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有勇有义的历史人物有哪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有勇有义的历史人物有哪些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 历史上有哪些实力与名气不相符的人物
  • 你认为《三国演义》中最被低估的三国真实人物是谁
  • 历史上有哪些实力与名气不相符的人物

    柴荣,五代十国第一名主,基本上宋朝江山的基础就是他打下的,路线规划也是按照他的方法吧。可惜英年早逝,雄才大略之人! 看好他不死能收回石敬瑭割地的燕云十六州。他想十年打天下十年安民十年国富民强。 总的来说不太看好他从起兵起真的能10年统一天下,但十几年是没问题的。

    感谢邀请!我恰好刚刚写一篇《荆轲刺秦失败的内在逻辑,以及他应该被王者荣耀塑造成刺客英雄吗》,我认为荆轲作为一名刺客,勇气可嘉,就是作为刺客基本的技能和素养差了一些,刺杀秦王有大把的机会都没把握住。

    他之所以名扬天下,让我们只要一谈到刺客就想起了他,主要是他刺杀对象是秦始皇,无疑是蹭了这个热点。再有,司马迁在《史记》中详细的记载了这次刺杀事件,而且还有他的好友高渐离相衬,塑造了有勇有义的形象。我认为这是最大的名不符实,名气远远大于实际能力。

    有勇有义的历史人物有哪些人 - 华夏历史


    相反,有一个叫专诸的刺客,他的名气就比荆轲小很多。而他仅仅是刺杀对象的是吴王僚,这个不怎么有名的春秋君主,专诸的事迹了解的人就相对较少。而专诸不仅粗中有细,还有勇气果敢,在吴王僚有内甲情况下还能一击致命,可见他刺杀技艺非凡。他的刺杀方案刺杀道具,很有可能是荆轲刺杀秦王时,所参考学习的。毕竟专诸是前辈,早荆轲近300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我刚刚写过的《他是荆轲的前辈,刺杀手段远胜荆轲》

    你认为《三国演义》中最被低估的三国真实人物是谁

    当然是王朗。三国演义中的王朗看似是个跑龙套的角色,好像他的出现就是为了给诸葛亮千里送经验,顺带凸显蜀汉的正义性一样,但其实,他才是《三国演义》中文武双全的英雄。

    第十五回,孙策进攻严白虎,王朗欲出兵相救。他可不是像孔融一样派个人送个信什么的,他是自己准备拍马舞刀去救!而且在之后的战役中,王朗与太史慈交手数合,这里王朗的部将周昕相助,又被黄盖拦住。这是什么概念?如果太史慈战王朗真的占有优势,还用黄盖截住周昕吗?最后王朗在两面夹击、寡不敌众的情况下,依然能杀出血路全身而退,他的武力或许不是一流,但绝非等闲。

    文就更不用说了,一代经学大家,曹魏三公之一。如果不是诸葛亮大搞“人参公鸡”,从立论与论据来看,的确是王朗更胜一筹的,他被诸葛亮气死,也并不是因为他说不过诸葛亮,而是因为诸葛亮红口白牙开始骂人——当年江东群儒也是这样着了诸葛亮的道。综上,王朗武斗太史慈,文斗诸葛亮,《三国演义》里这样的人没有第二个。

    三国演义中,由于作者罗贯中的原因,有些人物被抬得很高,如诸葛亮孔明,被罗贯中写成神人一般,能预测,神机妙算,足谋多智。武将关羽彼描写成完备无缺的武圣,身在曹营心在汉,过五关斩六将回回到刘备身边,是有勇有义之人。

    但是三国中有许多历史人物被罗贯中写得不实,被低估,三国演义中被边缘化了。

    一,吴国谋士鲁肃,是一个智谋很高的人,才能不在诸葛亮之下,诸葛亮下东吴联吴抗曹,首先见的就是鲁肃,如果没有鲁肃做吴王孙权,东吴大将军周瑜工作,那怕诸葛言天大本事,孙刘联盟不可能结成,最后赤壁大战,大败曹军。所以说,东吴鲁肃才能严重被低估。

    二,还有蜀国两位将军,一个是王平,一个是廖化,在三国演义中被严重低估,对这两位将军描写不够,实际上,历史上,王平,廖化是很有名将军。

    不是低估了!而是没有发挥出来,或没机会。或有机会发挥的不怎样!拿马谡来说,诸葛亮给了他机会,但不是真材实科。不给他机会,后人又有人认为可惜了!被低估了之类。

    有没有被低估,不是你我想什么就是什么!那只是一种猜想的,或凭自己对某人物的了解认知的。觉得好可惜,!所以不存谁谁被低估了之说。

    肯定是颜良、文丑,外加刘备!从三国演义字面上看,颜良死于刘备误导加关羽突袭,书上明确交待了两件事,一刘备对颜良的嘱托,就是帮刘备带话给关羽,二书中交待颜良压根没想去应战,而是去问关羽话,但没说出来就被关羽砍了;二十个回合击败满血徐晃,关羽做不到,五虎将中最有可能的是赵云,文丑死于心理素质差,不自信,实际上死于颜良被秒杀后的恐惧,在兵败逆境中射伤张辽,三十合击败徐晃这个水平至少与关张平齐了甚至稍强,再有是刘备,从关张第一次见面打头,能把这两只猛虎分开还是需要个水平的,还有虎牢关当关张拿不下吕布时,刘备立即加入,效果时没多久吕布败走,要知道曹操击败吕布用了六将,除了许褚、典韦还有夏侯兄弟丶李典乐进,吕布速败,刘备大约抵得上后面四个中任意两个之和吧,至少是差不多,再弱就是帮倒忙了,加上刘备不是个易怒的人,从不根人单挑,这三人是最被低估的!

    三国中最被低估的,当分为“文”、“武”双样,老王认为戏志才、向宠就是那两个最被低估的倒霉蛋。

    “文”最被低估的当然是压根就没入罗贯中法眼,连龙套都没当上一个的戏志才了。低估到什么份儿上呢?全书查无此人啊哈哈!

    要说也不全怪老罗,谁叫陈寿写《三国志》时也没怎么待见戏志才呢?于是这个堪比郭嘉的大才便这样的被彻彻底底的埋没了。

    更可悲的是,这个人完全是被《三国志》的侧面描写所带出来的,偏偏这些侧面描写对戏志才还都是推崇有加;小编陈寿楞是左一句右一句的++,偏偏就不给他加推荐。戏志才混到这份儿上,真的是无语了。

    《三国志》所有关于戏志才的介绍,全部都是《郭嘉传》、《荀彧传》只言片语透出来的。

    《三国志·郭嘉传》云:"先是时,颍川戏志才,筹画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祖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

    大致意思是:早先颍川有个叫戏志才的谋士在曹操身边当谋士,曹操特别器重他。不过这货很早就死了。曹操有天写信给荀彧,问他:“戏志才死了以后,我连个能帮忙参谋计策的人都没了,你朋友圈里有没啥好货色帮着介绍下呗?”于是荀彧介绍了郭嘉。

    你看看,郭嘉的前任,曹操最心腹的参谋,这人水平不能差啊。

    其实戏志才也是荀彧推荐给曹操的,所谓“荀后嘉妃诩美人”,荀彧推荐给曹操的有一个庸人么?"《三国志·荀彧传》曰:“彧言策谋士,进戏志才。志才卒,又进郭嘉。”

    裴松之注引《三国志·荀彧别传》里也有戏志才的记叙:"戏志才、郭嘉等有负俗之讥,杜畿简傲少文,皆以智策举之,终各显名。"

    看吧,戏志才都与郭嘉、杜畿这样天下闻名的人相提并论,以“智策”闻名了。

    当然,《三国演义》这个大茶几上还有个杯具——向宠。

    这位仁兄的确在三国演义里出现过,并不像戏志才那样压根被空气了。而且历史上的向宠地位还挺高,他随过刘备伐吴,跟过诸葛亮出山。在武侯祠十四大将中,向宠排行第九,在黄忠、廖化后面,却排在了许多小说家津津乐道的马忠前面。

    话说大耳贼当年伐吴,被陆逊来了个火烧连营,粮草人马大半化作了灰灰,唯独向宠的部队毫发无伤,是夷陵之战唯一的不败纪录。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堪称三国三大战,可罗贯中把前两战编得花团锦簇将星云集,唯独夷陵之战却整得犹如陆逊和刘备的单挑,这是不公平的。

    诸葛村夫《出师表》的评价人人都可见:“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於昔,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论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可以说他是村夫最信任的接班人,因为《出师表》,向宠被封了中部督的职位,率领宫廷宿卫。

    甚至刘禅也很信任向宠,继位以后,向宠被封了都亭候。后来向宠去攻打蛮夷,在四川雅安一代的蛮荒中战死。他的部下极为崇拜这位将军,拼死大败敌军,硬是抢回了尸首。

    今天的人看向宠,多半是三国中某些大众脸的垃圾将领而已,也就是那种战斗力65、HP250、无双=無的渣滓,留着守城都不放心。但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对向宠的评价可不低,甚至认为其“或晓畅军事,料敌万里;或勇比关张,或治绩显太原。”又“向宠之性行均淑,皆一时之人杰也。”

    宋代端木埰也批文说:“诸贤早世,宿将只一赵云,内治只一蒋琬,向宠、董允以下力皆有不逮将相之任。”

    意思是:季汉的牛人们死的太早了,结果战场宿将只剩下一个赵云,内政只剩下蒋琬。向宠、董允下面的人都是没有当将相的能力的。可见哪里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向宠已经算是蜀汉最闪亮的将星了。

    有武力,有文化,人缘好,除了死的太快。这样的人才诸葛村夫都没漏掉,倒让《三国演义》的小编给编瘸了,如果没有《出师表》,向宠又是个提都不提的人物,实在是低估中的低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有勇有义的历史人物有哪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有勇有义的历史人物有哪些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有勇有义的历史人物有哪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