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历史上的东林党对中国历史发展来说到底是好是坏?

在学习明史的过程中,经常会有这样一种观点,明末的“东林党”长期和“阉党”进行殊死斗争,他们之间就是正与邪、公与私、黑与白的较量。那么,真实的历史果真如此吗?

从万历中期开始,大明的朝堂之上变得更加复杂,而且这种复杂程度远超过了嘉靖时期。由于万历皇帝朱翊钧长期罢朝,使得各个党派和团体变得泾渭分明,相互倾轧,党争不断。其中,尤其以东林党的势力最大,调门最高,危害最重。

所谓东林党,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政党,是各个政敌对他们的称呼,充满攻讦和贬斥的意味。其实,东林党是在明朝特殊的政治和文化体系下,经过长期发展而催生出的一个异类和怪胎,因为最早发源于“东林书院”而由此得名。

万历八年,顾宪成被授予户部主事一职,因为屡次进言而遭到贬谪,几经辗转才调到吏部任职。结果,他依然耿直无畏,因为屡次上疏请求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而触怒朱皇帝,最终因为推选内阁首辅时再次违背圣意而被罢官革职遣送回乡。

返回江苏无锡后,顾宪成联络了高攀龙和钱一本等政治失意人士进行二次创业,修复了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开始教学授课。渐渐的,他们因为治学严谨和针砭时弊而在士人中间兴起,成为了具有强大话语权和影响力的政治团体。

起初,他们这帮人能走在一起是由于兴趣相投所致,非常的单纯。不过,由于这一书院迅速崛起,自然引起了江浙系地主势力和士大夫势力的关注,于是整合起来共同扶持东林书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中正与邪的故事有哪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中正与邪的故事有哪些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请问历史上的东林党对中国历史发展来说到底是好是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