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博士怒怼李永乐老师,对于这件事情,你们怎么看?
科研工作者和基础教育工作者,在知识结构上的内容是不同的,这是由工作性质决定的。李老师在进行科普时,对所涉及的问题,的确需要花时间准备数据整理和收集,做好备课,这也是做为老师应该具备的特质,毕竟有广泛的受众面。做为郭博士而言,指偏纠错,有理有据,从严谨的科学角度又做了阐述,补充,也无可厚非。其实在科学界,这种争论也是常态,只是地位,视角不同。事情总会过去,相信双方也会冷静思考各自问题,给出大家一个满意的结果。
科学是严谨的,我的感受是和这位复旦博士一样的,李永乐老师毫无疑问知识是渊博的。但不可能什么都懂,具体来说就是有些东西他是外行人理解了大概然后就要讲,大面上是那个理,实际被内行一扣遍地都是错。
这位复旦老哥说的是正确且严谨的,没什么争议,教科书上的知识。
还有好多人说科普什么的,科普可以浅显懂,科普可以不扣细节,但科普也是科学工作,一样要严谨,至少要是正确的。支持博士哪怕是科普目的,也需要严谨的。通俗不是能是的。
李永乐主要是天赋好,现在这么大的摊子,什么都想评两句,很多我觉得都是现学的,注定要出问题。
但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要有宽阔的胸怀,得饶人处且饶人,也希望李永乐老师能找出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
考研和高考有什么不同?考研和高考那个更难些?
考研和高考有什么不同?考研和高考那个更难些?
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的高考和研究生录取的一个的特点是:高考时间推迟至七月份,而研究生复试采用网上复试的方式。
- 考研有复试,这是与高考最大的不同。考研复试一般包括专业课、外语口语、面试三部分。复试成绩与初试成绩无关,初试成绩只是获得了复试资格,最终录取与否由复试成绩决定。
- 出身的影响。报考某一所高校的某个专业,高考用的试卷、分数线、录取人数与考生所在省份有关。考研在一定程度上不论出处。
- 成绩高低的判定。高考每个省有一分一位表,根据成绩查个人位次,一目了然。考研试卷基础课统一命题,专业课所报考院校自主命题,成绩相对高低只有同一学校同一专业才有可比性。换句话说,考研320分可能排名第一,400分照样可能复试不了。
- 分数线。多一分甩一操场指的是高考,总分高有绝对优势,不管偏不偏科(只有总分数相同时才有科目排序)。考研有单科分数线、总分线、国家线、院校线、专业线、复试线、录取线。任何一个环节不达标,都会失败。
- 从淘汰率看,三百万人最终录取不足百万,三分之二的人淘汰,考研难。
- 单就某个学校的某个专业来看,有难有易。高考同一学校专业间有差,但是差异不会太大。考研即使同一学校也可能冰火两重天。热门专业录取是百里挑一。冷门专业可能录不够人数。
- 名校的本科、硕士研究生招收人数一般相当,考虑到不小比例的名校本科生出国上研,似乎单就上名校来说,考研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李永乐讲中国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李永乐讲中国历史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