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杨志送礼高俅为什么被砸?
就在高俅的一张嘴,只是不想帮杨志。杨志不通官场生态,不会办事也不会讲话。我看来,他在答对中有三错,很致命!第一错,高俅问是不是送与本官,按照古时官场的上下级问答,杨志不应答是,应说太尉清廉奉公,卑职岂敢让太尉背负瑕名。缘是卑职一届武夫,才粗学浅,不通古文字画,只能淘弄些许拙劣小玩,不敢博太尉雅兴,胆请太尉体察孝敬之心。第二错,问多少钱就答多少钱,此时应该直接跪倒认错,答多少钱也难补陷落花石纲之万一,杨志死罪,知太尉有惜才之名、菩萨之心,斗胆求太尉帮忙周旋,从轻发落。提携救命之心,杨志此生难报太尉再造之恩。惟肝脑涂地,牵马坠蹬,为太尉马首是瞻!第三错,解释,毋须解释任何,朝廷命官你未能交差本身就是错!求人办事,要么陪哭、要么陪笑,打碎了牙也要咽到肚子里。你解释就是诉委屈,你委屈就是告诉别人你没错,你没错这锅让上司背?让皇上背?捅完篓子非但不能帮上司分忧,还诉委屈苦着一张脸好像给人的感觉,我尽最大力了,这事真不怪我。要是什么事都能按你认为对的道理办了,你还求人干嘛?此三错即使放到今天依然应该注意,现在依然是这种职场风气,虽然低三下四之嫌。但既然做出求人的选择,你就不能不求得自保,争取到最好的结果!
《红楼梦》里说的“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是怎么回事?
《红楼梦》里说的“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是怎么回事?
曹雪芹写“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出现在《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贾宝玉进入秦可卿卧室睡中觉时,对秦可卿卧室一段描写里的一句。原文写道:
曹雪芹这一小段用了七个典故:秦观的作品以写男女情爱著称;写武则天是说她侍太宗、高宗父子二人,个人私生活秽乱;赵飞燕同样是秽乱内帷的代名词;取寿阳公主暗香浮动之意;取同昌公主极尽奢华和死后哀荣。尤其是杨贵妃用其两典,一说杨妃醉酒春睡,香艳想象空间无限;一说她和安禄山之间的暧昧。而杨贵妃同样先嫁与寿王李瑁,后又成玄宗的女人,从寿王妃变成贵妃了。这是在暗示秦可卿与公爹贾珍的不正常关系。
下面具体说一说安禄山与杨贵妃两人之间的故事。
安禄山这个人是个野心家,唐史记录,安禄山为胡人,长得极胖,说他重300多斤,肚皮垂下超过膝盖。这当然是极夸张的说法,不过他肚子很大倒是真的,安禄山更衣需要四个人服侍:两个人抬起肚皮,他的宦侍李猪儿用头顶起他的肚子,然后才能着装系带。胖成这个样子的安禄山身上疮疖不断,视力很差,后来干脆失明了。用今天的医学解释,安禄山很大可能有糖尿病以及并发症。可想安禄山也好看不到哪儿去。不过“好看”从来也不是男人的核心竞争力。
那么安禄山何德何能最后可以只手遮天,把大唐的天捅了一个大窟窿呢?用今天的话说,安禄山是个智商情商都很高的人,最大的本事是阿谀奉承却绝不招人反感,他的伪装之术登峰造极,凡是和他接触的人,都会很容易喜欢上他:憨厚、迟钝、真诚和给人那么一种说不出的令人信任的感觉。
当安禄山积聚到一定的实力时,他第一要做的是想办法取得玄宗的绝对信任,麻痹玄宗彻底放下对自己的一丁点警惕。事实证明他做的太成功了,他提出的任何要求,玄宗几乎不会打折扣的全部满足他,甚至赐他在贵妃使用的华清池沐浴。他认玄宗当父亲,认杨贵妃做母亲。实际上他比杨玉环年龄上大出16岁之多。他后来出现很多次造反的迹象,下面的人报告给玄宗,玄宗都当笑话听,还向杨贵妃开玩笑说:“又有人说你‘儿子’造反了。”你还别说,安禄山这个300多斤的比干妈大16岁的干儿子,也算是填补了吃瓜群众想象力的一项空白。
土木堡之变后,杨善自掏腰包赎回明英宗,事后得到怎样的回报?
土木堡之变后,杨善自掏腰包赎回明英宗,事后得到怎样的回报?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十六,明英宗朱祁镇以皇弟郕王朱祈钰监国,辅佐皇太子朱见濬留守京师。自己率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内阁大学士曹鼐、张益等文武百官五十余人,及京师三大营为主的二十万大军,号称五十万,鼓噪而出,北征瓦剌。
八月初一,明军在抵达大同后,前后失据、不敢作战。而得到瓦剌真实实力的英宗和王振又十分害怕,于是命令自大同撤军。回军途中,明军先绕道蔚县、后改道宣府。八月初十,瓦剌追兵追踪而至,恭顺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成国公朱勇等率军殿后,抵挡瓦剌军,虽英勇奋战,但是寡不敌众,明军后卫全军覆没。
八月十四,在明军与瓦剌交战不利,准备退兵的当口,王振胡乱指挥,致使明军进退失据,被围土木堡。
因英宗轻信瓦剌追兵假意议和的建议,导致明军在出营取水时被瓦剌军突袭,陷入混乱而无法组织抵抗,大营溃散,一部分明军投降,其余皆四散奔逃。
幸而在京大臣情在势危如此急之下,于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二十九,由兵部侍郎于谦为首,联合向孙太后上奏,恭请皇太后降懿旨,立即迎立监国郕王朱祁钰为新皇帝,以凝聚大明士气,保卫京师安全,同时挫败瓦剌以英宗来要挟大明的阴谋。孙太后同意了大臣们的请求,下懿旨立郕王朱祁钰为帝,但同时明令依旧以英宗太子朱见濬为皇储。
之后在景泰帝和于谦等主战大臣的全力策划和齐心协力指挥下,正统十四年(1449年)十月初一至二十,在抵抗瓦剌入侵京师的作战中,大明君臣同心、士气高涨,将瓦剌军队的进攻一一挫败,迫使瓦剌军队裹挟被俘的英宗后撤返回塞外,并向大明派出使者要求议和,大明因此得以度过这场自立国以来所遭遇的最严峻危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典故中送礼送砸的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典故中送礼送砸的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