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象牙筷子的历史故事由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象牙筷子的历史故事由来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 筷子的起源和来历寓意和作文
  • 王熙凤和鸳鸯2人为何要用1双象牙筷子和1碗鸽子蛋戏弄刘姥姥
  • 筷子的起源和来历寓意和作文

    筷子的来历起源

    传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治水时,大部分时候在野外进餐,烤熟的野味用手去抓实在太烫了,于是随手拿起身旁的树枝去夹肉块吃,这大概便是最早筷子的雏形,虽然是传说,却也合情合理。

    筷子最初的名字叫“箸”,出自《韩非子·喻老》中:“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这里的“象箸”,指的就是象牙筷子,纣王的奢靡享乐窥一斑而知全豹。而《礼记·曲礼》记载:宴饮聚餐时抓饭不得乱传或把粘在手上的饭再拨放回去。由此可见商周时普遍用餐习惯尚未完全形成用筷子的习惯,或者只在上层社会中小规模流传。直到西汉以后,筷子才比较普遍流行。

    明代陆容的《菽园杂记》认为:吴地风俗,行舟之人讳说“住”,“箸”、“住”同音,所以便叫箸为“快儿”。因为多为竹子所制,所以古人造出了新字“筷”,这以后统称为筷子。

    王熙凤和鸳鸯2人为何要用1双象牙筷子和1碗鸽子蛋戏弄刘姥姥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一梦三百年,世间几人识心酸。

    眼前只见风月事,心中谁解荒唐言?

    在《红楼梦》的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刘姥姥在秋爽斋晓翠堂宴席上出尽了洋相,让人们都笑的前仰后合,闪腰岔气。可是,作者写这些只是为了博人一笑吗?刘姥姥用象牙筷子夹一两银子一个的鸽子蛋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呢?这里的鸽子蛋真的就是鸽子蛋吗?其实这个在前文中作者已经埋下了伏笔。

    在第八回“贾宝玉奇缘识金锁,薛宝钗巧合识通灵”中,薛宝钗在看贾宝玉的通灵宝玉的时候,书中对通灵宝玉的描写是这样的,“宝钗托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在宴席上,鸽子蛋就是雀卵,也就是通灵宝玉。

    《红楼梦》是一部明末清初时期历史事件的寓言小说,刘姥姥隐指的对象是李自成。刘姥姥用筷子夹鸽子蛋,暗喻李自成千辛万苦争得的玉玺,却弄丢了,被满清轻而易举的得了去。

    宴会一开始,刘姥姥就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给人的感觉是滑稽可笑的。然而,假如李自成在开国宴会上,首先站起来说:“看我老李胃口大不大呀,一口气就吃了一口大肥猪。”这样你就不觉得可笑了吧?

    接着就是刘姥姥吃鸽子蛋的故事,“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要夹攮一个。凤姐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那冷了就不好吃了。”为什么不说凉了,而说冷了,因为以后就被满清占去了,满清是雪呀,下上了雪,自然就冷了。“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的,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上,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早有地下的人捡了出去了。”这个过程比喻的就是李自成好不容易得来的皇位,被自己弄丢了,让满清白白得了去。

    作者杜撰了刘姥姥的故事,嘲笑李自成只能乱世,不能治国,千辛万苦地从明朝手中取得江山,却被满清轻而易举的获得,“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就是《红楼梦》,笑中有泪,泪中有笑。在这让人捧腹大笑的背后,却是作者流泪的双眼。

    逐字细解《红楼梦》,请关注头条号“柴鹏程的航海日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象牙筷子的历史故事由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象牙筷子的历史故事由来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筷子的起源和来历寓意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