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草包将军?

不知道为什么一看到这个问题,我第一时间想到的竟然是吴法宪将军。相信应该有不少的小伙伴和麻花一样吧。毕竟吴法宪将军的儿子吴新潮先生都曾说吴法宪将军头上戴着两顶帽子,一顶是林帅的爱将,另一顶就是众人所传说的“草包司令”。

一想到有这样的可能性,麻花就觉得应该让大家了解一些真实的历史。

首先必须正视的一点就是吴法宪将军对中国革命是有功的,仅凭这一点就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对将军评头论足的。

而且借用张正隆先生《雪白血红》一书中的话来说就是林帅用人,用过好人,也用过坏人,但从来没用过草包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事实上,是因为吴法宪将军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从事政治工作,直接参与指挥作战的机会很少,所以才会有一部分不了解吴法宪将军的人认为将军是一个不会打仗的将军。

那么下面麻花就给大家还原一个相对真实的吴法宪将军。

首先就是在中国最艰难的那个年代,没有谁的成功是侥幸的,吴法宪将军也不例外。

1915年,吴法宪出生于江西省永丰县龙岗区君埠墟大安村,幼年‬时‬的‬将军‬念过‬几年‬私塾‬,有‬一定‬的‬文化‬基础‬。

在‬将军‬15岁‬那年‬,革命‬的‬烈火‬烧到‬了‬他‬的‬家乡‬。看尽‬了‬人世间‬苦难‬的‬将军‬第一时间‬就‬看到‬了‬革命‬是‬站在‬人民‬这边‬的‬,是‬先进性的‬,所以‬将军‬义无反顾‬的‬成为‬了‬其中‬的‬一份子‬,踏上‬了‬这‬条‬艰苦‬且‬漫长‬的‬革命‬道路‬。

当时正值国军对红军的第一次“围剿”,而且战火很快就蔓延到了距离大安村仅有20里的地方。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常败将军”是谁?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常败将军”是谁?

你的这提问新颖,确实有这样的人。就像射雕中的柯镇恶一样,打架没赢过,嘴上没输过。这样的人有战神郭开,汉之李广利,明之草包将军李景隆,民国之陈诚。这些人运气还特别好,老天特别眷顾,一般都寿终正寝了。

重点介绍明朝的草包将军、不要脸将军李景隆

李景隆真的可以称得上是“草包将军”,以不要脸著称。平生指挥了三次重要战役,但是却没有赢过一次,妥妥的一个长败将军。最后还辜负了建文帝的信任,投降了朱棣,被封了公爵,最后绝食都不死,寿终正寝。

历史上有哪些草包将军 - 华夏历史

第一次战役是率军征燕。朱棣造反,建文帝朱允炆任命李景隆为大将军,让他率五十万大军北伐,而当时的朱棣只有几万人马。按理说五十比一,没有输的可能性,没想到让李景隆输了。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在真定(今河北正定)大败长兴侯耿炳文。黄子澄向朱允炆推荐李景隆,建议让他接替耿炳文。八月,朱允炆任命李景隆为大将军,让他率五十万大军北伐,并亲自在江边饯行,行“捧毂推轮”之礼,赐“便宜行事”之权。

这一次差点胜利了,可是头脑发晕,嫉妒心作怪,最后输了。李景隆率军围困北平,攻打北平九门。朱高炽只是凭城坚守。期间,都督瞿能几乎攻破张掖门,却因被李景隆所忌,只得撤回,以致功败垂成。

第二次是率领60万攻打燕军。建文二年(1400年),朱棣攻打大同。李景隆率军援救,兵出紫荆关,却因燕军早已回师,无功而返。朱允炆认为李景隆用兵不顺,是因权柄太轻,便授以“专征伐”之权,赏赐黄钺弓矢。四月,李景隆在德州誓师北上,与武定侯郭英、安陆侯吴杰会兵真定,合军六十万,进驻白沟河(在今河北雄县境内)。结果再次被燕军击败,只得抛弃全部辎重,撤回德州,不久又退至济南。

第三次,不玩了,直接投降了。建文帝非常信任李景隆,但是这傻逼居然投降了。李景隆真的是不要脸,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弃君臣道义于不顾。在北京保卫战中,居然开门投降,使得燕军长驱直入。

建文四年(1402年),燕军打过长江,直逼南京,朱允炆忧惧不已。方孝孺再次上疏,请诛李景隆。朱允炆不准,反而命李景隆与兵部尚书茹瑺、都督王佐到燕军营地请和,表示愿意划江而治,被朱棣拒绝。不久,燕军兵至金川门。李景隆与谷王朱橞开门投降,迎燕军入城,南京陷落。此时宫中火起,朱允炆不知所终,史称“金川门之变”

历史上有哪些草包将军 - 华夏历史

历史上有哪些草包将军 - 华夏历史

历史上有哪些草包将军 - 华夏历史

我们常常会开玩笑说:“认真你就输了。”这是网络流行语,意思是对待某些事情,我们不必太过认真,这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警示。然而古代将军在打仗时,可不能不认真,毕竟这不仅关乎个人安危,还牵扯到国运和名声。

但胜败乃兵家常事,就算再厉害的将领,也不敢说自己逢战必胜。可就有这么些将军,用一辈子专打败仗。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历史上著名的“常败将军”,看你都知道几个。

一、李广利

李广利是靠着李夫人的裙带关系,才得到汉武帝的信任,成为其统治后期的最高军事统帅。同样都是西汉外戚出身的将军,但李广利的个人能力,与卫青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他率军第一次出征大宛,就急着赶路不顾将士疲惫的情绪,在进攻郁成城的时候大败,军队折损十分之九。第二次征大宛的时候,李广利又率六万士兵出征,虽然逼降了大宛,但整体损失六分之五,可得到的战利品,仅仅只有数十匹好马,其余皆是中等马和下等马。

后来他率军对抗匈奴,三万汉军损失了一大半,李广利好不容易才虎口脱险。第二次他又率领二十余万骑兵迎战匈奴,结果被十万匈奴兵打得只能撤退。第三次他又去,最终七万汉军在他的率领下全军覆没,李广利本人也投降匈奴。

二、范文虎

范文虎是南宋奸相贾似道的女婿,手下拥兵数万,但他的能力,根本配不上黄州武定诸军都统制这样的职位。当时朝廷派他去援救被蒙古人围困的襄阳,等他到了之后,却被蒙古人的大炮给吓傻了,直接丢下将士就跑,导致数万宋军全军覆没。

两年之后,或许蒙古人大炮带来的阴影已经缓和,这时范文虎不知哪里来的自信,竟然夸下海口说能独战元军。结果再次去到襄阳,范文虎在出师不利的情况下又一次逃跑。

看了品三国,易中天为什么说刘表、袁绍是漂亮的草包?

个人认为刘表和袁绍也是一代豪杰,只能说不是顶级英雄吧,在历史中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但说草包就稍微有那么一点的夸张,毕竟在表达观点,所以观点看上去过于鲜明了一点。那为什么说他们是漂亮的草包呢?

历史上有哪些草包将军 - 华夏历史

因为首先他们长得好看,比较帅气,书上有记载,再者是因为他们的身世,刘表是汉室宗亲,这个是纯的,刘备的话有争议。袁绍是士族的代表人物,四世三公,这谁都知道。在当时的时代,人们都喜欢看出身,血脉是相当重要的。所以他俩有非常好的政治基础。

历史上有哪些草包将军 - 华夏历史

他们草包在什么地方呢,不太会用人。这一点在袁绍身上表现的特别突出,对于官渡之战的态度,袁方谋士是有提出让袁绍修养生息,派小股部队骚扰曹操,拖死曹操。袁绍不听。刘表呢,对刘备也是又用又防,作为挡箭牌来对待,人多疑宠幸蔡夫人。因此被易中天先生所诟病。

但是他俩又不是一无是处,刘表当时之身去荆州,同蒯良蒯越蔡瑁等共同商议如何治理荆州,后来也是听从了他们的意见,在荆州站稳了脚跟,也是有些政治头脑的,他是他又胸无大志 只想安于荆州,在当时的时代,不进取就等于灭亡。

历史上有哪些草包将军 - 华夏历史

袁绍曾和得势的朝臣董卓公开叫板,说完就离开都城自谋发展,可见他还是有勇气的。后来巧夺冀州,有了栖身之所,门生故吏遍天下,草包的话也不是这样的。

所以袁绍刘表可能才能不是顶级政治家军事家,不过还是各有所长的,只是缺点比较致命,不能在乱世有大作为,因此才被说成草包。

《三国志》中陈寿也是把这两个人放在一起评价的,总体上不算太正面的评价,所谓“草包”意思就是没能力,至于有没有能力,我们可以分析一下。看到不少网友对于这个评价并不感到很舒服,大概意思是,人家这两个人都是控制着很大地盘的军阀,你说人家是草包怎么能行呢?能力其实是有的,只是看跟谁比较,以及什么样的能力。不管是易中天还是陈寿,其实说的是“争天下”的能力。袁绍雄踞四州,尽然说他没有争天下的能力,为什么呢?其实并不奇怪,项羽为西楚霸王,号令诸侯,但是一样没有争天下的能力,更不要说袁绍。对于袁绍的缺点,有句话总结的很好,“见小利而忘义,干大事而惜身。” 三国时虽然军阀林立,但是真正有能力的其实并不多,有争夺天下能力的就更少了,诸侯共讨董卓的时候,只有三个人出战了,孙坚,曹操,还有一个好像是鲍信,当时就把曹操急坏了,一直劝着这些“草包”出战,但是这些人就只喝酒吃肉,你要理解为保存实力,那我就无话可说了。不好意思,我也用了草包这个词,这个词放在这个语境里面还是可以的。下面结合陈寿的总结来说:

《三国志》中陈寿也是把这两个人放在一起评价的,总体上不算太正面的评价,所谓“草包”意思就是没能力,至于有没有能力,我们可以分析一下。看到不少网友对于这个评价并不感到很舒服,大概意思是,人家这两个人都是控制着很大地盘的军阀,你说人家是草包怎么能行呢?能力其实是有的,只是看跟谁比较,以及什么样的能力。不管是易中天还是陈寿,其实说的是“争天下”的能力。袁绍雄踞四州,尽然说他没有争天下的能力,为什么呢?其实并不奇怪,项羽为西楚霸王,号令诸侯,但是一样没有争天下的能力,更不要说袁绍。对于袁绍的缺点,有句话总结的很好,“见小利而忘义,干大事而惜身。” 三国时虽然军阀林立,但是真正有能力的其实并不多,有争夺天下能力的就更少了,诸侯共讨董卓的时候,只有三个人出战了,孙坚,曹操,还有一个好像是鲍信,当时就把曹操急坏了,一直劝着这些“草包”出战,但是这些人就只喝酒吃肉,你要理解为保存实力,那我就无话可说了。不好意思,我也用了草包这个词,这个词放在这个语境里面还是可以的。下面结合陈寿的总结来说:

历史上有哪些草包将军 - 华夏历史

陈寿之所以把这两个人放在一起说,因为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儿女情长,英雄气短”,这样的人作为普通人来看,并没有什么问题,而且还是非常好的人,但是争夺天下就差了点。相反的例子可以说说刘邦和刘备,这两个人都是一逃跑就不要老婆孩子了,而且这两个人都是屡败屡战,经常很狼狈。你再看看袁绍和刘表狼狈过几次?曹操那么强大至少还狼狈过几次。我们作为普通人都是“惜身”的,就连加个班也会觉得“有命赚钱没命花”,袁绍和刘表也没什么不好,就是没有能力跟曹操,刘备这样的人争夺天下吧!

陈寿之所以把这两个人放在一起说,因为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儿女情长,英雄气短”,这样的人作为普通人来看,并没有什么问题,而且还是非常好的人,但是争夺天下就差了点。相反的例子可以说说刘邦和刘备,这两个人都是一逃跑就不要老婆孩子了,而且这两个人都是屡败屡战,经常很狼狈。你再看看袁绍和刘表狼狈过几次?曹操那么强大至少还狼狈过几次。我们作为普通人都是“惜身”的,就连加个班也会觉得“有命赚钱没命花”,袁绍和刘表也没什么不好,就是没有能力跟曹操,刘备这样的人争夺天下吧!

历史上有哪些草包将军 - 华夏历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最草包的将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最草包的将军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历史上有哪些草包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