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中国历史上北梁的位置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国历史上北梁的位置图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 为什么宋人没有继续尚法,而是去尚意了
  • 为什么宋人没有继续尚法,而是去尚意了

    三国魏晋时代的五言赋,唐朝的七律诗,宋代的词都是社会时代的主流文化产物演化并沉淀下来,作为载体的“书法”必然会对时代产生反映……

    在书法上就这么去‘’尚意‘’很好啊,宋代的‘’简洁美‘’在绘画与磁器各方面品位是很高的。

    唐人性格中“武”与宋人性格中的“文”,都为华夏文明留下了灿烂又辉煌的宝库。今天的我们也应该学习唐宋的创造力才是啊……

    北梁历史简介 - 华夏历史

    北梁历史简介 - 华夏历史

    其实不论是尚法还是尚意,都是古代文人艺术家在追求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已。中国古代的艺术发展,离不开文学的发展,在中国古代书、画往往和文人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换句话说书、画都是文人审美趣向的外在表现。

    苏轼《天际乌云帖》

    唐代的诗歌也就是“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巅峰,这个巅峰使得后世的人再无力去挑战这一高度。到了宋代也是这样,宋代文人就希望能另辟蹊径,希望能在其它方面施展自己的才华,而不是一味地跟在唐人的屁股后面。于是就有了“词”的发展,而之前“词”只是被文人们认为是“诗之馀”。而把宋词推向中国文学的另一个高峰的人,就是难得的一代天才苏轼了,是他把词从“诗之馀”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代表宋朝文学成就的榜样。而他的性格就是从来不愿跟在前人的后面,所以当时作为北宋文坛执牛耳的第一人,他的书法理念也带动了后来宋朝“尚意”书风的兴起,可以这样说是苏轼真正开启了“尚意”书风。

    苏轼《寒食帖》

    “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这是清人归纳的,为什么说宋人“尚意”呢?这也是从苏轼的那句话“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中得来的。“意”与“法”是相对的,讲“法”就是要有规则、要有法度,而“意”则是反对“法”的束手束脚,提倡畅达无羁。“意”是书家内心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所以“尚意”就是特别注重追求创造者的主观情感的作用,格外追求创作时的心态自由。

    米芾《盛制帖》

    “尚意”风气在宋朝的兴起,它作为一种文艺思潮,盛行于包括书法在内的一切文化领域。而这一现象的产生也跟当时佛教禅宗的兴起密不可分。当时的文人士大夫普遍接受禅宗的这种佛家思想,并且积极把这种思想推向艺术创作领域。

    “尚意”不代表不学“法”,相反苏轼、黄庭坚、米芾都是崇尚古法的,但关键是对“法”的拿捏,学“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表达书家的“意”,但很多人却深陷“古法”而不能化出新意。苏轼对自己书法的评价中,有这么两句话值得我们学书法的人思考:

    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

    谢谢千里马先生邀请!

    “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是清代书法家梁巘在《评书帖》中所发的一段著名书论。由于这段话对晋、唐、宋、元、明这几个朝代的书法艺术特征进行了高度准确的概括,常常被后世引用。

    晋人崇尚韵味,不重形质,推崇如王羲之《兰亭序》所表现出来的士大夫文人的雅韵高致,晋人用笔常常不避偏锋甚至喜用偏锋,到了唐朝这就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唐朝书法家们立了很多法,直至“楷法完备”。

    我想这和字体也有关系,因为晋人的代表作大都是行书,而唐人的代表作大都是楷书,以致楷书四大家三个是唐人。

    至于宋朝,苏东坡、黄庭坚带头写诗蔑视法度。

    苏东坡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诗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烂.漫是吾师”;黄庭坚说“老夫之书,本无法也”,其他如米芾等著名书家,也有类似言论。

    与晋人相同,苏黄米蔡代表作大都行书。

    最重要是社会心理和社会风尚对书法的影响。

    三国群雄混战,到晋朝终于一统,人人都要表现自己的正统高贵,王谢二家,基因高贵,当然书法就不能写得卑下拘谨,像个循规蹈矩的下等人,要表现出不同凡响的高雅情趣。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 ,出现了宋明理学,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迅速,政治开明,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

    商品经济,文化繁荣,科学创新,都能促进人们发现自我表达自我,宋徽宗甚至发明了新字体。

    总之,宋书抒情成分重于技术成分很多,所谓书法的“功”与“性”,“性”的成分很大很大。

    后来连天子都成了俘虏,发明廋金体的宋徽宗让人像牲畜一样牵着走,当然,文人、书法家益发感慨万端!书法的抒情成分更重,再不能像稳定的初唐、盛唐平心静气探求写字的法度。

    但韵、法、意并无高下之分,只不过各有侧重。

    至于“尚态”,只求形质,不求韵味、意趣,甚至发展到写美术字一样的馆阁体,那倒要注意了,人家唐人尚法是戴着法度的镣铐跳舞,不是单纯技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北梁的位置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北梁的位置图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北梁历史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