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和刘邦同甘共苦的卢绾,为何最终选择了背叛?
刘邦当了皇帝后,杀了不少功臣。不过仔细分析,他所杀的那些人,都是在他和项羽在楚汉相争的过程中,背叛项羽投奔过来的。比如韩王信、彭越、英布等人。包括韩信也是这样一种情况。而像卢绾这种,从刘邦沛县举事开始,就跟着他干的,几乎没有。
卢绾不但是从沛县举事就跟着刘邦干,在刘邦的发小朋友(包括周勃、曹参、樊哙、灌婴等等)中,关系也是最好的。他们两人的爹是铁哥们,刘邦和卢绾又是同一天出生,可以说,两人小时候就是同穿一条裤子的。
卢绾不但是从沛县举事就跟着刘邦干,在刘邦的发小朋友(包括周勃、曹参、樊哙、灌婴等等)中,关系也是最好的。他们两人的爹是铁哥们,刘邦和卢绾又是同一天出生,可以说,两人小时候就是同穿一条裤子的。
(卢绾)
后来,当刘邦举事以后,直到刘邦当了皇帝以后,他对卢绾也是最信任的。刘邦在汉中当王的时候,卢绾被任命为侍中。那时候的侍中还不是后来的宰相,而是在皇帝身前传话的人,相当于贴身秘书,可见刘邦对卢绾的信任。刘邦当了皇帝以后,封卢绾做太尉,这是朝廷掌管兵权的最高长官。不仅仅是让他做太尉,而且还允许卢绾随意出入皇宫。一个掌管兵权的人,居然可以随意出入皇宫,刘邦对卢绾的不设防,可见一斑。
后来,随着韩王信、彭越、英布等人相继造反,刘邦开始对那些后来投奔自己,手握重兵的诸侯深深不信任,他开始剪灭他们,同时封刘姓子孙为王。
但是,刘邦做的这些,其实都与卢绾没有任何关系,他依然对卢绾绝对信任。在相继剪灭异姓诸侯王,分封同姓诸侯王的同时,他竟然在这时候封卢绾为燕王。可以说,他哪怕对卢绾有一丝的怀疑,都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封卢绾。毕竟卢绾之前只是一个侯,他不封卢绾,卢绾也没有任何意见。但他竟然封卢绾。在他的心目中,绝对是把这个从小穿同一条裤子的发小铁哥们,当成刘姓家人一样来对待的。
除了卢绾,没有任何异姓功臣,包括他所有的发小,能够在这时候享受封王的待遇。周勃、灌婴、曹参、樊哙,这些发小朋友最多都只是侯,只有卢绾被封为王。
由此可见,被封为燕王后的卢绾,居然还要造反,真是让人百思而不得其解。
由此可见,被封为燕王后的卢绾,居然还要造反,真是让人百思而不得其解。
(刘邦)
那么,卢绾究竟为什么在获得刘邦极大信任后,居然还会造反呢?他究竟有没有造反呢?我个人认为,严格地说,卢绾并没有造反,但是他绝对不忠诚于刘邦。
卢绾本来一心一意地帮助刘邦攻打造反的代国相国陈豨。为了消灭陈豨,他派部将张胜去离间匈奴和陈豨的关系。没想到张胜反被洗脑,让匈奴帮助陈豨。本来他对张胜这么做很生气,都已经上报刘邦,说这个张胜是叛徒了。谁知道张胜回来后,用那套被洗脑的理论,又用来洗他,对他说,留着陈豨,刘邦就不会杀你。要是除掉陈豨,刘邦接下来就要消灭你(史书上把这个称为“连兵勿决”)。这套洗脑理论果然厉害,卢绾瞬间也被洗,慌忙又对刘邦说,张胜不是叛徒,自己报告错了。
他这种拙劣的做法,一下就引起了本来就多疑的刘邦的怀疑。然后投降了刘邦的陈豨那边的人,又告诉刘邦,卢绾在和陈豨暗中来往。刘邦于是招卢绾回京,卢绾称病不回去,这下刘邦更怀疑了,派人去调查。卢绾又不配合调查,卢绾手下的人也都纷纷逃跑。接着刘邦又听到张胜又在和匈奴联系的消息,这样,刘邦就彻底相信卢绾准备造反,因此派大军去抓他。
为啥陈平,英布,韩信都要背叛项羽?
楚汉之争,最终以霸王项羽自刎乌江而告终。“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许多人们为项羽的结局而感到惋惜,但是历史不能重演,项羽失败自有其失败的理由,其中,留不住人才,致使人才的大量流失,就是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比如韩信、英布、陈平,这三人可都是难得的人才,起初他们都是项羽的人,最终却转投刘邦。实属可惜。
项羽剧照
先说韩信。韩信后来被称为“汉初三杰”之一,韩信的军师才能在当时那是无人可比的,但是,韩信在项羽帐下得不到重用,他多次向项羽提出自己的观点,但是都没有被采纳,所以韩信转投刘邦。
韩信剧照
再说陈平。陈平是当时有名的谋士,跟随项羽之后,很受项羽的器重,陈平也确实有才能,所以在项羽帐下多次升官得赏。陈平有一次奉项羽之命收复了一座城池,但是后来这座城池又被刘邦夺了回去。项羽因此大怒,准备杀掉之前平定这做城池的将领和官吏,陈平亦在此列。陈平害怕被杀,自己带着宝剑抄小路逃走了。
陈平剧照
最后说英布。英布是楚汉时期的一员猛将,骁勇善战,反秦之战吕布功不可没,被项羽封为九江王。英布被封为九江王以后,拥兵自重,项羽作战田荣的时,要求英布增援,英布称病不出,只派出几千戎行去塞责;攻击彭城,英布又称病拒绝了出兵。至此项羽与英布有了隔阂。后来,刘邦派使者随何游说英布,英布在随何的游说下,同意暗中归汉,此时正值项羽使者来找英布,游说冲进使者的房间,对着项羽的使者大喊“九江王已归附汉王”。使者听了把腿就跑,随何又说事已败露,不能让他跑了,英布杀了使者,彻底公开背叛项羽。
归根结底,这么多豪杰背叛项羽,是因为项羽自身的原因。项羽虽勇,但是刚愎自用、生性多疑,而且喜怒无常。相对的刘邦就宽和得多,出身平民的刘邦更熟悉社会生活,更了解人民的心理。像韩信、英布、陈平这些出身平民的人肯定会选择刘邦。而这些曾经的叛徒将,最后都成了自己最大的对手,真是可悲可叹!
归根结底,这么多豪杰背叛项羽,是因为项羽自身的原因。项羽虽勇,但是刚愎自用、生性多疑,而且喜怒无常。相对的刘邦就宽和得多,出身平民的刘邦更熟悉社会生活,更了解人民的心理。像韩信、英布、陈平这些出身平民的人肯定会选择刘邦。而这些曾经的叛徒将,最后都成了自己最大的对手,真是可悲可叹!
首先,项羽是一个好将军,却不是一个好统帅,更不是一位好君主。他不具备君主应该拥有的气概和见识。从个人性格上来说,项羽不仅是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更多的是像一个只会和你谈日常感情而不和你谈利益分配的领导。
项羽对于身边的人可以说的上是关怀备至,入则同食,出则同骑,在日常生活方面都很照顾身边的文武将官。可是在一些功过奖罚大事上,却显得吝啬而不公。用韩信的话说:“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此外,他所真正信任重用的基本上都是项氏的族人。用陈平的话说:“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这样的人才观念肯定会失去大量的杰出人才,毕竟普通人可能只是希望在你的麾下安身立命,有一份安乐茶饭即可满足。可是真正的人才是希望建功立业,要的是实实在在功名富贵。所以,一般有能力的人才逐渐都远离了项羽。
此外,项羽对于合作者之间的态度也很蛮横。项羽不顺应历史潮流,分封天下,自称霸王。可是却没有稳定天下的能力,齐国因为项羽的不公平分封很快就陷入了混乱,项羽只会一昧用强,以武力强行压制。而英布作为诸侯的一员,项羽也没有完全的信任他。不仅让英布亲手暗杀了天下共主——义帝,还让他为自己的背了黑锅。但是,项羽却没有给予英布额外的封赏。英布是势利小人,所以在楚汉相争时英布就开始左右摇摆,举棋不定,项羽也没有好好地安抚。按照刘邦谋士随何的话说“大王与项王俱列为诸侯,北乡而臣事之,必以楚为彊,可以讬国也。项王伐齐,身负板筑,以为士卒先,大王宜悉淮南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军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夫北面而臣事人者,固若是乎?夫汉王战於彭城,项王未出齐也,大王宜骚淮南之兵渡淮,日夜会战彭城下,大王抚万人之众,无一人渡淮者,垂拱而观其孰胜。夫讬国於人者,固若是乎?大王提空名以乡楚,而欲厚自讬,臣窃为大王不取也。”就是这样的情况,英布最终也倒向了刘邦,还为刘邦截断了项羽的退路,逼得项羽四面楚歌,乌江自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背叛出身的历史人物都有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背叛出身的历史人物都有谁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