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分为哪几个时期?
这位网友您好!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它随着社会的前进、战争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大致分为四个时期:
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建立了奴隶制的夏王朝,从此战争成为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此时,尽管人们对于战争的认识处于低级阶段,还是产生了以靠天命观指导战争为中心内容的军事思想。
奴隶主对外族发动掠夺战争,或用武力镇压本族奴隶的反抗,都是以征讨“违天命者”、“吊民伐罪”、“敬天保民”相号召,并用占卜手段,假借神的旨意和严刑厚赏驱使士卒作战。作战方式是集团列阵正面冲杀。
到商代以后,作战逐渐以车兵为主。对军队指挥,要求行动统一,严厉管理。这种思想,指导着夏、商、西周几个王朝的军事斗争。通过这一时期的战争实践,人们已初步认识到审势而动,量力而行,众可以胜寡,强可以胜弱,反映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念。
传在西周时期,已出现《军志》、《军政》等军事著作,虽早失传,但在后来问世的《左传》、《孙子兵法》等书中,还保留着一些片断的引文。
约从公元前 8世纪初至前 3世纪末,即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逐渐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引起了士兵成分的变化和兵器的改进,军事制度和作战方式也随之变化。
为适应这些新情况的需要,产生了统率军队的专职将帅,涌现了许多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军事家和兵书著作。
著名的《孙子兵法》,标志着封建统治阶级军事思想的成熟。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而全面的军事理论著作,揭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规律,并奠定了中国军事思想的基础,指导着后代的战争实践和军事理论的研究,在国际上也享有极高的声誉。
我国古代有关军事思想的书都有什么?
如果你稍加注意,就会发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兵书战册,大都出自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前后500年的春秋战国时代!如《六韬》出自春秋早期;《孙子兵法》成书于约公元前496—453年的春秋吴国时期;《吴子兵法》的作者生活在公元前440年-前381年;《尉缭子》《司马法》《三略》等兵书战册,也都出自先秦时期。北宋时期编撰的《武经七书》,除了唐朝的《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外,其他六部都出春秋战国时代!可以说,春秋战国时代的500年,奠定了中国2500年古代军事思想的基础。
为什么会如此?稍加分析就会发现,是哲学基础、思想自由和实践支撑的高度重和,成就了这一时代的辉煌成就! 孔子高度推崇的周朝始自于公元前1046年。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奴隶制朝代,采用分封制,初期的国君,彼此间大都是兄弟或叔侄。姜子牙等少数例外,但也者是周武王的股肱之臣。在此情况下,周朝高度重视礼乐,也就是长幼尊卑等级制度。此时的战争也是有规矩的,其中很重要的两条:一是不能搞阴谋诡计,不能全偷袭!宋襄公是最后的模范殉道者。公元前638年,宋襄公讨伐郑国,与救郑的楚兵展开泓水之战。楚兵强大,宋襄公讲究“仁义”,要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结果大败受伤,次年伤重而死。二是不能伤害对方君主。大家都是亲戚、朋友,有什么不服气的,战场上可以决一胜负,无论是胜了败了,以后还是兄弟!这一点,在春秋之前,甚至春秋早期,都是大家共同遵守的。但是周朝中期后,春秋五霸相继称雄,开始打破了原来的礼教。三家分晋后的战国时代,更是到了彼此只有利益、没有礼教束缚的时期。大家都可以自立门派,畅所欲言,也就带来的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兵法也是文化,当然也会从中受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的军事思想是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的军事思想是什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