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王抬棺有何典故?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四王抬棺有何典故 - 华夏历史

萨沙第9149条回答

四王抬棺,是指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大教堂的一个雕像。

很遗憾,萨沙去了欧洲很多国家,但是没有去过西班牙,所以没看过这个雕像。

这个雕像是四个国王抬着一口棺材。

四王抬棺有何典故 - 华夏历史

四个国王分别是:卡斯蒂尔、莱昂、纳瓦拉与阿拉贡国王。

这是一个泛指,当时西班牙就是有这四个王国组成的。

当时西班牙国王费尔南多二世,就是阿拉贡和纳瓦拉两个国家的国王。

四王抬棺有何典故 - 华夏历史

而他的妻子伊莎贝尔一世,则是卡斯蒂利亚和莱昂的女王。

费尔南多二世和伊莎贝尔一世的时代,就是西班牙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双王时代。

双王在1492年攻陷+++在西班牙最后一个据点,彻底统一西班牙。

四王抬棺有何典故 - 华夏历史

在1492年同年,哥伦布开始向新大陆出发。

如果说双王统一西班牙,创造了历史的记录。但没有双王,西班牙迟早也会统一,这是大势所趋。

然而,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西班牙人是个很落后的国家。

之前国家四五分裂,一盘散沙,在欧洲根本不算什么,还相当贫穷。

就连攻打+++军队的军费,都要向本国的犹太人借款。

四王抬棺有何典故 - 华夏历史

在哥伦布为西班牙发现美洲以后,西班牙顿时不同了。

从16世纪初开始,西班牙几乎控制了整个中美洲和南美洲,势力又进入北美洲。

西班牙的海外殖民地面积,比本土大了几十倍。

虽然1588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战败,但无人能够动摇西班牙海上霸主地位,英国也不行。

四王抬棺有何典故 - 华夏历史

直到三十年战争(1618到1648)西班牙战败以后,才失去欧洲乃至世界霸权,作为战争胜利者的法国成为了新的欧洲霸主。

也就是说,西班牙依靠哥伦布的大发现,维持了长达150年的世界第一地位。

这也是西班牙历史上,唯一的世界第一。

四王抬棺有何典故 - 华夏历史

据统计,到16世纪末的100年时间内,美洲大约有225万公斤的黄金、1亿公斤的白银流入西班牙,这才是该国强大的根源。

如果没有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西班牙还是一坨屎。

四王抬棺有何典故 - 华夏历史

为了感激哥伦布对西班牙做的一切,四王抬棺也不算什么。

有意思的是,历史对哥伦布的评价却不同。

四王抬棺有何典故 - 华夏历史

哥伦布的坟墓上有这么一行字:这里躺着一位英雄,他改变了人类对地球的认知。这里躺着一位魔鬼,他的出现给美洲带来了灾难和痛苦。

哥伦布的坟墓上有这么一行字:这里躺着一位英雄,他改变了人类对地球的认知。这里躺着一位魔鬼,他的出现给美洲带来了灾难和痛苦。

最初听“四王抬棺”是当年美团以27亿美元收购摩拜的时候,在此之前,美团的王兴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其中说到了四王抬棺。

“四王抬棺震撼我的是价值观,也许不是哥伦布在世时西班牙的价值观,但这座雕塑今天屹立在塞维利亚大教堂里,至少代表了后世的价值观:真正的荣誉属于开拓者!”

那么,四王抬棺到底是什么呢?

四王抬棺,其实说的是西班牙塞维利亚大教堂之中的一处雕塑。

位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塞维利亚市的塞维利亚大教堂,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意大利佛罗伦萨大教堂和英国圣保罗大教堂并称世界五大教堂。

从规模来说,这座建成于15世纪的教堂位列世界第三,仅次于圣彼得大教堂与米兰大教堂。

西班牙有句谚语:没去过塞维利亚的人,是没见过世面的。

在这座大教堂之内,有一处非常著名的雕塑,内容是四位君王抬着一副灵柩,而灵柩之中就是著名的哥伦布,这座雕塑也就是著名的“四王抬棺”

出生于意大利的哥伦布在1484年正式向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提出前往东方探险的建议,结果被拒绝,随后哥伦布投身西班牙。

在安达卢西亚的诸多富商还有贵族的引荐之下,西班牙国王会见了哥伦布并提供了资助,最终在1492年,哥伦布代表西班牙进行了远洋探险航行。

初次探险,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塞维利亚等因此急速兴盛了起来。

公元1506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离开人世,其灵柩被安奉在塞维利亚大教堂之内,并且教堂之内后来建设了著名的四王抬棺雕塑,以纪念哥伦布

历史上有哪些未雨绸缪的神操作?

历史上有哪些未雨绸缪的神操作?

多亏了邓稼先,中国才保住“核大国”的地位

众所周知,核武器是强权的象征,只要手握核大棒,哪怕你现在还一穷二白,其他人也不敢对你动真格。所以,像朝鲜、巴基斯坦、以色列这样的小国,都想发展出自己的核武器,免得被人家欺负;而美国为了保住这种特权,自然会想方设法的限制其他国家核武器的发展,甚至将他们研制核武器的念头扼杀在萌芽中。

我们中国呢,虽然很早就研制出了核武器,可也差点中了美国的“套”。说到这,就不得不提我们的“两弹元勋”邓稼先了,要不是他的未雨绸缪,中国真的有可能保不住“核大国”的地位。

1964年10月16日,在邓稼先等众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然而,这只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证明了咱们有能力制造原子弹。但是,如何实现轻量化、大威力,实现从“有”到“强”,我们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通过不断的核试验。

时间一转眼到了1985年,中国的核武器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但是还没有完全成熟。有一天,饱受直肠癌折磨的邓稼先,躺在病床上思考问题,突然感受到一股强烈的危机。作为核物理学界的大牛,他想到一个重大且关键的问题:

核武器的威力已经接近理论极限,换句话说,无论再怎么研究、技术再怎么进步,核武器的威力也几乎没有进步空间了。美国人肯定知道这一点,并且绝不会坐等其他国家追上来,为了保住“核大国”的地位,他们肯定会先下手,下一步必定是全面禁止核武器试验。

邓稼先想的没错,美国确实是这个想法。很快,邓稼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国家根据他的意见,立刻加速进行核试验,收集各种关键数据,终于在1996年7月29日,完成了最后一次核试验。从这之后,我们只需要在电脑上模拟,就可以完成各种核试验。

“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有哪些这样的典型历史事件?

1950年3月,大批土匪围攻贵州惠水县城(今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领头的是被谷正伦委任为“贵州反*救国军总司令”的匪首曹绍华,一度号称拥有七个师的兵力,其实都是杂七杂八的乌合之众。比较特别的是,其中一股土匪的头目是个漂亮女人,即被曹绍华封为“黔南反*救国军”团长的女匪首程莲珍,人送绰号“陈大嫂”,手下亦有几百人枪。

1950年3月,大批土匪围攻贵州惠水县城(今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领头的是被谷正伦委任为“贵州反*救国军总司令”的匪首曹绍华,一度号称拥有七个师的兵力,其实都是杂七杂八的乌合之众。比较特别的是,其中一股土匪的头目是个漂亮女人,即被曹绍华封为“黔南反*救国军”团长的女匪首程莲珍,人送绰号“陈大嫂”,手下亦有几百人枪。

四王抬棺有何典故 - 华夏历史

要说这个程莲珍原也是个良家女子,1922年生于贵州长顺县的一个布依族女孩,这里由于气候宜人被称为“美女之乡”,程莲珍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引得四方垂涎。她的第一个丈夫是附近惠水县的粮商大户陈正明,因此过上了少奶奶的富足生活,婚后第四年陈正明身染重病卧床不起,程莲珍开始掌管万贯家财和家族生意,民国乱世,自建武装保家护院那是常态。

于是程莲珍有机会练习骑马打枪,加上天生聪慧,后来居然能使双枪左右开弓,在当地声名大噪。不久丈夫去世,不出意外的话,本来就是个大户家寡妇的角色,结果一个追求者的出现,改变了程莲珍的人生。这个人叫罗绍凡,原是贵州大学的学生,家境富足,早就仰慕程莲珍的美貌,发现梦中情人成了寡妇后,立即展开热烈追求,并且最终遂了心愿。

于是程莲珍有机会练习骑马打枪,加上天生聪慧,后来居然能使双枪左右开弓,在当地声名大噪。不久丈夫去世,不出意外的话,本来就是个大户家寡妇的角色,结果一个追求者的出现,改变了程莲珍的人生。这个人叫罗绍凡,原是贵州大学的学生,家境富足,早就仰慕程莲珍的美貌,发现梦中情人成了寡妇后,立即展开热烈追求,并且最终遂了心愿。

四王抬棺有何典故 - 华夏历史

因为罗绍凡其兄罗绍铨,当时已是曹绍华所部的骨干匪首“黔南地区副总指挥”,所以在当地极有势力。1949年底,我二野杨勇兵团进军贵州,蒋军土崩瓦解,但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散兵游勇和被裹胁的地方势力结合起来以后,土匪四起。而罗绍凡和程莲珍夫妇也在罗绍铨的鼓动下,带着自己家里的院丁50多人和20多条枪入了伙,被封为团长和团副(老公是副职),曹匪绍华干脆把司令部设在了他们家。

惠水县城当时已经解放,在谷正伦的遥控命令下,曹绍华匪帮也为了抢粮抢盐巴,集结了3000余人围攻县城,遭到我驻军部队一个营的猛烈打击,弃尸200余具后落荒而逃。而程莲珍耍了个花招,她的队伍故意晚到,因此没受什么损失也跟着一起撤退了,于是被传得神乎其神,什么神机妙算刀枪不如云云,“陈大嫂”的队伍在黔南地区很有些名号。

惠水县城当时已经解放,在谷正伦的遥控命令下,曹绍华匪帮也为了抢粮抢盐巴,集结了3000余人围攻县城,遭到我驻军部队一个营的猛烈打击,弃尸200余具后落荒而逃。而程莲珍耍了个花招,她的队伍故意晚到,因此没受什么损失也跟着一起撤退了,于是被传得神乎其神,什么神机妙算刀枪不如云云,“陈大嫂”的队伍在黔南地区很有些名号。

四王抬棺有何典故 - 华夏历史

而贵州地区的匪患也因为一个被神话的女匪首,引发各方关注和北京的重视。为了剿灭匪患,贵州军区奉命以雷霆手段出击,集中了第16军、第17军的三个团另两个营,以及贵阳军分区两个营和安顺军分区近20000人的部队,自1950年11月4日起,开始对长顺、紫云、惠水县地区的土匪进行大规模围剿,二野战史称为“长顺惠铁壁合围”。

在解放军猛烈的打击下,土匪队伍很快作鸟兽散,其中罗绍铨和罗绍凡和程莲珍夫妇率残部逃到长顺、惠水县交界处的崇山峻岭当中,隐蔽在一个孤悬绝壁的“提蓝洞”里面。但是仍被群众发现,我军剿匪部队迅即将其包围,一番激战后,匪首罗绍铨被击毙,罗绍凡受伤被俘,唯独跑了女匪程莲珍。

在解放军猛烈的打击下,土匪队伍很快作鸟兽散,其中罗绍铨和罗绍凡和程莲珍夫妇率残部逃到长顺、惠水县交界处的崇山峻岭当中,隐蔽在一个孤悬绝壁的“提蓝洞”里面。但是仍被群众发现,我军剿匪部队迅即将其包围,一番激战后,匪首罗绍铨被击毙,罗绍凡受伤被俘,唯独跑了女匪程莲珍。

四王抬棺有何典故 - 华夏历史

“陈大嫂”能够在绝地逃脱,其实主要是因为上级有命令,这个女匪首要抓活的,否则早挂了。她一路向贵定方向逃跑,剿匪部队则组织追捕小分队穷追不舍。而狡猾的程莲珍将自己扮作一个逃难女子,轻易嫁入了龙里县草老铺的一户农家,没办法,长得漂亮啊,韦家还以为拣了个大元宝,欢天喜地成了亲,因此程莲珍得以隐藏起来,让追捕分队无功而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决策背后的故事有哪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决策背后的故事有哪些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四王抬棺有何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