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曹操说历史的故事是真的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曹操说历史的故事是真的吗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 曹操杀乐师师勖是真实历史吗
  • 三国演义里曹操斩粮官王玺的故事是真事,还是作者编造的
  • 曹操杀乐师师勖是真实历史吗


    曹操没有杀师勖,该情节是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里的杜撰。

    就该情节来说,是因为曹操南征,不战而得荆州,志得意满,狂妄自大。在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对峙时,举办宴会,作诗取乐,师勖在曹操作诗时就乐理说了几句丧气话,碰触了曹操的逆鳞,所以被杀。

    曹操杀乐师师勖是否真实存在,历史还未有定论。

    相关的记载主要来自两方面:

    一是《三国志·曹袛传》中提到:“曹操初为相,居于清水部,扬州乐官师勖弹琵琶事操,操不悦而令丞相府杀之。”

    二是《世说新语·曹操下·杀乐人》也提及此事,但更加详细。

    主要争论如下:

    赞同真实的理由:

    1)《三国志》是官修史书,来源可靠。

    2)此事符合曹操当时残暴的个性。

    3)当时政治环境紧张,不兴乐事亦合情合理。

    4)《世说新语》也作证,增加可信度。

    不认同的理由:

    1)《三国志》条目较短欠缺细节。

    2)《世说新语》讲究“声势雄伟”,料故事增加戏剧效果。

    3)无法查证师勖此人是否存在。

    4)其他史籍并未记载此事。

    总的来说,历史学界还未形成统一观点。不过鉴于《三国志》较高的可靠性,加上符合当时政治现实,相信这则故事并非全虚构。但是否存在夸大依然存在疑问。

    三国演义里曹操斩粮官王玺的故事是真事,还是作者编造的

    三国演义里曹操斩粮官王玺的故事是真事,还是作者编造的

    人常说《三国演义》乃是“三分真七分假”,这倒不是说《三国演义》虚构成分太多,实际上其中所载大多均能找到出处,其整体故事脉络也与正史所载相差无几。《三国演义》最大的问题,在于为了突出人物性格,通常会对这些故事进行掐头去尾、移花接木、时空平移之类的再创作,改动往往不大但故事的味道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曹操斩杀粮官王垕”这个故事便是如此,该事件虽然出自于《曹瞒传》,但《三国演义》却对故事本身进行了细微调整,结果整个故事的味道都变了。

    曹操杀乐师师勖是真实历史吗 - 华夏历史

    按照《三国演义》中的记载,曹操完全是过河拆桥

    在《三国演义》中,这个故事出自于第十七回“袁公路大起七军,曹孟德会合三将”。彼时,袁术自立为帝,结果遭到各路诸侯围攻,其中曹操亲率十七万大军自北面攻打袁术,袁术派大将桥蕤领兵五万抵抗,结果被夏侯惇秒杀。袁术无奈之下自己离开寿春暂避锋芒,留李丰、乐就、梁刚、陈纪领兵十万分守寿春四门。

    曹操统率十七万大军,每日粮食耗费极大,而麾下诸郡又遭遇旱灾,粮草接济不上,便想速战速决,奈何李丰等人闭门不出。双方对峙月余,眼看粮食将尽,便致书孙策借来粮米十万斛,但也只能解燃眉之急而已。

    不久,管粮官部下的仓官王垕眼看粮草又要告竭,便跑去向曹操禀报,问道,“兵多粮少,当如之何?”

    曹操便道,“可减少粮草配给,权且解一时之急吧。”

    王垕又问,“如果士兵生怨,又该如何?”

    曹操回答,“我自有良策”。

    于是,王垕在分配粮草时,便改由小斛分配。而曹操则暗中派人到各营探听消息,得知全军将士皆生怨言,暗地议论曹操不是。

    得知消息后,曹操秘密召见王垕,对其说道,“我想向你借一样东西,以安全军将士之心,还请你不要吝啬”。

    王垕糊里糊涂的问道,“丞相打算借什么?”

    曹操便道,“打算借你之头以示众。”

    王垕大惊失色,说道,“小人无罪啊!”

    曹操却说,“我知道你没有罪,但如果不杀你,军心必乱。你死之后,你的妻子儿女我替你养,你就不要忧虑了。”

    王垕还想再说,曹操却已经招呼刀斧手将其推出门外,一刀斩讫、悬头高竿,并出榜公示全军,“王垕故意改以小斛分粮,却暗地里盗窃官粮,如今已经按军法明正典刑”。

    见到告示,全军将士的怨气这才开始消解。曹操借此事彰显了军法威力后,于次日传令各营将领,“如三日内不并力破城,皆斩!”并亲自到城下督战,各军将士用命,最终攻破寿春城,李丰、陈纪、乐就、梁刚全被生擒。

    故事出自于《曹瞒传》,但细节略有不同

    关于这个故事,在《三国志》中并未找到相关记载,但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时,却引用了《曹瞒传》的一段记载,而其中讲述的便是这个故事,其原文如下:

    常讨贼,廪谷不足,私谓主者曰:“如何?”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太祖曰:“善。”后军中言太祖欺众,太祖谓主者曰:“特当借君死以厌众,不然事不解。"乃斩之,取首题徇曰:“行小斛,盗官谷,斩之军门。”其酷虐变诈,皆此类也。

    从以上记载来看,《曹瞒传》并未明确指明这件事发生于何时,只是说曹操因连年征战导致粮草不足,便向管理粮草的主事官员询问该怎么办,那官员便表示可以减少粮草配给,以小斛分配粮食,曹操表示这是个好主意。

    后来,军中开始出现曹操欺压将士的言论,曹操便又找来那个主事,表示只能杀了你来平息众怒了,于是将其处斩,并枭首示众,表示该主事是因以小斛分配粮草,盗窃粮草而被杀。

    相较于《三国演义》,《曹瞒传》并未指出该事件的具体时间,也未指明被杀者的姓名,而且提出减少粮草配给的并非曹操,而是主管粮草的官员。

    那么,该事件历史上是否真的发生了呢?实际上很难确定,虽然该故事有出处,且裴松之对其进行了引用,但真实性却很难断定。毕竟,《曹瞒传》乃是三国时期东吴人所作,而在当时那种落后的通讯条件下,一个事件从曹魏传到东吴,真实性还剩下多少,谁也没法保证

    而且《曹瞒传》明显带有贬曹的立场,正如该故事结尾所说,之所以将其记载下来,就是为了证明曹操的“酷虐变诈”。

    当然,《三国演义》较之于《曹瞒传》则更进一步,不仅明确了具体时间和人物,将故事内容也进行了稍微改动,原本是主事提出的建议,变成了曹操的授意。于是,曹操便成为了一个下令减少配给,却最终将罪名推到主事身上,并以其项上人头作为严明军法、激励军心的工具,较之《曹瞒传》更为阴险狡诈了一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曹操说历史的故事是真的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曹操说历史的故事是真的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曹操杀乐师师勖是真实历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