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有哪些类似于李云龙和楚云飞这样既是朋友也是对手的人?
陆抗和羊祜。陆抗和羊祜是三国末期两位传奇的谋士。
陆抗当属东吴,他的父亲是闻名三国的大人物陆逊。
羊祜属西晋的羊祜(此时曹魏被西晋取代)也是出身于名门旺族。
两个人都是风度翩翩的儒将,都是两国的栋梁之才,而且是两国不可替代的将军,官至三公的人物,这样他们注定要成为战场上你死我活的敌人。
公元272年,爆发的著名“西凌之战”,陆抗以少胜多,完胜羊祜,陆抗在东吴的地位日益重要,而羊祜因此而遭贬,有了第一次交手后,真正的较量才刚拉开帷幕,而两国的交锋最终就表现在陆抗与羊祜的斗智斗勇身上。
因为“西凌之战”的失败,让羊祜认为要战胜陆抗,他是不行的,必须以长久计议,于是,羊祜步步为营,利用江东战略要地,修建了五座城池,一方面以根据地为基础向外步步延伸,占据肥沃土地,而且实行优待政策,只要吴国军民有人肯降,那一律实行优待,有才者以高官,其他一律给予奖赏。羊祜这一招特别灵,一时间东吴投降西晋的人不少。
陆抗自然也非寻常,采取相应对策动摇西晋军心,双方从此陷入僵持。
就在两人长期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两人在彼此心中树立起了高大的形象,彼此深为对方而崇拜,都被对方的谋略而叹服。但限于敌我矛盾的局面,只能把友谊的种子深埋于内心。
从此,两人作战,都要告知对方,从不搞突然袭击,更不搞暗中偷袭,对于双方的家眷,即使俘虏,也决不伤害。
有一次,羊祜手下抓了两个在边境玩的孩子,一问是吴军大将的孩子,羊祜马上命令叫人送回去。羊祜的部队即使进入吴国境内,收割田里稻谷以充军粮,但每次都要根据收割数量用绢偿还。羊祜的这些做法自然让陆抗十分景仰。
虽一次,晋军的使者来拜访,陆抗仔细询问了羊祜的一些情况,一时间惺惺相惜之感油然而生,感慨两人由于现实的原因不能一起欢聚饮酒、纵谈高歌而遗憾。最后,陆抗问来使:“你家主帅羊祜的酒量如何?”使者回答:“我家主帅酒量不错,但只肯喝好酒,一般的酒是不喝的”。陆抗听说之后马上命令手下取来一壶酒说:“这是我藏了好久的美酒,你带过去,给你们主帅尝尝,就说是陆某亲自酿就的,以答谢他归还猎物的情分”。
使者回营,向羊祜仔细汇报了出访情况之后,羊祜举起酒壶哈哈大笑说:“知我者,陆抗也!”
有一次陆抗生病,久病不起,于是,派使者向羊祜求药,羊祜听说后,仔细询问了陆抗的病情,然后精心选药,吩咐手下迅速把药送过来,并说:“这是我最近自己配制的药,还未服,听说您病了,就先送给您吃。第二天病情果然好转很多。
正是两位伟大英雄的惺惺相惜,书写了三国末期一段伟大的传奇。
手握百万雄兵的吴三桂,攻陷清朝半壁江山,为何最后却一败涂地?
已经六十二岁的吴三桂,在油尽灯枯之际奋力的燃烧了一把,本有希望推翻清廷恢复汉人江山,却落得个兵败身死的下场,让人着实为之惋惜。
尽管吴三桂在投靠清人后极尽鹰犬本色,为清朝平灭汉人反抗势力立下卓著功勋,但刚继位的小皇帝康熙对吴三桂这个叛将降臣很不感冒,尤其对他手握重兵极为忌惮,政治上略显稚嫩的康熙一道道撤蕃令将纵横沙场几十年的平西王吴三桂逼到了悬崖边,吴三桂本不想造反,只想舒舒服服的当平西王爷,天高皇帝远,在云南平西王吴三桂的脚跺一跺整个西南得颤三颤,在这里他比皇帝更威风,用同胞鲜血换来的荣华富贵也是自己一刀一枪拼命得来的,他要在这里尽情享受应得的富贵并留给自己的子孙后代。
撤蕃意味着什么?_?征战沙场多年的吴三桂比任何人都清楚,夺去兵权对他来说,就好像是将老虎拔了利牙,今后只能仰人鼻息,任人宰割!吴三桂愤怒了,难道又要应验“卸磨杀驴”这句老话?拖了两个多月,想等康熙收回诏书,可他等到花儿也谢了,康熙不为所动,执意撤蕃。不能坐以待毙,吴三桂在身边人的撺掇下终于下定决心起兵,以六十二岁高龄披挂上马,要以武力维护自己的尊严。
起兵之初,形式对吴三桂十分有利,部下全是百战之兵,所向披靡,很快便攻陷江南大部,各地兵马纷纷归降,此时吴三桂拥兵百万,勒马长江,以汹汹之势遥指清廷。估计此时的康熙才后悔自己的操之过急,清廷兵马调动捉襟见肘,若吴三桂听从手下将领的建议,乘机催动百万雄兵渡江北上,将根基不稳的满清政权驱逐中原,也未可知。但此时的吴三桂早丧失了“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豪勇之气,摇摆不定,勒兵不动,失去了大好的进军时机,给康熙有了喘息之机。到这种情势下,吴三桂居然还抱有以此来威逼康熙收回诏命的想法,要“裂土封疆”。这充分暴露了吴三桂的短视无谋,与他在战场上的运筹帷幄判若两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我必覆楚的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我必覆楚的历史人物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