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中秋节特殊习俗及来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秋节特殊习俗及来源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中秋节一些特殊习俗。中秋节一些特殊习俗。
1、吃月饼
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据现有记载,吃月饼的习俗最早源于唐代,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其美味可想而知。
2、祭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在月下,设大香案,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全家有多少人就切成多少块。
3、赏月
除了祭月,中秋节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吃食和酒,一群人围在一起饮酒赏月。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现代就是吃月饼家人团聚吃饭。
中秋节的10个典故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以下是10个与中秋节相关的典故:
嫦娥奔月:最广为流传的中秋节故事,讲述了嫦娥因误食仙丹而飞升月宫,成为月神的故事。
吴刚伐桂:相传吴刚因犯错被罚在月宫砍伐桂树,直到树倒才得以离开。这个故事体现了中秋节的团圆和思乡之情。
玉兔捣药:玉兔在月宫中为嫦娥捣药,这个故事与中秋节赏月习俗相关,寓意健康长寿。
月下老人:传说中的月下老人用红线牵动着有情人的命运,这个故事表达了中秋夜的美好愿景。
唐明皇游月宫:唐明皇在中秋之夜游历月宫,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人对月亮的崇拜和神秘感。
寒食节:古代的寒食节与中秋节的起源有关,人们在这一天会吃冷食,以纪念先人。
牛郎织女:牛郎织女的故事与七夕节相关,但他们在中秋节时也会被提及,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团圆的渴望。
貂蝉拜月:貂蝉在月下拜月祈福,这个故事与三国时期有关,表现了中秋节的祈愿和美好愿景。
岳飞祭月:南宋名将岳飞在中秋节时祭拜月亮,祈求国家安宁、百姓安康,这个故事体现了中秋节的爱国情怀。
孟姜女哭长城:相传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这个故事反映了中秋节思念亲人的情感。
中秋节的七大习俗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的习俗主要是与月亮有关,如赏月、吃月饼、祭月、走月等等,还有一些地方在中秋节有玩花灯、燃灯、观潮的习俗,中秋节是一个代表着团圆的日子,所以大家都非常重视。
中秋节是少不了赏月和吃月饼的习俗的。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记忆中,小时候就盼着过中秋节,因为感觉中秋节的月亮特别圆,而且中秋节的晚上可以和家人一起,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还可以吃到平时早就想吃的水果和一些好吃的零食。最重要的是可以听老人家讲好听的故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秋节特殊习俗及来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秋节特殊习俗及来源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