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的《中华史》能超越司马迁的《二十四史》吗?
提问本身就有问题:司马迁写的《史记》只是二十四史之一。其余史书不是他写的。
易先生写的中华史,我大部分看过,写的很好。语言幽默风趣,通俗易懂,除了叙述历史事件,还按现代人的观点加以评论。
而《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在史学界的地位无可动摇。
一个是写事加评论,一个是写人为主,两者风格迥异,很难比较。
对于现代人来说,易中天教授的中华史更易于阅读理解,况且又是参照二十四史而成书。按现代人易于接受的文学形式编写的历史书。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对于历史书籍总得有人去学习研究,结合考古成果和运用现代科技手端再去认识历史。总要有人去对研究的历史成果和书籍去注释,总结编写。易中天教授在这方面的努力成果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对于历史书籍的作者们都打下了他哪个时代历史烙印,在书中多少带有作者的主观倾向,所以不能苛求当代历史作者都能全面客观真实的反映当代。这就需要后代对历史全面学习认识,去纠正偏差,让历史回归客观。再者当代人应用心保管好档案资料和当代文献,便于后代春秋大笔的判定。
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历史、政治类书籍?
谢谢悟空诚邀!值得一看的历史书籍,我推荐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司马迁写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前后经历了14年,才完成《史记》的创作。
《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资治通鉴》这部书中,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成败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偏的一部多老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
我强烈推荐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豆瓣评分9.1。《明朝那些事儿》颠覆了我对以往历史小说的认知。它写得太有趣了。
教科书上的历史人物,只需要他们身上显现历史性的那一点,是太死板了。它只会告诉你时间、地点、人物、发生了什么大事。
我一直对历史文化感兴趣,2018年参加了璐璐校长主持的文史局第二期的培训学习。我也买《史记》、《资治通鉴》等,因为古文知识有限,这类书难以通篇读懂。
我年轻时读书不爱动脑子,对世事人情了解不多,即使读了,也不过知道很久以前,历史上曾发生了这么件事而已。
现在已退休了,对这个世界有了自己的认知,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真心接受这个世界的不完美,在黑白之间还有灰色等其他色彩。《明朝那些事儿》促进了这种转变的完成。
它是讲述从1344年~1644年,明朝300年间的历史。作占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运用小说的手法,讲历史故事的人:一个个充满感情的,人性光辉点和弱点同时闪闪发光的人。
海瑞清正廉明,但是能力平平,没有什么大贡献;戚继光抗击倭寇战绩彪悍,但也结识权臣。
我们站在蓝天白云下,沐浴着阳光,但是身后是影子。世界是多姿多彩,就象一首歌中唱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但外面的世界总是充满希望,从来没有黑暗得让人绝望。
政治书籍,我也不读,没有什么可推荐的。
我是云淡风清1883506。请关注我,您的点赞转发评论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前面答题的哥们已经写下了那么多书名,估计够看半辈子了。在这里,我推荐一本好看的小说,黄易的《寻秦记》,别嫌弃,真的好看,看小说的同时让你很容易记住好多人物以及人物关系,再结合你学习的那些正史,对你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有很好的帮助。
写历史类的文章如何能找到那些史料而不是在网上和那些写手一样人云亦云?
嗯,瞎聊两句吧。
首先肯定是史料的选择。
1是所写历史时期的官方正史,虽然我记得《勇敢的心》里上来就说历史是胜利者写的。正史总会有政治的因素在其中,但官方正史依旧是历史文章中史料的最主要来源。
比如研究中国史的话,那肯定是二十四史或者说二十五史是很重要的史料。
比如研究中国史的话,那肯定是二十四史或者说二十五史是很重要的史料。
随便拿部《辽史》举个例子
当然了,只有中华书局版是质量的保证!千万别买不知名出版社的二十四史或者白话二十四史或者××说二十四史啥的,一般都不靠谱。
2、史学大家的著作,以明史举个小例子,其实吴晗、黄仁宇的一些著作或文章就是很好的可用的史料。
2、史学大家的著作,以明史举个小例子,其实吴晗、黄仁宇的一些著作或文章就是很好的可用的史料。
吴晗著《明史简述》中华书局版
(当然看图可知图片来源于孔夫子旧书网,对这个擦身而过的网站,现在看来,其实还是可以淘到很多不错的书的)
另外费句话,史学名家不等同于历史小说作家!(是哪些人、哪些书,我就不明说了)
3、特定历史时期的书籍
比如一些笔记类的古书,比如宋代的《容斋随笔》、《梦溪笔谈》、《困学纪闻》。再比如研究明史的话,有《明季北略》、《明季南略》等等的。
4、相关学术论文,这个相信写过毕业论文的都知道去哪里找学术论文啥的。当然现在很多图书馆也都推出了数字图书馆。有很多书籍和学术论文也都有电子版放在上边,也是可以选择的资料挖掘地。
其次是态度的问题,如果想写严谨的历史类文章,自然需要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务求不误人误己。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是文字而非杜撰的论点论据。当然了,这就需要扎实的知识和沉稳的研究态度了。以大部分网络写手为了快速生成各类内容而获取收益来讲,上述的方式当然是不划算的,时间和精力上都不划算。
最后我觉得,两种方式,各有各的活法。至于评判和境遇,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标准。各自取舍就好。哪条路适合自己,可能也是冷暖自知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世界历史科普讲座视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世界历史科普讲座视频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