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春节习俗有哪些?
民间花会展演 张北县 打树花、拜灯山 蔚县暖泉镇、宋家庄镇上苏庄村九曲黄河灯 怀来县胡家屯社火 怀安县
民谣是如此形容张家口人如何过大年的: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掸尘土;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灶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去沽酒;三十日,黑夜坐一宿;大年初一出来走一走。
为什么张家口人的文化习俗、生活方式和内蒙古南部地区类似,却划到河北了?
行政区划分可是一门关系国运的大学问,它关系到能不能成功建构一个超大型国家组织,玩好了,它能让中央政权在不动用军事力量的前提下,就能对地方势力有制约能力。
正如张家口,尤其是张家口北部的几个县,比如张北、沽源,完全就是内蒙古草原,但它们却属于河北省;在比如汉中,不管是自然,还是文化习俗上都更靠近四川,但是,自古以来它的行政上却属于陕西。
摊开中国的地图你就会发现,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河南并不都是在黄河以南;广东也不都是在岭南。
如果你再把中国的行政地图和美国各州的行政地图放在一起对比,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美国州一级的行政区划都是规规整整,横平竖直的。
然而,中国省一级的行政区划,都是犬牙交错,很不整齐的。中国这样的行政区设计,不仅有悖于风土人情,更增加了行政的成本。
划分行政区划从来都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为什么要有意作出这样犬牙交错的设计?
原因很简单,中国太大了,在信息和交通都不方便的条件下,国家越大,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就越难。因此,中央政府就要尽可能降低地方独立的可能性。
比如,长江沿岸各省在行政区划分的时候,绝不会严格划江而分,而是一定会两岸交错。这样做就是为了防止有人利用长江、黄河这样的天然隔绝线割据自立。
再比如,那个最典型的例子汉中,自古以来,汉中在风土人情和文化上都更接近蜀地。但蜀地号称天府之国,如果将汉中划归巴蜀,天府之国要自立为王就容易得多,历史上就有“天下未乱蜀先乱”的说法。于是,古代的统治者就把汉中划归陕西,让汉中成为楔入蜀地的一颗钉子,形成了对四川的钳制,确保一方的平安。
再比如,在古代,江苏、安徽这两个省从没有分家,就没有这两个省。
直到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定都南京。以南京和他的家乡凤阳为中心,划了很大一块区域,作为首都的直隶省,史称南直隶省。
后来,清朝建立了,就将南直隶省改为江南省。
自从隋唐开始,江南就是中国的经济中心。所以,满清时期的江南省,可以说是当时全国最富裕的省份,没有之一。清朝初时,江南省一个省上缴的赋税额,就占了全国赋税总额的近三分之一。
江南省不仅经济富裕,文化上更是出众。科举考试,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数往往会占全国的将近一半。所以,民间就有了“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的说法。
江南省这么强,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而且前朝遗老众多,朝廷当然就不放心了。
为了防止有人利用江南省割据造反,顺治十八年(1661年),满清的统治者决定将江南省一分为二。
这个一分为二该怎么分呢?究竟是竖着分,还是横着分?这也是一门大学问。
为啥?你想啊,这江南省虽然富强,但它的内部发展也不均匀,跟今天一样,是南富北穷。
这样一来,如果横着划分,以后南北两省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国家整体结构也会因此受破坏。而竖着划,分成东西两个省,就让两个新省都同时有南边一块北边一块,这就均衡多了。
于是,江南省就被竖着一分为二。东侧的部分,取其中两个城市江宁(也就是南京)、苏州的各一个字,称为江苏;西侧的部分,取其中两个城市安庆、徽州的各一个字,称为安徽。
就这样,江苏、安徽两省诞生了。
如此一来,再看张家口地区。它之所以被划分到河北(清朝直隶),作用也是跟汉中一样,是中央伸向内蒙古草原游牧区地的一把尖刀。
听到这里,你应该就明白了,行政区划问题,不是个小问题,它关系到能不能成功建构一个超大型国家组织,中央能不能在不动用军事力量的前提下就对地方势力有制约能力。
END
本文为达文有话说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不是专业的,试着回答一下吧。
张家口隶属河北,大同隶属于山西的历史并不是很长。与内蒙的渊源倒是比较多。
上述地区早在商周时期建立国家(政权,也就是分封)代国,其治所也就是国都在蔚县,今天代王城。辖区范围,大概是涞源,灵丘,广灵,阳原,怀安等地区。
后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强国强军,之前赵襄子诱杀代国国君,灭掉代国。并将赵国的疆域扩大到呼和浩特的云中地区,建治所在今托克托县,治理连同大同在内。后来燕国与赵国的分界线就以张家口,宣化为边界,张家口以北以燕赵长城为界。
秦国统一六国,设立郡县制。以代国故地为代郡,雁门关南北为雁门郡,两地涵盖今忻州西北代县,岢岚等地。汉朝重新分封代国同姓王,后来为了增强抵御匈奴的需要,增强御北实力,把太原郡划归代国。
三国两晋南北朝,匈奴迅速同化。五胡乱华,北魏统一(后迁都平城)北方各民族民族,生活等进一步融合。
隋唐时期回复秦的行政区划模式,进入后唐混乱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实力不断南侵。尤其是石敬瑭为了当皇帝更是把幽云十六州送给辽国做交易。北宋统一并没有恢复上述地区的管辖!
元明清直到52年之前的历史大家都比较清楚。
总的来说,张家口,大同,内蒙南部历史上受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间很长,生活习惯深受其影响。中国文化深受少数民族影响和相互融合、同化,包括服装,饮食,语言,性格等。元明清,近代,现代大一统时间很长,政治经济交流日趋频繁。生活习惯的一致性越来越明显。
生活习惯的相近,还受到地形,交通,甚至一直以来的军事博弈重地的影响。雁门关以东燕山山脉划华北为两部分。虽然历史上张家口曾经长期受北京直辖(不包括坝上),但后来的察哈尔省的行政区划就包括了上述地区(大致有锡林浩特,乌兰察布,大同)。
今天的张家口市向北不远,就是所谓坝上。坝,就是内蒙古高原的边缘。换句话说,张家口市这个地方,就处在古代游牧民族活动的边缘,而张家口坝上地区,就是古代游牧民族,包括蒙古的活动范围,是游牧文化区。张家口市,这个地方的出现,正是蒙古与中原地区贸易、马市的产物,受三地资金、人员汇集的共同影响,即蒙古、山西、北京。而张家口察哈尔省会的一段历史,其实也显示了张家口地区与蒙古的联系。这往上说,历史内容就更多了。至于后来的行政划分,属于高层决策,不好妄言,从合理性上说,张家口是晋察冀根据地的核心,且离北京极近,对于当时的现代化战争作战方式来说,它需要担负起保卫北京的绝对义务,不容有失,因此,其实际状况,变成了一座军镇,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这种军事职能也发生了调整,张家口扮演了北京水源地、菜篮子等角色。有了滑雪与冬奥会,加上高铁,这座城市与周边地区更像是北京的后花园。是蒙古?是山西?是北京?是河北?全都是,又全都不是。
张家口、大同自古就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民族的分界线,所以这两座城市的人们兼俱着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共同的文化习俗与生活方式。为何将张家口划归河北我觉得有有以下原因:
张家口若划归内蒙古,河北东北部将变成飞地,不利于管辖
河北省北部各市的情况比较复杂,历史上与河北腹地的联系不是那样紧密。张家口是察哈尔省省会,承德是热河省省会,秦皇岛人的语言、文化又类似东北,唐山的文化更是独树一帜,有着自己独特的小圈圈。除了张家口,其余三个市被北京与天津隔离在河北腹地之外,本身就和中南部联系不紧密,如果再将张家口划归内蒙古,那么这三个市虽然行政上归河北,但非常不利于统一规划管理。
张家口南部与内蒙古联系不大,长城一线以及北部才与内蒙古联系紧密
张家口的面积达到3.6万平方公里,只有在长城一线,以及长城以北的地区才与内蒙古联系紧密,南部的蔚县、涿鹿等县与河北腹地其他县市文化接近。并且张家口的主体民族也是汉族,只有在北部坝上三县中蒙古族人口比例稍微大一些。
与其说张家口人的文化习俗与内蒙古南部相似,不如说内蒙古南部人文化习俗与张家口、大同相似
我们要明确一个问题,就是到底是张家口人的文化习俗与内蒙古南部相似,还是内蒙古南部人文化习俗与张家口相似。曾经与张家口做省会的察哈尔省并存的绥远省,行政区划基本就是在今天的内蒙古南部。当时张家口和大同的人大量往绥远迁徙,把晋北文化习俗带入到了绥远。当初撤销察哈尔省、热河省和绥远省时将察哈尔、热河的北部划归内蒙古,南部划归河北,绥远划归内蒙古。基本是按照就近和农牧传统分界线。察哈尔省的张家口大致属于农耕文明且近于河北,而锡林郭勒属于牧区又接近内蒙古,所以将张家口划归了河北省。
基于以上三点原因,张家口肯定会划归河北省管辖。
欢迎大家一起讨论分享。有想法请在下方留言。请关注听涛轩书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张家口农村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张家口农村过年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