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被凤凰卫视称为"中国民俗文化保留最好的地区",这里过年都有哪些习俗?
对潮汕人而言,
每一年都在祭拜中开始,又在祭拜中结束。
年二十四:
“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都要彻头彻尾地大扫除,上至灯罩门窗、下至用物被帐,都要清洗,此谓之“采囤”。
“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都要彻头彻尾地大扫除,上至灯罩门窗、下至用物被帐,都要清洗,此谓之“采囤”。
年二十八九:
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红龟粿、壳桃粿、菜头粿(萝卜糕)、甜粿、鼠壳粿、米粿、虾枣。一般来说,大家都会买好原材料自己在家制作。
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红龟粿、壳桃粿、菜头粿(萝卜糕)、甜粿、鼠壳粿、米粿、虾枣。一般来说,大家都会买好原材料自己在家制作。
韭菜粿,包菜粿和虾枣。有圆形的,也有半圆形的。看起来就有吃着XXL号的大饺子的即视感。
大年三十——祭祖与团圆:
下午从三点左右全家就要开始忙碌地准备“拜老公”(祭祖宗)。老传统祭祖都要用端正的八仙桌。仅有一平方米大小,七杯茶、七杯酒、七双筷子、七碗米饭摆放在最前端,随后即是各式祭品,再摆上香炉、金箔等。而祭品一般需要有三牲、水果、糖果、熟食等东西。
请上香炉后,按照长幼顺序祭拜祖先,将年夜饭先供祖先享用。然后再将准备好的金箔烧给祖先。所以每到年三十傍晚,总可以听到有人在走街串巷地吆喝:”大金呼来卖!“就是专门回收金箔烧剩的渣,然后回去提炼提纯的人。
请上香炉后,按照长幼顺序祭拜祖先,将年夜饭先供祖先享用。然后再将准备好的金箔烧给祖先。所以每到年三十傍晚,总可以听到有人在走街串巷地吆喝:”大金呼来卖!“就是专门回收金箔烧剩的渣,然后回去提炼提纯的人。
年初一:
年初一多数人家会吃素,至少早餐一定会吃素。一般有菠菜,香菇,米线,发菜,云耳一类既营养又有好意头的材料。
年初一多数人家会吃素,至少早餐一定会吃素。一般有菠菜,香菇,米线,发菜,云耳一类既营养又有好意头的材料。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上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年初二:
女儿回门日,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但仅是吃午饭,然后需要在晚饭前赶回婆家,所以潮汕人又称“食日昼“。
很多在外做生意的潮汕人,也会趁着过年回家,专门去香火旺的寺庙拜++,求个签,上柱香,添添油,许个愿望,希望新的一年,能过的更好。
对传统潮汕人来说,回到家乡,看到除夕下午家家户户忙碌祭拜的身影,看到大年初一宗族祠堂旺盛的香火,看到正月里各种热闹非凡的祭拜活动,才更能体会到年的意义。老一代潮汕人用着一种近乎神圣的仪式感来坚守传统,展示着传承的力量。
图:小小莎,文:小小莎编辑整理,部分来源于网络
我是小小莎,一个热爱旅行的人。
也因为机缘巧合,成为了一名环球旅游博主。
想要与你分享关于旅行、关于时尚、关于生活、关于我的故事。
想要与你分享关于旅行、关于时尚、关于生活、关于我的故事。
潮汕地区保留了独特的地方特色文化,这在过年过节的习俗中可以得到明显的体现。 由于交通不便,处于“省尾国角”的潮汕地区历史上与内陆其它地区基本处于半隔绝状态,他们又是中原移民,有语言学和民俗学专家在研究了潮汕的人文后,曾惊呼这里是唐宋中原汉文化最完整的保存地。潮汕话至今还保留着唐宋中原古音,而潮汕独特的音乐、戏剧、习俗都无不体现出深厚的古韵。
潮汕地区保留了独特的地方特色文化,这在过年过节的习俗中可以得到明显的体现。 由于交通不便,处于“省尾国角”的潮汕地区历史上与内陆其它地区基本处于半隔绝状态,他们又是中原移民,有语言学和民俗学专家在研究了潮汕的人文后,曾惊呼这里是唐宋中原汉文化最完整的保存地。潮汕话至今还保留着唐宋中原古音,而潮汕独特的音乐、戏剧、习俗都无不体现出深厚的古韵。
农历年的最后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夜”,是最为隆重而充满仪式感的。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添制新衣、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 “年到节到,唔闲到哭。”过年要做粿,用粘米粉、糯米粉等蒸制成各式各样的粿品,民谚曰:“三十夜借粿架——免想。”清·嘉庆《澄海县志》载:“各设酒肴邀饮,谚云‘正月酒,家家有’”。节日一来,人人吃饱,故潮汕民谚才有“正月肚,饱过虎”之说。到了月尾,人人个肚还递递(满满),故连平日难得吃到的甜粿(年糕)都不如番薯好吃哩!所以潮乡人说:“正月尾,番薯当甜粿。”
农历年的最后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夜”,是最为隆重而充满仪式感的。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添制新衣、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 “年到节到,唔闲到哭。”过年要做粿,用粘米粉、糯米粉等蒸制成各式各样的粿品,民谚曰:“三十夜借粿架——免想。”清·嘉庆《澄海县志》载:“各设酒肴邀饮,谚云‘正月酒,家家有’”。节日一来,人人吃饱,故潮汕民谚才有“正月肚,饱过虎”之说。到了月尾,人人个肚还递递(满满),故连平日难得吃到的甜粿(年糕)都不如番薯好吃哩!所以潮乡人说:“正月尾,番薯当甜粿。”
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潮汕有俗语说:“有钱无钱,剃头过年。”除夕,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 未出嫁的青年妇女可以到田里去坐白菜,口里念:“坐白菜,坐白菜,明年嫁个好夫婿”;除夕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过年夜还要守岁,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团年饭,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而对于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这充分体现出潮汕人的感恩思想和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初一早,全家人亲亲热热到了客厅来聚拜,阿公、阿嫲坐正堂,晚辈给长辈来祝福,孩童手捧橄榄盘,捧到阿公阿嫲、爸爸妈妈跟前说:“阿公阿妈新正如意!”阿公阿妈就说:“福气、福气,橄榄拓来试!”从初一至初四,均为拜年日子,但潮汕人崇尚初一二到长辈、朋友家拜年,拜完年才回家吃早餐,故潮汕俗谚云:“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 以前,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初一开始会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既是贺岁也讨点赏钱,但不会强要。为乡村增添了不少热闹的气氛,往往引得许多孩子跟随、观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过春节凤凰有什么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过春节凤凰有什么习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