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直到明朝才废除丞相?仅是因为政务繁多吗?
丞相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无所不管,由于相权膨胀,皇权就受到威胁,皇帝也想办法制约相权。1380年的2月17日,也就是明朝洪武十三年正月十一日,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在中国历史上丞相这一个延续了千年的官职从此被取消。朱元璋借清除丞相胡惟庸之机,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制,将中书省和丞相的权力分属给六部,相对提高了六部的职权和地位,由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从此相权、君权合一,加强了中央集权。
由于国家事务繁多,皇帝无法处理,洪武十五年九月罢四辅官,仿宋殿阁制设内阁。设立了内阁制度使得明自朱棣(明成祖)之后,呈现出君主专制则衰落,内阁掌权则复兴的特点。使得皇帝不管政事反而国家能发展的很好(如 嘉靖、隆庆、万历 三朝),但是皇帝一旦勤政,国家反而会衰落(如崇祯)
应该说为什么明朝就废除丞相?丞相是百官之首,丞相才能镇压住群臣。皇帝是天生的,除了开国之君能镇住群臣,其他普通继位的皇帝很难镇住。皇帝决定的大臣的升迁生死。皇帝和大臣极易形成敌对关系。好比明末东林党和崇祯的关系。崇祯连杀带撤了40位内阁首辅。崇祯说南迁到南京,崇祯说捐军饷,大臣们一致反对。这也就是为什么皇帝极易信任宦官。因为宦官才是皇帝忠实的奴才。永远不会造反,永远为皇帝侍命。所以天启皇帝才用魏忠贤来打压东林党。
再说一下丞相制度的好处。古代开国之君主要靠武力夺天下。但却不能靠武力治天下。丞相制度就弥补了这一缺陷,丞相是从百官之中选出来的治国能手。历史上有名的治国丞相有姜尚吕不韦,李斯,苏秦,管仲,曹操,诸葛亮,孙昭等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废除丞相的皇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废除丞相的皇帝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