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有关中秋的习俗3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有关中秋的习俗3条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日(阳历九月中旬)庆祝。它起源于古代农耕社会的祭月习俗,并逐渐演变成一种家庭团圆、感恩丰收的节日。
中秋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时期。商代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人们在农耕社会中崇拜月亮,认为月亮能够给他们带来丰收和幸福。因此,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人们会向月亮祭祀,感谢月亮的恩赐。
中秋节的习俗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习俗:
1. 月亮崇拜:人们会赏月,观赏明亮的圆月,并向月亮祈福。在传统习俗中,月亮是家人团圆和幸福的象征。
2. 吃月饼:中秋节最著名的习俗之一就是吃月饼。月饼是一种圆形的糕点,内馅多种多样,如莲蓉、豆沙、五仁等。人们通常会与家人、亲友一起分享月饼,并表示团圆和美好的祝福。
3. 赏菊花:中秋节也是菊花盛开的季节,人们会赏花、赏月,欣赏菊花的美丽。传统上,菊花象征着高洁、坚韧和吉祥。
4. 点灯笼:人们会在中秋节期间挂灯笼,灯笼上绘有各种吉祥图案,如月亮、兔子等。点亮灯笼象征着光明和希望。
5. 赏嫦娥奔月:嫦娥奔月是一个著名的中秋节传说。传说中,嫦娥是一个仙女,因为偷吃了长生不老药而被流放到月亮上。人们会通过故事、舞蹈等形式来庆祝和回忆这个传说。
这些习俗和传统都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团圆、幸福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中秋节作为农耕社会的传统节日的特点。
关于中秋的习俗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人们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1、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有“秋暮夕月”的记载,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之夜,就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庭院里设下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绝对不能少,而且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天,京城所有的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张灯结彩,出售时令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亦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高台观月,一些富贵人家,则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月饼、水果,或安排家宴,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还逐渐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习俗。
每当中秋月亮升起,农家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
2、吃月饼
我国城乡百姓都有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像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联系在一起,象征家人团圆。
月饼最初是家庭制作的,到了近代,有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也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同时,人们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祈盼丰收、幸福,月饼成为人们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用以联络感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有关中秋的习俗3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有关中秋的习俗3条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