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对贾宝玉的性取向是知情的,那她为何不持反感态度呢?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从题目本身来看似乎是个小问题,但一旦谈下去,就会变成一个大问题。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谈一个很重要的背景,那就是中国古代的同性恋现象和社会对同性恋的态度。

性取向也好,同性恋也好,是近代西方社会学家所概括出来的概念或者名词。在中国古代,男同性恋现象,其实并不少见,有多种称呼。比如男风,龙阳之癖,断袖之癖。龙阳和断袖,都是典故。分别出自战国时期和西汉时期,可见历史之悠久。史籍秉笔直书并没有对此有所隐晦,可见在那个时候并没有将这视为一种见不得人的事物。和西方国家因为宗教原因,对于同性恋现象抱有一种天然的歧视和反对态度不同,作为一个世俗国家,中国人对于同性恋的接纳度其实比较高。

那么作为红楼梦创作背景的明清时期,社会上对于同性恋现象和社会对于同性恋的态度又是怎么样的呢?

明清时期的很多著名小说,对于男同性恋以及女同性恋都有描述,可见这并不是一个社会禁忌话题。除了红楼梦涉及到这些内容以外,作为红楼梦的启蒙者,金瓶梅当中也有同性恋的内容。而在清代中期的著名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当中,也有少数篇目以同性恋故事为主题。比如黄九郎,男妾等篇目。

清代初年,政府明令禁止官员嫖娼。因此有人在北京专门开设相公堂子。从江南地区购买皮肤白皙,身材标致,面若女相的少年,专门加以培训以后,作为男妓伺候官员。早期的时候,以宁波少年为主。后期则大都从临近的河北各县购买,但对外均声称来自宁波。当时官员对相公堂子,十分热衷,鼎盛时期,北京城的相公堂子数量多达数十家。朝廷也不加以限制。可见从当时的社会上层来说,对同性恋或者同性性行为极为包容,没有任何限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顺德习俗骨灰放观音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顺德习俗骨灰放观音堂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林黛玉对贾宝玉的性取向是知情的 那她为何不持反感态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