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应该是最被低估的一个皇帝了吧?

唐高宗李治应该是最被低估的一个皇帝了吧?

应古月朋友多次邀请,要我回答几个问题,我客观上忙,但盛情难却,为了却朋友心愿,抽空就“唐高宗李治应该是被严重低估的一个皇帝了吧?”谈点肤浅看法:

唐高宗李治在中国历史上是被严重低估的帝王,他的父亲,是流传千古的一代明君李世民。他的妻子,是空前绝后的一代女皇武则天。相比之下,他的形象暗淡无光。士官讥讽他昏懦无能,百姓评价他是典型的“妻管严”。

其实他的一生励精图治,文治武功,成就辉煌。

李治在位34年,是唐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

据史料记载,李治临死之前仍然掌握着帝国最高权利,武则天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由此可见,唐高宗李治并不是演义和电视剧中的窝囊废,他是中国历史上被严重低估的皇帝!

如果说唐太宗是阳谋大师,那么李治,不仅继承了他爹的阳谋,而且将阴谋玩的炉火纯青,他外圆内方、胆大心细,凡他要做的事情,无不达成。他选贤举能,编撰法律,废王立武,重建科举,沉重打击了自魏晋以来把持朝政的士族门阀势力,成为历史上第一个高度集权的皇帝!

唐军东征西讨,大唐军队天下无敌,南抵缅北,北至大漠,西到东亚,东到日本;华夏版图空前辽阔,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李治的威信也如日中天。

没有高宗 时代的发展、巩固、铺垫,贞观之治就只是短暂的高潮,开元盛世将成为 无源之水。无论用“君主无为”的传统政治思想还是实际达成的事业或功绩来衡 量,他都是一个成功的皇帝。

李治临终之前将朝政大权托付给年近六旬的武则天,是不得已的,一方面,武则天是和他一起打击士族,巩固皇权的战友,另一方面,你能想象吗?一个有两个成年皇子的六旬老妇,竟能有改朝换代的野心吗?

千古一帝耳熟能详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但是严重被低估的帝王有谁呢?

武则天算一个,女人为帝,堪称千古,何况在她当权时,百姓安居乐业,哪怕在死后,也与先帝同葬,未受追究。这心胸这能力,一般帝王真心比不上。

朱元璋也算,一介布衣,终成天子,而且是一位真心爱护百姓的皇帝,不称臣不纳贡贯穿整个大明,哪怕最后一任皇帝,也是死得让人叹息。

雍正也算一个,虽然严苛,但确实是为国为民,确实改善民生,谋划长远,可惜死得太早。

前面的康熙和后面的乾隆倒罢了,一个太注重仁君的名声,以致于国库空虚,庸史横行。另外一个更是自以为是,花钱流水,虽称明君,但配不上千古!没有雍正,当无康乾盛世。

宋祖,只是因为领袖写词需要,论本领,论心脑,论谋略,真心不如上面几位。时势造英雄罢了。

隋文帝是中国古代最低估的皇帝吗?

隋朝的两位皇帝近年来被翻案翻的很猛,扯着脖子硬生生把他们抬到“千古一帝”的序列中去,网络上一时间涌现了大量的跟风者,首先我的观点是,隋文帝隋炀帝谁都没有被低估,他们现在的历史评价符合他们的历史地位。为何?试问倘若他们是千古一帝,隋朝果真强大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为何享国祚只有区区38年就亡国了呢?

很多隋文帝翻案、被低估的文章,引用的大多是西方对隋文帝的认可?简直贻笑大方可笑至极,西方史学界对于历史的看法是遵循他们的史学逻辑,而东西方历史的发展大相径庭。这里我们暂且不表。

被低估的观点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隋朝经济历代王朝最强。

第二,重视法律,颁布《开皇律》,后世模板

第三,开创三省六部制

第四,结束300年乱世,建立大一统王朝。

下面我们用传统的中国历史思维来讨论一下,就这几点到底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是何种分量。

在讲隋朝经济实力的时候我们先引用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精神》一书中关于经济的论述

中国社会乃由其他部分来领导经济,控制经济,而并不单纯的由经济问题来领导社会,控制社会。所以经济问题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占重要地位。

这个问题怎么理解呢,他同时引用孔子《论语》里的句子,“士志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孟子也曾经说过,“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唯士为能”。中国春秋战国时代贵族集团治理国家,那时就有修身治国平天下,当时涌现了一大批思想家,诸子百家百家齐放,但是很少有经学大师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到秦汉士族门阀治天下,对资源的垄断更是难以形成经济规模,待到唐宋科举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子集团更是对经济嗤之以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被低估的帝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被低估的帝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唐高宗李治应该是最被低估的一个皇帝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