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说,上古时期的中国人都能活到100多岁,这是真的吗?

黄帝内经原文是: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从中可以看出这几点:所谓上古之人,也是黄帝听说的人,黄帝那时候也没有,是传说,不可考证。而黄帝那时代的人,都是半百而衰,符合考古学中对古人平均年龄的推测。所以我认为所谓的上古之人是不存在的,是传说。

然而,黄帝内经中这段话的意义在于岐伯的回答,岐伯说:上古时代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能够顺应天地陰陽自然变化,适应调和养生的方法。饮食有所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既不妄事操劳,又避免过度的房事,所以能够形神俱旺,协调统一,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把酒当水浆,滥饮无度,使反常的生活成为习惯,醉酒行房,因恣情纵欲而使陰精竭绝,因满足嗜好而使真气耗散,不知谨慎地保持精气的充满,不善于统驭精神,而专求心志的一时之快,违逆人生乐趣,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

这段话对我们当代人的启示更大,我们现在科技发达,医学手段丰富,虽然人的平均寿命长了,但很多人的生活状态并不好,都是靠长期的服药支持,各种稀奇古怪的病更是层出不穷,为何?难道不跟我们起居无常、滥饮、纵欲、焦虑等没有关系吗?所以,也不要想象古人真的有多么神奇,能够百岁而动作不衰,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养生的方法,科学健身,快乐生活,才能活到自己该活到的年纪。

这个说法当然是欠缺依据的。

《黄帝内经》是西汉时期成书的一本中医经典著作,在开篇就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起居有节,食饮有常”,所以能够达到长寿的境界。翻译过来就是,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规律作息,调和阴阳,合理饮食等,才能达到养生的高层次境界。这其实是中医学一直秉承的观念,以养生防病为主,注重预防保健,这与现代医学也是有着共同之处的。

中国古代一向有崇古的思想倾向,认为三代以前是完美理想的时代,人人安居乐业,国家富足,礼仪周全昌盛。事实上,人的寿命跟物质生活水平以及医疗水平是明显相关的,远古时期的人是无法有能够与现代相比的物质基础的。

因而,这个说法更多的是古代医家崇古思想的体现,以及希望借助“上古之人”实现长寿作为镜鉴,来告诉人们正确的养生之道吧。

我们先谈谈黄帝吧。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

黄帝内经说,上古时期的中国人都能活到100多岁,这是真的吗 - 华夏历史

我们再来谈谈黄帝的代表做作《黄帝内经》吧。《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相传为轩辕黄帝所作,因以为名。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

黄帝内经说,上古时期的中国人都能活到100多岁,这是真的吗 - 华夏历史

黄帝和黄帝内经相差2500多年,所以要明确,内经不是黄帝所写。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

黄帝向歧伯问道:我听说上古时候的人,年龄都能超过百岁,动作不显衰老;现在的人,年龄刚至半百,而动作就都衰弱无力了,这是由于时代不同所造成的呢,还是因为今天的人们不会养生所造成的呢?

歧伯回答说:上古时代的人,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能够取法于天地阴阳自然变化之理而加以适应,调和养生的办法,使之达到正确的标准。饮食有所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既不妄事操劳,又避免过度的房事,所以能够形神俱旺,协调统一,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把酒当水浆,滥饮无度,使反常的生活成为习惯,醉酒行房,因恣情纵欲,而使阴精竭绝,因满足嗜好而使真气耗散,不知谨慎地保持精气的充满,不善于统驭精神,而专求心志的一时之快,违逆人生乐趣,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

追求生命的长度,是每一个人的愿望。如果我们都能从简生活,调整心态,规律起居,生命超过一百岁,动作不衰,就不是梦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寿命长短排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寿命长短排名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黄帝内经说 上古时期的中国人都能活到100多岁 这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