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蜀到四川的历史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蜀到四川的历史故事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四川的典故
  • 成都得名乃借用周王典故:“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谁知道成都得名年份
  • 诸葛亮出川七年的典故
  • 四川的典故

    传说,汉语词语,读音为chuán shuō,属于传统的、轶事性的或属于某一特殊专题的知识;关某人、某事或某地的一整套传闻;据别人说;谈论、散布、传播。

    在四川,有两条“龙”守护者百姓。一条龙头在德阳附近,龙尾在乐山附近,乐山大佛盘坐在龙尾上;一条龙头在新津附近,龙尾在雅安附近。两条龙头的中间,便是成都,成都犹如一颗龙珠,被两条龙守护者。从卫星地图上,能清晰的看出两条龙形的山脉。

    传说黄帝时期,九州洪水泛滥,四川作为盆地,以被淹成深渊。黄帝于是君临东海,问罪东海龙王敖广。敖广于是派自己的儿子“蜀”去治水,而“蜀”的恋人是下凡桃花岛的仙女“蓉”,于是随他一同前往。蜀把四川的水吸入东海之滨的太湖,并用龙尾开河直通东海,这便是长江。蓉在西面的龙门山脉凿开峡谷河川,玉龙雪山的水便顺岷江东去。

    蜀和蓉在四川治水、游玩,时间长了思念父母,蜀便腾上巴山主峰眺望东方,不小心折了脚,便无法腾空回东海。于是便和蓉在四川相守。老去后便化身为两条山脉。

    成都得名乃借用周王典故:“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谁知道成都得名年份

    成都属于巴蜀,在秦统一六国之前便有,这是确切无疑的。

    三年成都这句话一直作为成都城建成时取名的说法,但原话指的并非成都,古代建城取名时都喜欢用典故中的名字,这里也不外如是。

    至于成都得名的具体年份,有记载,蜀王开明五世迁蜀都城至此,当时建城的时期就是这个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

    但依据现实挖掘的++遗址看来,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3200年前。

    得名年份,一说是开明五世取周王迁岐的古语而取名,因为和历史惊人的相似。另一说是秦统一全国后统一郡县时期改的。

    诸葛亮出川七年的典故

    公元223年,南中地区的大姓雍闿,朱褒,叟帅高定等趁刘备病逝举兵反叛,酿成祸乱。南中,即今四川西南部的凉山州,云南及贵州广大地区。那是蜀国的后方,居住着今彝、傣、壮等兄弟民族的祖先,当时统称“西南夷”。

    雍等人的叛乱活动,将直接影响蜀汉北伐中原,一统天下的大计。因此,在“务农殖谷,闭关息民”两年后,诸葛亮于公元225年春,率三路大军前去平叛。此次征战,史称“南征”。

    南征中,诸葛亮亲率西路大军自成都顺岷江而下,至安上(今四川屏山)后掉头,向西进入越巂郡(今四川凉山州)。大军压境,叛军发生内讧,高定的部下杀了雍闿。诸葛亮趁势进攻,斩高定,平定了越巂郡。

    夷人头目孟获领着乱军余部退入云南继续为乱。于是,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追击孟获。在交战中,他以攻心之策对付孟获,七次生擒,不加侮辱,又七次放走,让他再战,终于始孟获心悦诚服,归降蜀国。此事因而传为佳话。同年秋天,蜀军于滇池会合后,便班师回朝了。

    诸葛亮平定南中后,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自治的做法,首先封赐了一些“大姓” “夷帅”入官,使他们真心臣服,并为蜀汉效力。这样,缓和了民族矛盾,安定了社会秩序,又保证了蜀西南的统治,为北伐解决了后顾之忧。

    另外,还移南中大姓武装劲卒青羌万余家到蜀,成为蜀汉的常备军,并从南中获取许多金战马,实现了西南“纲纪粗定,夷汉粗安”的政局。南征后,一些蜀汉军士留住西南,散居融合于当地民族,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带到了西南,促进了西南各民族的经济文化的发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蜀到四川的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蜀到四川的历史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成都得名乃借用周王典故:“一年成聚 二年成邑 三年成都“ 谁知道成都得名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