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给父母或者长辈拜年的时候还要下跪磕头吗?有哪些风俗?
是的,现在我们这里给老人和父母拜年还延续着下跪拜年。从我记事时候起一只到现在。
当下还有别的方式,稍远点的可以用手机发个信息,打个电话,发个微信,发几张记忆中的老照片和新照片,回忆往事,展望未来,这也是一种方式。随着时间的变化,还有人见面了不困年龄大小,双手抱拳行拱手礼,互相祝福新年快乐!万事如意!等吉祥话。各地风俗不同。
谢邀!
按照标准的传统习俗,我们老祖先以前是要跪拜的。只是越往后代年轻的一辈,有些传统文化淡化了。
我觉得如果说拜年的话,我们是不是应该双手抱拳(左手为掌,右手为拳)合于胸前才能表示诚意呢!
我老家在安徽蚌埠的农村,回想起童年时代,我们兄妹几个在过年的时候,是需要给长辈磕头的。然后,老人家会给我们压岁钱。但是,等到我们长大了,就不给长辈磕头了。当然,也没有压岁钱了。
坐标宁夏,我们小的时候年三十晚上,给父母拜年有时行个大礼,就磕头跪拜,但是也是带有模仿表演性质,不属于正式的隆重礼仪,仅仅偶尔为之,而且都是童年,到了青春期,自然就没有了,成年以后更加没了,只是帮母亲做点过年准备的食物。给亲戚拜年,更不需要跪拜了,当然我们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因人祸去世的早,也就没有机会跪拜,其他长辈齐全的汉族人家过年应该有磕头跪拜的。一般能磕头跪拜的,也都是爷奶辈的长辈,父母一辈和平辈都少有。
我们一般春节年三十之前要打扫卫生,准备年货,写对联。年三十当天贴好春联,准备好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吃年夜饭之前,先去外面给祖先烧纸,祭拜,把年夜饭准备的食物,糖果瓜子之类的,也给祖先端一份,烧完纸,把酒绕圈洒一周,然后把食物放到纸灰范围内,再行跪拜后离去。回到家才能正式开吃年夜饭。吃完年夜饭,一边看春晚,一边在电视前磕着瓜子,吃着零食,水果,聊聊天。同时,和妈妈一起收拾桌子,开始准备第二天大年初一要包的饺子馅。晚上十二点时,开始放鞭炮,放完鞭炮,基本上春晚也开始唱结束曲《难忘今宵》了,就可以关机睡觉了,睡觉前,母亲会把压岁钱红包发给我们,放在枕头底下。
大年初一,我们的风俗是不出门,不打扫。早晨起来,就开始包饺子,并且要包几枚硬币在里面,谁吃到带硬币的饺子,寓意着这一年都运气最好。
年初三,一般我们开始去亲戚家拜年,并且亲戚也开始来家里回拜。拜年时,长辈开始给孩子发压岁钱。一般十块二十,也有有钱的,就五十一百。基本上到年初七初八,陆续上班工作了,就渐渐结束了这些拜年活动。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的时候有哪些保留至今的传统习俗?
看!过年我们这走亲访友的风俗!
过年谁给谁拜年,谁给谁送灯,都送些啥礼?啥时间送,都有一定的讲究。下面我就说说这些讲究。
初一之后,过年的主要活动就是待客和送礼(即拜年走亲戚)。
一,谁给谁送拜年礼?晚辈给长輩,年小的给年长的。如出嫁女给娘家父母,外甥给舅舅,侄子给姑姑,弟弟给哥哥,妹妹给姐姐等等。
二,送啥拜年礼?总之,出嫁女给娘家父母礼是最重的。在古传历史上,礼是二十个大包子和点心一封,只是这一古传现已消失。现今行礼很讲实惠,三到四样礼,其中多有大米一袋,菜油一桶(各种十斤),外加酒一瓶,或点心一封或奶一箱等。其他的送礼较之轻些,多为两件,如点心及其他糕点一份等。
三,啥时间送拜年礼?原来每家都有一个确定的待客日,时间选在初二、初三、初四,初五中的一天,(尽量减少互相冲突,事先己做协调)
所有送拜年礼的时间,都尽量选在对方的待客日。
四,主人怎招待?一般均为两顿饭,早饭为稍子面,中饭为席面,馍菜、酒饮料等,鸡、魚,肉、菜不下十碗八碗不等。
五,关于送灯。父母要为当年出嫁女送灯,称为追灯。半米直径大灯一对,小灯一对。送灯日为初六、九及十三日。
六,一般的送灯。均为舅给外甥送灯,数量两盏,配套蜡烛二十根,大麻花十根。时间,初六到十三送灯。
七,朋友间的拜年,初六之后比较随意,但不应超过正月十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春节期间运动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春节期间运动的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