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何看待“人家几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输给你的寒窗苦读”这句话?
- 2、中国常以成败论英雄,缺少对创业失败者的尊重,你们认为是这样吗?
- 3、为什么像韩信这种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早年的他却连自身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
如何看待“人家几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输给你的寒窗苦读”这句话?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看过一段视频,里面是一个投资人介绍自己的过去。
这个投资人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你通过自己的财富进行稳定投资赚上100万,同你上班打工赚100万,其实是有本质的不同。
当时还不太了解这句话,后来就逐步懂了,确实是有本质的不同。
现在做生意投资是比较困难的,尤其重要的是需要较大的资金。
一般生意能够年回报率稳定到百分之十,就算是不错的。
那么,如果你是一年赚100万,你至少能够拿出1000万进行投资。
也就是说,最低程度你有1000万资金。
那么退一步说,就算你什么都不敢,将这1000万搞个5年定期,存到地方性银行去,也有4%的利息,也就是40万,相当于每个月3万多。
就普通家庭来说,每月3万多用于开销是足够了,而且是旱涝保收,非常稳定。
但是,你如果一年打工赚40万,其实就很牛逼了,等于月薪3万多。
在职场,这就属于地地道道的高薪。通常这个岗位的人,竞争都是比较激烈的,压力大,负担重,拿这笔钱并不容易。一旦你在竞争中失败,就需要重新再找工作,折腾来折腾去,非常辛苦。而且职场是有年龄的,一旦上了岁数,超过了35岁就开始逐步编制,到45岁以上再求职难度已经较大。
很多很牛逼的职场高手,45岁以后只能半退休状态,甚至干一份以前根本看不上的工作,就是这个原因了。
说通俗点,就是这40万靠打工的话,要拼死拼活赚来。
而如果你爹妈留给你1000万,你存银行什么都不做,也可以每年吃40万利息。
但是,想要有1000万的资本,谈何容易。
中国常以成败论英雄,缺少对创业失败者的尊重,你们认为是这样吗?
在眼下的社会就是这样的,失败者就知道为什么要说对不起家庭了,其实我觉得付出那么多东西最后失败告终,家人是最大的受苦受累的人,他们可能适应不了以后的生活,自己就怕万家人也看不起自己了,创业失败可能面临妻儿子散的风险,我曾经失败过一次,身边的朋友都看不起自己,最后还是妻子一直陪伴我,一起努力赚钱养家。后来慢慢的又做起来了,现在我都很少和朋友一起玩了,家人才是最重要的人。
不存在的、我中华从来都不是以成败论英雄。项羽虽败,司马迁却以帝王规格并入本纪而不是列传。李广虽败,司马老先生在史记上大加推祟,专门独立写了李将军列传。袁祟焕,近代如袁世凯方先觉。还是规摸不够大,寂寂无名小打小闹的成功者都无人关注,何况失败者呢。
中国常以成败论英雄,只要你成功了,许多以前看不起你的也会去巴结你,讨好你。其实这个现实写照也是人之常情。你成功了,有钱有身份了,地位也高了。别人会因为种种原因都会来讨好你,可是如果你创业失败了,他们马上就会装着不认识你一样。更加谈不上尊重了。其实大家都是从失败中打拼出来的。没有人不会一直顺风顺水一辈子。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只要努力,成功会在不远处等着你。
我们面对创业失败者应该去鼓励,去支持。我们说不定还不如他们了。
为什么像韩信这种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早年的他却连自身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
我们如果给孩子们讲韩信,显然是很困难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韩信早年家里非常贫困,只有一个老母和他相依为命。俗话说:“穷人的儿子早当家。”像韩信这种情况,他应该积极地去找工作,或者搞农业生产,或者到官府去打工当差。韩信长得身材高大,身板结实,要想搞农业生产,养活年迈的老母,在堂前尽孝,也是容易的。如果他不愿意搞农业生产,他本身是读过书的,又有一身武艺。连刘邦那样的小混混,都能去当一个亭长。韩信这样的人才,进县府衙门当一个吏掾、功曹什么的,只要他肯去,肯定是办得到的。
可是,韩信却什么也不做,整天腰上悬一把宝剑,在大街上晃来晃去,甚至连找一口饭吃都困难。先是到一个亭长家吃闲饭,一早就爬起来,厚着脸皮往人家亭长家里跑,像吃食堂一样准时。后来亭长的老婆受不住了,每天都提早把饭做好,在床上就把饭吃了。韩信去了几次,找不到吃的,才不得不离开。
后来实在饿得不行了,跑到河边去钓鱼。可是他钓鱼的技术实在很差,基本上钓不起来,因此饿得气息奄奄。有个洗衣服的老太婆可怜他,给他送饭。这样送了几十天,他老人家竟然说了一句,以后我会报答你的。当时老太婆特别瞧不上他,教训他说,你一个男子汉大丈夫,连自己都养不活,还说什么报答别人的话!我是看你可怜,才给你送饭的,我要你什么回报?你又能给我什么回报!
后来实在饿得不行了,跑到河边去钓鱼。可是他钓鱼的技术实在很差,基本上钓不起来,因此饿得气息奄奄。有个洗衣服的老太婆可怜他,给他送饭。这样送了几十天,他老人家竟然说了一句,以后我会报答你的。当时老太婆特别瞧不上他,教训他说,你一个男子汉大丈夫,连自己都养不活,还说什么报答别人的话!我是看你可怜,才给你送饭的,我要你什么回报?你又能给我什么回报!
(韩信剧照)
看到这里,当我们给孩子们讲这一段故事的时候,还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讲。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就是说,我们的孩子应该从小就努力把小事做好,将来才能去做大事,这才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是看看韩信,他连小事都做不来,也不愿意去做,后来却做了惊天动地的大事,获得了“封王”这样巨大的成功。
当我们要求我们的孩子从小要把小事做好的事情,如果他们对我们说,韩信不也是从小不做小事吗?为什么他长大以后,却取得那样巨大的成功呢?
可能我们的大人们会说,韩信是韩信,你是你,时代不一样了,能学他吗?
这个回答看起来有道理,其实是不对的。不管是什么样的时代,天地间的道理应该是一致的,人生的规律也应该是差不多的。如果我们否定这一点,认为所有古代的那些事情,都是在“万恶的旧社会”里发生的,不是我们这个时代发生的,那样的话,必然会陷入历史的虚无主义中,这显然不是一种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因此,我们还得在韩信身上找那些积极的因素,用这些积极的因素,来引导我们的孩子们。那么,韩信身上有什么积极因素呢?
因此,我们还得在韩信身上找那些积极的因素,用这些积极的因素,来引导我们的孩子们。那么,韩信身上有什么积极因素呢?
(韩信剧照)
说韩信志向远大,有一个细节是可以体现出来的。就是当他母亲去世以后,他把他母亲埋葬在一个又高又宽敞的地方,让那个坟地的周围能够安顿一万户人家(“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没听建议的失败者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没听建议的失败者历史人物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