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广西做糯米饭的习俗来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广西做糯米饭的习俗来源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广西糯米饭摆摊的制作方法
1.
准备材料:红枣50克、200克糯米、200克红豆洗净泡24小时,100克葡萄干洗净
准备材料:红枣50克、200克糯米、200克红豆洗净泡24小时,100克葡萄干洗净
2.
找一个大点的碗,把50克红枣铺在下面。
3.
撒上100克葡萄干。
4.
铺上一层200克糯米。
5.
再铺一层200克红豆。
6.
最上面铺一层50克红糖。
7.
滴上10克蜂蜜。
8.
放到压力锅焖25分钟。
9.
糯米饭做好了。
广西三月三糯米饭材料
1.
第一种是枫树叶。在很多外地人的眼中,枫树是一种很漂亮的树木,它长得高大,树干也很挺拔,到了秋季更是会满树的叶子变红,然后飘落下来,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这也是它被广泛作为观赏植物栽种的原因,并且在国内南方很多地方都有分布。但是枫树叶子能吃,你们知道吗?估计这也只有广西人才懂了。因为每年到了农历三月初三前夕,枫树叶子就成为了抢手货。农村地区的人就会特意拿着袋子去山里采枫树叶。而城里人没有这个条件,只好是去市场购买枫树叶,往往小小的一把就要卖到三五元,还非常的抢手。而这些枫树叶被人买回家以后,当然不是用来观赏,它可是制作黑色糯米饭的重要材料,在广西很多地方都是用它来制作黑色糯米饭的。在你的家乡是不是用它来做黑色糯米饭呢?
2.
第二种:鸡屎藤。估计不少人光是听到这个名字,就会对它嫌弃了。没错,鸡屎藤的叶子放在手里搓几下就会闻到鸡屎的臭味,但它却是一种很受广西人喜爱的树叶。用广西人的话来说,它就是闻起来臭,可是吃起来却很香。很多地方的广西人不仅用它来制作黑色糯米饭,还可以制作多种美食。鸡屎藤的叶子是可以吃的,而且新鲜的确实有异味,但是把它煮熟了以后,不仅不臭了,反而还有清香的味道。在广西很多地方,三月三这天就会用鸡屎藤来泡茶喝,也有些地方会把它制作成为汤圆或者是其他的特色小吃。
3.
第三种:乌饭树毫无疑问它的树叶可以用来蒸煮乌米饭了,因此而得名。而它的果实相信很多人都是熟悉的,就乌饭子。
“三月三,用枫树叶染糯米,称为乌米饭”这出自哪个历史故事
五色糯米饭的传说在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历史故事,在我们这边壮家则流传着一个机智青年与一群猴子斗法的故事。
传说古时壮家村寨有个青年叫特侬(这其实在壮语里是母亲喊儿子的称呼,比如你妈直接叫你:儿子”。而不是称呼儿子的真实名字),他的父亲早已去世,只与瘫痪在床的母亲相依为命。特侬对母亲非常孝顺,怕母亲一人在家烦闷,有时上山砍柴或是下田插秧都背着母亲同去。每次去都会带上两团蒸好的糯米饭作为午餐。结果糯米饭的香味吸引来了附近的一群猕猴。就在儿子在犁田的时候,胆大的猴子趁母亲不注意把糯米饭给抢走了。抢一次得手之后猴子们知道母亲追不上他们每次都来抢。儿子没办法了,总不能每时每刻都看着猴子吧!就在他烦躁之际突然看到自己的手居然黑了,再一想是刚才抓枫叶抓黑的。灵机一动,立即动手把树上的枫叶割回家,捣烂后用水浸泡,得出黑色的液汁,再将糯米饭放到黑液汁中浸泡。第二天拿起黑色糯米起来蒸,顿时浓郁的饭香飘进了里屋。母亲闻到后就问儿子:这是什么东西这么香啊!儿子兴奋地说,达咩(壮语,母亲),这是黑色糯米饭,多香多甜啊!于是清晨儿子带母亲又出发了,这回他故意把黑色糯米饭露出来让猴子们看到。猴子们见到黑色的东西以为是毒药,连碰都不碰直接跑了。
这一天,特侬吃了黑色糯饭,口不干不燥,也不觉得腻倦,反而觉得浑身是力,打到的柴更多了。从此特侬和母亲上山砍柴,都带着黑色糯饭,也用不着担心猴子把糯米饭抢走了。后来,壮家人都学着特侬,家家户户学做黑色糯米,后又逐渐用黄栀子、红蓝草等做成了黄色、红色、紫色糯饭,逐步演变成了如今的五色糯米饭。又因为这是孝敬母亲的食物,所以每年清明或者三月初三的时候都会将糯米饭摆上供桌,祭奠神灵和先人。
这应该是广西壮族地区的传统习俗,即每年的三月三,壮族人家家户户都蒸五色糯米饭过节。
五色糯米钣,顾名思义五种颜色,分别为黑、红、黄、紫、白,象征着“吉祥如意”和“五谷丰登”之意,因为语言差异,又被称为“乌米饭”、“五色饭”等。
而其来历也和一位古时壮人有关。相传古时,有位才智超群的壮人名叫韦特桂,在土司手下当差。一年大旱,他为解除百姓疾苦,请土司亲往壮乡视察,欲用计让其免去皇粮。不想被土司发现上当后,便把特桂当成眼中钉令手下将其捉拿。
壮乡百姓闻知后,连夜送特桂上山躲藏。官兵捉拿不着,于是就放火烧山,要把韦特桂逼出来,但一直没有得逞,只得悻悻而回。
官兵走后,乡亲们上山寻找,终于在一棵大枫树洞里找到特桂的尸体,便含泪将其葬于枫树旁,而那一天正是农历的三月初三。
以后的每年三月三,壮人就用枫叶等植物的汁把糯米染成红、黄、紫、黑等色,蒸熟后拿到山上祭祀特桂。
而这之后就慢慢形成一种习俗逐步流传下来,至今仍是壮族一个重要的习俗。
我也是壮族人。却也不知从哪个朝代开始,做这种五色糯米饭。黑色是用枫叶汁来染,黄色是用黄姜捣碎调水而染之。但黄姜之味过浓,很少用它,都是到山上采一种叫作醉鱼树的花,用来染。些花白色,但染出的糯米金黄色,且其味醇香,。紫红色的,是一种爬行草科,墨绿色,本人却不懂其草名叫作什么草。关于三月三的民间故事与传说,有很多。有时间,把那些故事传说整理出来,让大家分享分享。
大班教案五色糯米饭的来历
我们广西壮家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在每年农历三月三或者清明节的大日子里,壮家人通常会制作五色糯米饭祭祖、招待亲友。孩子满月,乔迁之喜,也会蒸煮五色糯米饭分送给左邻右舍,表达敬意。壮人爱枫叶,并认为枫叶可以“除邪驱鬼”,给人带来吉祥和平安。因此,农历三月三做五色糯米饭的时候,家家户户要在门口插上一枝精心挑选的枫叶,有的还会将制作五色糯米饭的染料渣撒在屋子外围或者墙脚下,以求驱邪保平安。
四月八为什么吃彩色糯米饭
四月八吃五色糯米饭的由来是:
因为广西壮族传统的节日——“四月八”,是农历四月初八日,也称为“苗族的爱情节”。
在这一天,壮族人会用五彩缎带编制成的花环和饰品,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追求。
同时,在这一天也会煮糯米饭,因为糯米饭的形状和颜色都象征着幸福和美好的生活。后来,由于不同地区和民族的融合,糯米饭的做法也逐渐多样化,出现了五色糯米饭的做法,包括用不同颜色的食材制成不同颜色的糯米饭,如用红枣制成红色糯米饭、用菠菜制成绿色糯米饭等。
因为四月八吃彩色糯米饭是中国南方的传统食俗
传统上人们认为四月八是农历三月初八,又称为“寒食节”,这一天是祭祀祖先的日子,人们会烧香祭拜祖先
而糯米饭作为一种经典的祭品,在这一天被视为必备的食物之一
彩色糯米饭则代表着各种吉祥如意的寓意和祝福
此外,在现代社会,四月八吃彩色糯米饭也成为一种新的习俗形式,不少人将其视为一种传递幸福的方式,表达对家人和亲朋好友的祝福
农历四月初八,这是布依族纪念耕牛的节日,这天家家要吃彩色糯米饭,其做法是将糯米分别放入一些可食用的黄花草枫叶、红蓝草、紫香藤、稻草等植物的浆汁中浸泡,让它染上天然植物的颜色,盛入甑子里蒸出黑、红、黄、蓝、紫等不同花色的米饭,花米饭五彩斑斓、绿色环保,香气扑鼻、软甜可口。
四月八吃彩色糯米饭在中国南方有一个习俗,源自宋朝民间的传统节日和民间信仰。四月八是民间所说“促保长”的日子,人们应该在这一天祭祀和祈求家宅庇佑,早在宋代就已经将四月八定为轮值“祀龙节”。而彩色糯米饭则是用来祭祀的一种食物。传统的彩色糯米饭是由泰州著名的推窗小吃店推窗的发起,后传播开来。糯米饭采用红、绿、黄三种颜色染色,象征祥瑞和丰收。现在,四月八吃彩色糯米饭已经成为了江南地区的民间传统风俗之一。
广西三月三五色糯米饭代表的意义
五色糯米饭是壮族、苗族、布依族地区的传统风味小吃。因糯米饭呈黑、红、黄、白紫5种色彩而得名,又称“乌饭”。每年农历三月三或清明节时节,壮族、苗族、布依族普遍制作五色糯米饭。
相传,这种食物是深的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其中壮家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也是一种团结友爱的象征。除了农历三月三外,壮日、中元节,甚至过年等,也有人做五色糯米饭吃。在孩子满月、新居落成等喜庆日子里,也要蒸煮五色饭分送左邻右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广西做糯米饭的习俗来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广西做糯米饭的习俗来源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