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我心目中的历史人物小论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我心目中的历史人物小论文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中国古代有哪些令人惊艳的政论文中国古代有哪些令人惊艳的政论文
莫过于苏洵的《六国论》了。
开篇一句,“六国破灭,非并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惊艳千古!
你在逗谁呢?
首先,秦国不是唯一强国
要知道,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经历了六代乱政。
到了秦献公的时期,不仅仅河西之地被魏国夺走,连函谷关都不再自己手中了。
商鞅变法发生在公元前350年前后,这时候天下兵革最强的是经历了李悝变法的魏国;
土地最广的是经历了吴起变法的楚国;
东边齐国虎视眈眈;
北边赵国常年与胡人作战,民风彪悍。
放眼当时,说有一个国家能够统一天下,绝对不会有人能想到秦国。
而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充其量是富国,绝非强国。
而随着秦国几代明君陆续登场,秦惠文王,秦武烈王,秦昭襄王父子三人不断的扩展的秦国的土地。
其次,贿赂的也不只是秦国,是七国互赂
根据史书记载,公元前318年第一次五国功秦,前298年,第二次;前287年第三次;前247年第四次。看似天下已经将秦国识做是最强的虎狼了。
然而实际上,在这期间,齐国、楚国甚至赵国都曾经有称霸天下的机会。
前312年,秦国在丹阳大战中击败楚国,历史将这次战争视作楚国退出争霸的转正点。
但是此战中,人们却忽视了楚国一度攻击到了秦国的蓝田大营。
蓝田在哪里?就在秦国首都咸阳附近!
这就意味着,秦国差点被楚国灭国!更别说争霸天下了。
不久之后的公元前284年,以秦国、韩国、赵国、魏国、燕国组成的联军进攻齐国,攻陷齐国72城池。差点灭了齐国。
此时此刻的齐国的实力,完全不弱于秦国,齐国当时先后发动五国功秦、与赵国灭掉中山国、没掉宋国,开疆拓土一千多平方公里。
最后,秦国统一天下,是六世余烈的功劳
而此时,距离秦始皇统一六国,不到七十年了。
由此可见,在距离秦国统一天下不久之前,还存在着很多具有统一天下实力的国家,只是秦国运气太好,从秦献公、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烈王、秦昭襄王、秦始皇,就没有一位昏君,甚至庸君都没有!
这才使得秦国能够平稳的度过变法时期,成长期,最后统一天下。
而各国昏君频出,在秦昭襄王的时期,就已经没有还手之力了,秦始皇只要顺势而行,就能统一天下。
苏洵所处的时代,正是庆历新政时期,与西夏之战大败。
突然不想说了,我的主页里面有很多关于宋朝当时的介绍,反正《六国论》的论点有些不着调,他这种思想,也导致了苏洵半生仕途不利吧。
我所见过古代的论政文没多少,但有几篇让我最为欣赏,如下。
第一,晁错的《言兵事疏》,针对匈奴的侵略,晁错开始为汉军划分军种,以不同的地形,适用什么样的军种来对付匈奴。
第二,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委婉地批评汉武帝的奢侈。
第三,苏洵的《过秦论》,以战国时期六国的灭亡,来影射北宋的软弱投降政策!
第四,看似与论政无关的《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看似与论政无关,其实何尝不是在论政。中国历史,除了远古时期五帝的统治是人们认为完美的统治之外,以后各时期多少都有暇疵。如同扁鹊论蔡桓公各时期的病症,深浅程度不同而已。如汉高祖刘邦,为人毛病不断,如腠理之疾。而郦食其,张良,樊哙等人的劝谏如汤熨之疗法,是疗到而病除。到了司马相如写《子虚赋》的时侯,汉武帝治理的大汉虽然强大,然而病已入肌肤,肠胃。直至汉宣帝时期才予根治。苏洵写《过秦论》,本有着针石,火剂之功效,奈何人微言轻,改变不了根本的制度,终使大宋病入膏盲,而无可救药。
扁鹊论蔡桓公之病,不同时期用不同的疗法。如疾在腠理,不须要用针石,火剂这样重疗法。而病至肠胃,用汤熨,针石的轻微疗法又不见功。就如同劝谏君主,对聪明睿智,而又从善如流的君主,对他的过错只须委婉劝谏,便可见效,如汤熨腠理。对于大费周章,终使回悟的君主,如针石疗肌肤,火剂疗肠胃,毕竟还可救。对于明知有病,却又讳疾忌医,如同为了个人的私虑,而置国家的安危于不顾,这就真的是病入骨髓,无可救治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我心目中的历史人物小论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我心目中的历史人物小论文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