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国外教育比国内松懈,但各个领域的人才也很多呢?
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如果你了解西方发达国家的精英教育就会知道,远比国内要卷得多,看看谷爱凌就知道了,考得上斯坦福、拿得了奥运冠军、当得了时尚模特……你觉得其中哪一项成就是靠松懈的教育可以培养出来的?
我用我的经历分享下:“为什么感觉国外教育比国内松懈,但感觉各领域的人才也不少?”。我有十来年的德语系国家生活经历,我在奥地利留学,后来在德国公司工作。我说一下德语区的教育。
先说两点教育是否松懈?在这里是深刻感受了国内外教育强度的差异!国外教育是否松懈?小学初期阶段,课程确实很松,孩子的童年确实比较快乐,文化课补课之类的非常少,就算是有些外语课,也是那种松散上的。但是小学会有一次教育的跨度,就有点像松散着,突然有些紧了。这种情况就是为了小学分流做准备!但是大部分教育小学阶段,学习压力确实比国内要小。中学的话分流,职业教育,专科学校,文理中学分流。和国内的职高比起来,德国,奥地利的职业教育未来就业要好得多。文理中学,有些学校有高智商班,这种学习的东西即比较多了,上午学完正常孩子一天的课,下午实验。但是中学阶段还是比国内,至少比武汉的中学学习压力要小多了。
大学的学习初期深度一般,广度很大。到了硕士和博士阶段,感觉也不比国内教育深。
再说各领域人才,至少在德语系国家,毕竟国家不大,所以人才集中在某些领域,各领域人才数量比起我国差很多。美国可能不一样。德语区的人才在他们的优势领域保持能力很强!
其实我觉得德语区对教育这块的优势是,系统性很强,和实际结合密切,从小教育看重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到了大学的研究阶段,德语区更加纯粹。说白了就是人际关系简单,基本上所有科学领域人员不需要在人际关系花心思和经历。至于说卷不卷,德语系国家真的不卷,而且也不太允许卷。不过想卷普通人不卷,高智商有资格卷。再有各种资源分配平均,社会注重公平性。不过这是德语区国家,美国可不是。美国的两极化其实很严重!
有人说小学学英语是毫无意义的甚至会影响孩子学习,对此你怎么看?
感谢邀请。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列举几个例子:
1,大学因为是师范英语专业,实习时候学校统一安排去小学上课,现在小学基本都开设了英文课程,翻看书籍以及内容,其实确实很简单,但是大部分学生都只是会说几句,有的甚至很讨厌,有的孩子反倒觉得很有趣。
2.毕业以后,因为工作原因需要国外出差,碰到很多中国人,当然有的带着小孩子一起过来,曾碰到过一个朋友,家里小孩9岁,因为在国外原因,小孩子也是一个双语宝宝,小孩子落落大方,虽然说起话来有点语法错误,但是父母也不加以纠正,因为在口语里完全不是错误。
列举这两个例子,主要想说明,其实英语不管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传授,要看学习目的是什么,和传授着也有一定关系,当然也因人而异。
中国那么多小孩子都在小学学习英语,也没有说对小孩子都有影响,在我看来,目前英语学习有必要,但是在我们国内目前阶段,主要还是应试为主,多少人学了几十年英语,毕业还是哑巴口语。
总之一句话,小学英语我没有觉得多余,只不过更多的应该是吸引学生兴趣,让她对语言热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世界历史课外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世界历史课外教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