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饮食风味不一,哪些特色美食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

可以说在去过一些国家旅行之后,发现还是中国菜最讲究和种类最丰富。按照菜系分大致可以分为川鲁苏浙粤湘闽徽八大菜系,但这是一个比较粗略的划分。每个省都会有自己的特色菜系,每个省又有多种菜系分支,就拿浙江来说,每个地方口味大不相同,比如温州,宁波口味清淡,喜好海鲜,衢州丽水等地口味重,喜好辣,绍兴菜又喜以淡水鱼虾河鲜为主,轻油忌辣,注重原汤原汁等。

言归正传,我国不少美食由于特殊的风俗和制作工艺而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下面小马来分享一些自己在旅行中亲身体验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一起来看看吧!

言归正传,我国不少美食由于特殊的风俗和制作工艺而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下面小马来分享一些自己在旅行中亲身体验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一起来看看吧!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饮食风味不一,哪些特色美食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 - 华夏历史

非遗美食:石花膏

坐标:泉州

推荐理由:一份小小的石花膏蕴藏了百年历史,这是众多老一辈泉州的回忆,夏日避暑的绝佳饮品。

不要小看这一碗小小的石花膏,在泉州有着百年历史,直到如今依然成为泉州当地人夏日消暑的心头好,也成为众多游客来到泉州必打卡的美食之一。

不要小看这一碗小小的石花膏,在泉州有着百年历史,直到如今依然成为泉州当地人夏日消暑的心头好,也成为众多游客来到泉州必打卡的美食之一。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饮食风味不一,哪些特色美食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 - 华夏历史

而想要尝到地道的石花膏,那么一定要前往泉州石花膏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丁秉正开的秉正石花膏店尝尝。这是一家拥有了百年历史的老店,始创于1908年,目前的老板已经是第四代传人。

那么石花膏到底是什么?花膏就由石花草提炼,藻类中丰富的可食用胶质被熬煮出来冷凝成膏。小马觉得口感有点类似凉粉,但是口感有略有差别,石花膏更有嚼劲。

那么石花膏到底是什么?花膏就由石花草提炼,藻类中丰富的可食用胶质被熬煮出来冷凝成膏。小马觉得口感有点类似凉粉,但是口感有略有差别,石花膏更有嚼劲。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饮食风味不一,哪些特色美食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 - 华夏历史

一般如今吃石花膏的时候,都会在石花膏的基础上选3-4中配料混着吃,配料一般为水果,紫薯,芋头,红豆,绿豆等,也被叫做四果汤。

石花膏比较清凉润肺,所以如果你是在夏天来到泉州旅行,那么一定要像小马一样来一份石花膏,去感受泉州这座城的老味道。

石花膏比较清凉润肺,所以如果你是在夏天来到泉州旅行,那么一定要像小马一样来一份石花膏,去感受泉州这座城的老味道。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饮食风味不一,哪些特色美食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 - 华夏历史

石花膏怎么吃:

根据小马自己的经验来分享一下如何搭配四果汤更好,首先石花膏是必点的,另外三样可以是芋头,大红豆和西瓜。

哪里吃石花膏:

泉州可以吃石花膏的地方不少,首推的就是传承人开设的秉正石花膏店,地址在鲤城区中山南路与天后路交界处。也就是在天后宫旁边,德济门遗址前面。(导航的地图中有两个秉正石花膏店,图中小马打勾的地方才是正宗的店。)

泉州可以吃石花膏的地方不少,首推的就是传承人开设的秉正石花膏店,地址在鲤城区中山南路与天后路交界处。也就是在天后宫旁边,德济门遗址前面。(导航的地图中有两个秉正石花膏店,图中小马打勾的地方才是正宗的店。)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饮食风味不一,哪些特色美食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 - 华夏历史

非遗美食:富春茶点

坐标:扬州

推荐理由:体验与广州早茶不一样的早茶文化,感受曾经让乾隆皇帝也念念不忘的美食,感受扬州带给你的这份慢慢的“闲”

推荐理由:体验与广州早茶不一样的早茶文化,感受曾经让乾隆皇帝也念念不忘的美食,感受扬州带给你的这份慢慢的“闲”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饮食风味不一,哪些特色美食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 - 华夏历史

可以说扬州人的早晨从一份早茶开始,除了茶之外,扬州早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各种丰富的早点。和广州早茶不一样,扬州早茶给我的体验是粗旷,大大的包子,口味更重的体验。

古代有哪些粮草?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想赢得一场战争,必须要有所向披靡的军队,更要有粮草补给。粮草最初是指军队运输的衣服、铠甲、人和马的食物、军械、棉被等物资,后来这个词语开始被广泛应用。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饮食风味不一,哪些特色美食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 - 华夏历史

粮草中的食物,行军带着的多为一些干粮,比如小麦和小米,这些粮食容易保存,且能当主食。行军打仗是不能经常吃到蔬菜的,受国力和运输条件影响,顺利的话,能吃饱饭,如果不顺利,被敌人断了粮草,或者国家无力支付军用开支,那么连饭都吃不上。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饮食风味不一,哪些特色美食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 - 华夏历史

如果行军顺利,将士们是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的,由于蔬菜不容易保存,所以他们只能在行军途中购买。宋朝之前没有炒菜这个说法,他们吃饭只有三种方式,那就是蒸、煮和烤。那个时候,讲究点的人还会吃个没辣椒的火锅驱寒感觉美美哒,因为辣椒明朝时期才传入中国。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饮食风味不一,哪些特色美食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 - 华夏历史

他们吃饭,一般是架起几口大陶锅,然后煮粥,煮完里面放点盐,全军将士吃的美滋滋,这是粮草充足的状态,粮草被切断几天不吃饭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当然,军队里的领导和功臣是偶尔能吃顿肉,喝点酒的,普通士兵连闻都闻不到,他们就等着打胜仗后皇上能犒赏三军,让他们吃顿饱饭!

粮草指的是军队的后勤补给。

古代行军中,粮草其实不仅仅是粮食和草料,实际上还包括衣食、武器、医药等诸多方面的军队必需用品。“粮”就是军队吃的粮食,“草”就是战马吃的草料,用时泛指后勤补给!要组织一个战斗力强大的军队,后勤保障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古代用兵 一直强调“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附上古代负责运送粮草的官职

押运官——押运粮草和一些物资

粮草督运——是监督押运方面一路上的行程、日期等,主要起监督作用,和现在的督察差不多

侍御史——负责纠察的官员

防御使——负责一州或数州军事的地方长官

转运租庸盐铁使——设置造船厂,保证漕运水上工具

光禄卿——主管膳食事务的长官

将作大匠——负责营造建筑事务的长官

前锋游弈使——前哨巡逻官

历史上曾有不少因为粮草供给问题而加速战败的重大战争,比如以少胜多的长平之战、官渡之战等。长平之战白起断赵军粮道,官渡之战曹操火烧袁绍粮草,粮草对战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诸葛亮为北伐发明的“木牛流马”,号称载重量为“一岁粮”,也算是运粮神器了。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饮食风味不一,哪些特色美食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 - 华夏历史

粮草包括粮食及后勤物资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里的“粮草”,狭义上理解,就是行军打仗时,人吃的粮食和马吃的饲料。

军粮来源不单一,唐朝前中原军队军粮以小米为主,小麦为辅。唐中期后,大米才多了起来。盐是必需品,此外还有肉干、酱菜等佐料。战马也不单吃草料,年景好时也有小米、豆类等干粮。当然,这是粮食有保障时,如果遇到乱世粮荒,士兵食树皮、草根甚至人肉都是有的。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饮食风味不一,哪些特色美食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 - 华夏历史

从广义上来看,“粮草”应当可以指代打仗所需的后勤物资,除了人畜所需的粮食外,还包括武器、铠甲、衣服、药品、帐篷等必备物资。

在古代战争中,“粮草”可谓决定胜负的关键所在。古时兵器不发达,所谓打仗,很多时候就是有生力量的比拼,打仗以人多取胜。人一多,吃饭就是大问题,粮草的运输保障就显得至关重要。

试想一下,古时交通不便,每发动一场大战争都是兴师动众,往往还要长途跋涉。如果打仗前没做好充足准备,行军过程中后勤补给不到位,兵将无粮食可吃,战马无草料裹腹,必要物资稀缺,漫漫征途,兵马疲乏,还指望打什么胜仗呢?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饮食风味不一,哪些特色美食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 - 华夏历史

“粮草”重要性在古代典著中被强调

著名军事家孙子在《孙子兵法·军争篇》写道:“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春秋齐桓公国相管仲在《管子·权修》中指出,“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

西汉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

明代军事政治家刘基在《百战奇略》中,提出过“粮战”战术思想,“凡与敌对垒,胜负未决,有粮则胜。若我之粮道,必须严加守护,恐为敌人所抄。敌既无粮,其兵必走,击之则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的食物有哪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的食物有哪些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我国地域辽阔 各地饮食风味不一 哪些特色美食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