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的“三”为何意?

易经中的“三”包括以下意思:1、三才,即天才、地才、人才。伏羲观察宇宙万物发现,对人类生存、生活、生产起根本性决定性作用的是天和地,便创立了三画卦,最上面的一画代表天,最下面的一画代表地,中间一画代表人,构成了天地人大系统。每一画有阴有阳的变化,便推导出了2的3次方8种物象,按照对人类影响的大小程度,依次排列为天、地、风(空气流动推动四季变化)、雷(春来秋去)、山、泽、水、火,分别用乾、坤、巽、震、艮、兑、坎、离八个卦象代表。这八个卦象都是由天地人“三才”或“三画卦”组成的。2、“三易”。易有“三易”,即在伏羲先天易的基础上,由神龙氏创立的《连山易》、由黄帝创立的《归藏易》和由周文王推演的《周易》。3、“三古”“三圣”。即《易经》的创立和完善经历了的时间和圣人。三古是伏羲所处的上古时期,周文王所处的中古时期,孔子极其弟子所处的近古时期。“三圣”实际上是指多圣。从史料看,参与《易经》创造、发展的有伏羲、神龙氏、黄帝、周文王、周公旦、孔子及其弟子等众多圣人。

易经中多次出现“三”这个字,有很多种含义。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究竟出现了那些带有“三”的卦辞和爻辞。

出现在卦辞中的“三”

出现在爻辞中的“三”

虽然都是“三”,含义各不相同

在周易的卦辞和爻辞中多次出现了“三人”“三岁”“三日”“三年”等不同的三,这里的三,既有实指的“三”,也有虚指的“三”,在虚指的“三岁”“三日”等三中,三代表“多年”,“多日”等复数含义。

    实指的“三”

为什么说这里的“三”是指实际上的三次或者“三驱”呢?

先来理解一下讼卦和师卦中的三。讼卦中出现了“鞶带[pán dài]”,并出现了“三褫[chǐ]之”的说法。

先来理解一下讼卦和师卦中的三。讼卦中出现了“鞶带[pán dài]”,并出现了“三褫[chǐ]之”的说法。

易经中的“三”为何意 - 华夏历史

(图为古代的鞶带,指皮制的大带,为古代官员的服饰。)

“讼卦”及“师卦”都提到了赐(锡)命、带,源自《周礼 春官》中的九仪:“以九仪之命正邦国之位:壹命受职,再命受服,三命受位,四命受器,五命赐则,六命赐官,七命赐国,八命作牧,九命作伯。”,这里的“命”指官爵的等级,三命就是第三级的官爵,所以师卦中的“王三赐命”,指的就是王赐予九二所代表的将军第三等级的官爵

而“褫”为剥夺、革职的含义。在这里的“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是指“赐给了官职(“鞶带”指代高官厚禄),但一天之内被降职三次,讼卦及师卦的“赐”和“褫”都是根据《周礼》而来。

王用三驱”为什么也是实指呢?这里的“三驱”是古王者田猎之制。谓田猎时须让开一面,三面驱赶,以示好生之德,指“左、右、后”三面三个方向,而空出前面,有关“三驱之礼”,可以参考商汤的故事。

革言三就”为什么也是实指?这里的“三就”也是古代的刑罚之礼。“三就”谓古时服死刑者,依照身份不同,分别三处就刑。《书·舜典》:“五刑有服,五服三就。” 孔 传:“行刑当就三处:大罪於原野,大夫於朝,士於市。”

    虚指的“三”

除了以上所实指的三之外的,大多数卦辞爻辞里面的“三”都做“多”来解释。这是因为《易经》和《道德经》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一样的,道德经中的三即代表多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革卦九三征凶的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革卦九三征凶的历史故事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易经中的“三”为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