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前后都有什么习俗?

中国人的年味儿从腊八节就开始了,但真正进入主题还是小年。从小年到除夕,从春节再到元宵,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春节。那么在这段时间内,我们都有哪些事儿可做呢?看完以下的日程,你就会瞬间明白。

腊月二十三:

就是我们俗称的“小年”,这天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所以我们要用糖瓜祭拜灶神,让他在玉帝面前为我们美言几句,来年更加红火。

腊月二十四:

扫尘日

又称“扫尘日”,这一天我们要将家里彻彻底底的打扫一遍,将一些成陈年老垢全部去除掉,除旧迎新。

腊月二十五:

传说这一天玉帝会下界查访千家万户,所以我们要争取好的表现,以期待玉帝给我们定个祥福年,这一天要推磨做豆腐,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腊月二十六:

杀猪割年肉,这一天是我们置办过年吃的猪肉的一天,有猪的杀猪,没猪的到集市上去买,为春节做好准备。

腊月二十七:

宰年鸡、赶大集,这一天是宰杀家禽的日子,同时置办春节所需的物品,如:如鞭炮、春联、香烛、烧纸、牛羊肉等。

腊月二十八:

打糕蒸馍贴花花,这一天应该准备过年吃的主食了,因为在初一到初五期间不能动火蒸馒头,所以提前就要把面发好。此外,今天还要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

腊月二十九:

如果没有三十,今天就是除夕夜,如果有三十,今天就叫小除夕。这一天要上坟请祖上大供,就是祭拜祖先,同时要把发好的面蒸成馒头。

大年三十:

除夕夜

即除夕、“大年夜”,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这一天是最隆重的,年夜饭、守岁、发红包、放鞭炮,除旧迎新最后一天。

年味越来越浓了,过年前有哪些习俗?

今天是腊月二十,过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很多人开始一天一天数着日子,盼着过年了!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佳节,++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聚,人们非常重视。

现在过大年,没有小时候的味道了,没有鞭炮声,常年穿的新衣服,一家人都在刷手机,看视频傻傻笑,老祖宗留下的习俗越来越少了,年味越来越淡。过年越来越没有仪式感,很多人都怀念儿时浓浓的年味,其实老传统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气氛,只是我们很多人都遗忘了。

腊月二十:蒸年糕

每到腊月二十,我国很多地方都有蒸“年糕”的习俗。年糕一般都是用糯米或者大黄米作原料,吃起来又粘又甜,寓意着“节节高升”,非常吉祥。

腊月二十一:诵经、念佛

农历腊月二十一是文殊菩萨成道日,文殊菩萨是我国佛教四大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之一,因此人们会在这一天吃素、诵经、念佛,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腊月二十三:祭灶

腊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这一天通常是祭灶的日子,也意味着忙年正式开始。

“祭灶”也就是祭祀“灶神”,灶神是一家的保护神,专门负责管理一家的灶火,祭祀灶神反映了人们对“衣食有余的追求”。这一天人们会敬香,并用糖或者汤圆供奉,这样既贿赂了灶神,又把它的嘴巴堵上,让它不要议论人间长短,有“免灾”之意。

腊月二十四:扫除

腊月二十四是年终大扫除的日子,“扫尘”也就是除旧布新,扫尘要清扫屋顶天花板、墙壁上的尘垢蜘蛛网,同时还要清洗各种器具、洗被褥、扫庭院,寓意着:扫除穷运、晦气,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这也反映了我国人民讲究卫生的传统,干干净净好过大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过年前后的民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过年前后的民间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过年前后都有什么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