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历史名迹和历史名人有哪些?

山东的历史名迹有孔府、孔庙、孔林、趵突泉、泰山等等。这里重点说一说山东的名人。

△吴起,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人。战国初期军事家,强魏扶楚;率军攻打秦国夺秦之河西之地。

△李典,山阳郡钜野县(今山东巨野)人,东汉末年名将。官至破虏将军,指挥逍遥津之战获胜。

△臧霸,泰山郡华县(今山东费县)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官至镇东将军,居巢破孙权,逢龙败韩当。

△李勣(jì),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唐朝初年名将,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大破高句丽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戚继光,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

△左宝贵,山东费县地方集(今属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人,清末民族英雄,建威将军,日侵朝鲜,他入驻平壤,率部抗敌,壮烈牺牲。

△刘兴元,山东莒南人,开国中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军医院巡视员,总卫生部总务处处长等职。参加过苏区第三至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

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第115师工兵营政委、师教导大队政委。参加过同蒲路破袭战等战斗;参与指挥赣榆城战斗和强攻临沂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民联第1纵队第2师政委,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政委、第42军政委等职。

参加过四平保卫战和新站、拉法战斗;参加过辽沈、平津、安新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南军区干部部部长,广州军区第二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孙继先,山东省曹县人,开国中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江西模范师3团3营营长,红一军团第1师1团1营营长等职。

龙门石窟的历史是什么?

龙门石窟的历史是什么?

山东的历史名迹和历史名人有哪些 - 华夏历史

山东的历史名迹和历史名人有哪些 - 华夏历史

公元493年,龙门山上响起了叮叮当当的声音,无数工匠开始雕凿龙门石窟。这些工匠隶属石窟丞,作为特殊工种,他们一般都是子承父业,因为皇家世代开凿石窟,他们也必须世代为皇家服务。后来历经东西魏、 北齐、北周,到隋唐、北宋等朝代,凿石的声音就这样延续了400余年之久,才有了今天龙门的模样——2000多个窟龛,10余万尊佛像,密布在东西两山的断崖峭壁上,只见逢山皆窟,有石皆佛。

公元493年,龙门山上响起了叮叮当当的声音,无数工匠开始雕凿龙门石窟。这些工匠隶属石窟丞,作为特殊工种,他们一般都是子承父业,因为皇家世代开凿石窟,他们也必须世代为皇家服务。后来历经东西魏、 北齐、北周,到隋唐、北宋等朝代,凿石的声音就这样延续了400余年之久,才有了今天龙门的模样——2000多个窟龛,10余万尊佛像,密布在东西两山的断崖峭壁上,只见逢山皆窟,有石皆佛。

山东的历史名迹和历史名人有哪些 - 华夏历史

龙门第一个开凿的石窟是古阳洞,这也是龙门石窟内容最丰富而规模宏大的一座石窟,古阳洞位于龙门西山南段中部,是北魏孝文帝为其祖母冯太后营造的功德窟。古阳洞内大小佛龛多达数百,雕凿装饰十分华丽,特别是表现在龛的外形、龛楣和龛额的设计上,丰富多彩、变化多端。

山东的历史名迹和历史名人有哪些 - 华夏历史

除了佛龛造像,古阳洞还留有许多造像题记,这些文字也成为魏碑书法的最佳写照。龙门的魏碑题刻有2800多块,经过历朝的评选,共选出了20块书法精品,称为“龙门二十品”,这其中有19品就在古阳洞。由此,古阳洞也被誉为书法之窟。

山东的历史名迹和历史名人有哪些 - 华夏历史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此窟开凿于唐高宗年间,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型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座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 米, 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被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下方。奉先寺大型艺术群雕以其宏大的规模、精湛的雕刻高踞于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成为石刻艺术的典范之作。

山东的历史名迹和历史名人有哪些 - 华夏历史

山东的历史名迹和历史名人有哪些 - 华夏历史

山东的历史名迹和历史名人有哪些 - 华夏历史

龙门石窟是中国佛教历史的重要见证。东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但还没有得到发展就五胡乱华。长安以远丝路被迫中断。西域——平城(大同)——太原——洛阳成为佛教东传主要通道。洛阳成为中国佛教一大中心。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后洛阳地位受到影响。高宗武则天时代(649——705),洛阳成为与长安并驾齐驱的文化之都。龙门石窟中的卢舍那大佛,建于咸亨四年(672),成为佛教石窟造像的万年经典之作。我倾向于认为,大佛按照武则天的模样雕造!

山东的历史名迹和历史名人有哪些 - 华夏历史

山东的历史名迹和历史名人有哪些 - 华夏历史

一座城:洛阳

山东的历史名迹和历史名人有哪些 - 华夏历史

洛阳,位于河南西部,黄河中部,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洛阳有5000年的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1500年建都史,十三个王朝曾在此建都,被誉为十三朝古都。

在洛阳,出土了大量的珍贵历史文物,沿洛河流域发掘了六处都城遗址。洛阳,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及道教的起源地之一,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也是一座景色秀美、独具魅力的优秀旅游名城。

来洛阳的主要目的是欣赏我国的石窟文化,参观我国三大石窟之一的龙门石窟。

山东的历史名迹和历史名人有哪些 - 华夏历史

龙门石窟:中国石刻艺术宝库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时期,跨越多个朝代,连续营造400余年,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相传,魏孝文帝组织建造龙门石窟,是因为他重孝的思想。孝文帝从小由其祖母冯太后抚养,冯太后是汉人,孝文帝从她那里学习到极深的佛教文化。冯太后死后,孝文帝为其守孝三年,之后迁都洛阳,并在洛阳龙门开凿石窟以纪念冯太后。此后,龙门就成为开窟造像的场所,经历几百年的雕刻,形成了南北长达1公里,目前保有大小佛龛2000多个、佛塔60多座、造像10万多尊、碑刻2800多块。现存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可以说龙门石窟是我国保存比较完整的内容丰富的石窟博物馆。

龙门石窟:中国石刻艺术宝库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时期,跨越多个朝代,连续营造400余年,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相传,魏孝文帝组织建造龙门石窟,是因为他重孝的思想。孝文帝从小由其祖母冯太后抚养,冯太后是汉人,孝文帝从她那里学习到极深的佛教文化。冯太后死后,孝文帝为其守孝三年,之后迁都洛阳,并在洛阳龙门开凿石窟以纪念冯太后。此后,龙门就成为开窟造像的场所,经历几百年的雕刻,形成了南北长达1公里,目前保有大小佛龛2000多个、佛塔60多座、造像10万多尊、碑刻2800多块。现存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可以说龙门石窟是我国保存比较完整的内容丰富的石窟博物馆。

山东的历史名迹和历史名人有哪些 - 华夏历史


龙门的石窟三分之一集中在西山,有北魏、唐朝时期雕刻的大、中石窟50余个。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等为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潜溪寺、宾阳南洞、宾阳北洞、摩崖三佛龛、万佛洞、惠简洞、奉先寺等为唐朝的代表洞窟。

古阳洞:古阳洞是龙门石窟最早开凿、佛教内容最丰富、书法艺术最高的洞窟。洞中刻有“古阳洞”三字,内有大小佛龛多达数百,雕造华丽,设计丰富,变化多端。古阳洞是北魏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达官贵族不惜斥巨资开凿石窟,以求积累功德,祈福免灾。

山东的历史名迹和历史名人有哪些 - 华夏历史

奉先寺:龙门石窟规模最大的石窟 龙门石窟有成千上万的佛像,其中体型最大、形态最美、艺术价值最高的当属奉先寺主尊卢舍那像龛。奉先寺是一座南北宽近40米的露天大龛,共有九尊大型雕像,都是依山而凿。正壁五尊佛,中间是卢舍那大佛,佛像面容丰腴饱满,修眉细长,双目俯视,嘴巴微翘,含而不笑。在佛经中,卢舍那是佛显示美德时的一种理想化身,古代的雕刻大师赋予卢舍那大佛丰富的情感和典雅的外貌,令其拥有巨大的魅力。 站在卢舍那大佛脚下仰视,佛静++在天与地之间,背靠山石,面对山水,眉宇间流露着安详与慈悲,俯视着芸芸众生。卢舍那这一刻的凝望,深深植根于我心底,举头三尺有神明,令我始终有所敬畏,但又不会心生畏惧。但行好事,自有天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品历史文化之美艺术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品历史文化之美艺术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山东的历史名迹和历史名人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