城开会,那就要分成两个情况来进行分析了,第一就是在京城里做官的官员,而第二中就是在外地做官的官员。
首先来说第一种情况,那就是在京城里做官的官员如何应付“开会”,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虽然说在京城做官的官员确实是比外地的官员要方便很多,但是京城毕竟也是一座城,还是很大的,而古代的京城住宅分布也是很讲究的,官做得越大,距离宫廷的位置也就越近,官越小,距离宫廷越远,如果说你官做得不是那么大,为了能够准时到达“开会地点”,你就要比比你官职大的人早起不少时间。尤其是古代上朝的时间一般都很早,天都没亮就要爬起来收拾好自己赶去上朝,睡懒觉什么的简直就像是在做白日梦。
当这些还打着瞌睡的官员们到了宫廷大门口之后,除了被皇帝特别批准的人以外,坐轿子的要下轿子,骑马的要下马,然后步行进入宫廷。不过宫廷也不是随便就能进的,这是有时间讲究的,不到那个时间点门是不会开的,就只能够在门外候着。这要是夏天还好,冬天和初春就站在那里都能够被冻得直哆嗦。
上面说到了古代上朝的时间都很早,因而在这些官员到达宫廷并且被成功放进来时天可能还暗着,一般的官员就只能够摸黑进宫,而获得特批的大臣却能够提灯,这些能提灯的大臣就成了“香饽饽”,在他们的身边一般都会围绕着很多的官员,就是为了蹭一下这点光亮,免得自己因为看不清眼前的道路而发生意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海南历史人物手抄报模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海南历史人物手抄报模板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