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地方过春节,禁止大年初一动刀,要事先把肉菜切好,这是为什么?
大年初一不动刀我们这里倒是没有。我绍兴的,我们年初一是不用干活的,特别忌讳的事是扫地,年初一扫地会把财气全部都扫走,所以年三十晚上放的🧨要初二开始扫掉!还有年初一早上我们一般都吃甜圆子(不是汤圆哦),中午也是吃素的,晚上就没有什么禁忌了!当然每个地方的习俗会不一样,中国地大物博,风土人情各地不一样也很正常呀!
谢谢你的邀请,初一不能动刀是有这样的说法的,如:剪刀,剃须刀,等代有凶险的器具是绝对不能动的。家里用的厨房用具刀只能在厨房的环境中用。不可以拿出来,到客厅,卧室,等房间。过年是一个吉祥如意的年,讲究的是喜庆,欢乐,所以是很忌讳不好的事和物出现的。也是老祖宗留下来的风俗习惯。
习俗各地方不同,也不初一动不万,主要,做好准备,30,把所有的菜准备好,初一,一般我老家,3点我起来做年饭,大约有几十种菜,我只要烧火炒菜,不要动刀了,只管炒就是,我一个人炒,让妻子,父母久睡一会,我炒后叫家人起床,察祖宗,不是,不能万,是做好初一炒菜话的准备而己。
确实有这样的说法,初一子时放鞭炮,煮饺子,供祖先,这就把祖先请进门了。初一不能动刀,是怕剁了祖先的脚趾头。所以,初一的饺子都是三十下午包的。还有年轻的媳妇、女儿初一这天也不干家务,否则会忙碌一年。都是旧风俗,老一辈的人都不在了,风俗依然也不兴了。
按照我们当地的说法:初一不能动刀,是因为动刀代表有血光之灾,不吉利所以不能动刀。其实不仅仅是大年初一不能动刀,初一到初五都是不可以动刀的,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现在基本上很多年轻人都忽视这一点了,最多也就是初一不动刀了。
事先把肉菜切好是为了一不在初一时动刀不吉利,二来是为了便捷 因为过年期间菜品丰盛,种类繁多,需要花费大量精力。
传统春节有哪些风俗?如何过个喜闻乐见的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l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等都是人们常见的春节习俗,然而同样是春节,各个地区的习俗却有不同,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国各地的春节习俗,看看您自己的家乡是怎么过春节的。
1. 北京
老北京新春的禁忌从初一开始,有不少的理儿,不能扫地,不能拨水,怕把一年的运气扫、拨出去。不能动刀剪、不能蒸炒,取不能争吵的诣音。不能剪头,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打破各种东西,还有腊不定正不娶的习俗。
初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开始拜年,北京的庙会也都在这一天开始。按照老北京的习俗,初一这一天,女婿要先看岳父岳母,现在一般都是初二的时候,女儿女婿才回娘家拜年。老北京人对拜年非常重视。接待的人家要准备食盒,里面放着各式干果,称为“吉利果”。不论来多少拨人拜年,食盒里面一定要满,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祝福。
2.天津
天津的年俗最主要的价值取向就是“阖家欢乐”,其社会意义是保证宗法社会下父系家庭的团圆。农历腊月初八的腊八节在天津称为“腊八儿”,许多天津人在这天喝腊八粥并用醋泡大蒜,从而为正月准备腊八蒜和腊八醋。从腊月十五开始,天津的年货摊贩要“上全街”,就是各商店把年货全部上齐,把所有吃喝玩乐的商品都摆上贩卖。天津的年货市场主要集中在在天津天后宫为中心的宫南、宫北大街,也就是今天的古文化街一带。
3.山东
除夕夜晚衍圣公还要亲自到安怀堂摆供,祭拜白胡子老神仙,据说孔府中所有的精灵鬼怪都归这个白胡子老神仙管。
乡风民俗,各有不同,你那里有哪些喜闻乐见的习俗呢?
乡风民俗,各有不同,你那里有哪些喜闻乐见的习俗呢?
风俗是一个民族的性格。有什么样的风俗,就有什么样的民族。
风俗是地方文化的根,就像方言,开出不同的花朵。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就很重视民俗传统,[为政必先究风俗]是历代帝王的祖训。因为风俗就是民间语言。你不懂风俗,就无法掌握民间。
那么,什么是风俗呢?宋人司马光有诗:洛阳风俗重繁华,荷担樵夫亦戴花。戴花是风俗,诗人认为这是显摆出来的风俗。
刘绍棠先生健在的时候,有一次陪号称汉语专家的米勒采访,米勒想翻译刘绍棠的作品,刘绍棠说,你翻译不了,不信我给你读一段你试试:李家婆娘见在外打工回来的丈夫回来,就跑出去守着篱笆门破口大骂:“你个挨千刀的,还知道回家呀,怎么不死外头呀!”说着,举起手里的笤帚疙瘩劈头盖脸打下来。
米勒翻译说:她和敌人结了婚,代表他们之间有刻骨仇恨。
刘绍棠哈哈大笑说,正好相反,这是大运河的风俗,打是亲,骂是爱。打骂是深爱的方式。
一个作家就是一个地方的风俗。
有母亲的地方,就有风俗。
我的祖籍是登封,但没有传承登封的民俗。母亲是满族,我们家许多习俗都是满族风俗。所以父亲不负责传承风俗。
过年的时候,三十晚上包饺子,讲古迹就是一个母亲的风俗。
小的时候住在大山里,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这时妈妈就会开始讲古。说很多年前,我们家才搬到这座山里的时候,还没有你们呢,三十下大雪,出门见一女子,冻僵在门口,头上戴着兰花巾,抱进屋子里暖和过来以后问名字就叫兰花。妈妈可怜她就留下来一起过年,晚上包饺子,兰花也一起包。可是,包了半天也不见饺子多呀,妈妈就留心了,看见兰花包好一个饺子,扭头到黑影里就吃了。妈妈也不敢声张,偷偷往兰花的鞋子上撒了面粉。早晨兰花果然不见了,就沿着面粉印记找到大南湾的山洞里,看见一个大耗子正抱着肚子呼呼大睡,头上戴着兰花巾。
妈妈的风俗养成了我的性格,也是这些风俗让我们的国家成了一个大家庭,百花争艳,百家争鸣的繁荣。
我们无锡,属江南吴地,鱼米之乡,山水灵秀,人文荟萃,自古民风纯朴,富硕安逸,一年四季有许多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衰,单说过年就有很多仪式活动,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秋去冬来,地里的农活基本结束,农村进入农闲时期,农民辛苦了一年,也到了犒劳自己的时候,一进入腊月,就开始准备过年了,我们俗称忙年。
1.腊月初八煮腊八粥,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煮,有甜有咸。甜粥里边放红枣、赤豆、黄豆、花生、糯米、桂圆干、莲心、小米、薏米、红糖等,咸粥里边放芋头、黄豆、回芽豆、花生、萝卜、青菜、咸肉、鲜肉、香肠等。寺庙里也用大锅煮上,俗称佛粥,施舍给哪些无家可归的人。
2.腊月十七十八掸檐尘,我们无锡有句俗语,十七十八,越掸越发。到了腊月十七,家家户户就要开始大扫除了,里里外外,洗洗刷刷,除晦气,扔旧物,收拾一新,寓意辞旧迎新。忙完之后,男人就去理发,去澡堂洗澡了。
3.腊月二十四送灶王爷,这一天,家家户户在灶头上供上水果点心,以及饴糖做的元宝和糕饼,希望黏住灶王爷的口,请灶王爷去天庭玉皇大帝那里少说坏话多说好话。
4.腊月二十五蒸糕做团子,祭灶后,家家户户就忙着做团子蒸糕了,团子分咸甜两种口味,咸的白色,馅是萝卜丝油渣或青菜猪肉。甜的定是青团子,有豆沙馅和芝麻馅。年糕象征着年年高、节节高,团子象征合家团圆。
5.腊月二十七祭祖祝飨,这一天一大早就开始准备祭品,三荤(肉、鸡、鱼)三素(青菜、豆腐、百叶),水果三样,点心三样,糕头,年萝卜,酒和羹饭。祭品供上八仙桌,放好碗筷,倒好酒,点上香烛,全家男女老少穿戴整齐开始按长幼顺序叩头跪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甘肃春节不动刀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甘肃春节不动刀的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