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好的中国历史书籍推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好的中国历史书籍推荐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 细读中国历史,有哪些历史书值得推荐?推荐的理由是什么
  • 中国最好最权威的史书是哪本
  • 谁能推荐一本比较完整的中国史著作
  • 细读中国历史,有哪些历史书值得推荐?推荐的理由是什么

    推荐《资治通鉴》这本书

    此书由司马光夜以继日地秉烛著书,这部书历时十九年完成,付出了毕生精力。

    《资治通鉴》这是一部记述历史和《史记》相媲美的巨著,其影响力远远超过史记。

    《资治通鉴》其书本意是专以供帝王之读,围绕一个皇帝应该具备的哪些重要素质去写的书,为绝好的皇帝必读教科书。

    推荐原因

    记载了从春秋战国之际,一直到宋代建立以前,所有出现过的帝王或者重要政治人物,他们的兴衰成败都一一地展现出来

    并不是所有的历史题材都能进去这本书,里面的内容只关乎那些国家兴衰成败的大政方针,或者是关乎老百姓幸福指数的那些大事情,其中有可以供后世借鉴的善政,也有可以警示后人的恶政。

    好的中国历史书籍推荐 - 华夏历史

    你好根据你想对历史了解的程度来说我有以下几种推荐。

    1.如果你是想简单的了解下每个朝代的历史事件的话,我建议你可以去读蔡东藩的《历朝通俗演义》。该书既是一部历史巨著又是一部文学巨著。该书最大的特色就是追求历史的真实性。语皆有本。力求主要事件都有历史记载作为根据。当年毛主席都力推的一部历史书籍。我们读起来很方便,没有文言的难懂,历史事件也是相当的准确,极力推荐。

    2.如果你想有研究的态度的话,还是建议去读《史记》,毕竟这是二十四史之首。对我们去记住一些名言名句也是有帮助的。再就是《资治通鉴》毛主席前后都批阅过17遍的书籍,这本书在帮助我们了解历史的基础上,还给我们总结出了许多经验教训,有助于我们的学生应用。

    3.最后如果想多了解点儿具体朝代的书籍的话可以去看一些写专门年代的史书,比如想了解春秋,可以看看《春秋》,明朝的话可以看看《明朝那些事儿》,同时可以网上搜一些讲座来看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历史。

    当然我们在读的时候最好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没有思考的学习很容易让我们迷茫,也借鉴不到前人的教训,学习不到经验。学习历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多做好笔记,才能不会混淆一些历史。

    我觉得,读通史,重要的不是理一个什么顺序,而是要找到切入历史深处的点,把历史照亮,带着问题与思路去读历史,这样呈现在眼前的历史才无比鲜活。推荐中信新书《挥云而去 十张画里看中国》,通透好看,必有收获!

    中国最好最权威的史书是哪本

    中国最好的史书这个问题太宽泛了,是指某一个朝代还是指某一方面不太好回答。这里说说个人的看法。1:首推司马迁的《史记》,以及台湾学者合著的《白话史记》。如果觉得司马迁版本的古文有困难的话,可以先模模糊糊的读两遍,大概了解一下作者的写作风格,笔法,从皇帝到汉武帝的大概历史事件,然后再读白话版本的会很容易有代入感,更容易理解当时的人和事。作者写书以记事叙述为主,用春秋笔法,隐晦表达个人观点。而宋时欧阳修参与新旧唐书编写时,往往激情四射,加入个人评判,是另一种风格,更有感染力。2:第二当然是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不知道为啥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两本史书都被司马家给承包了。这本书294卷,300多万字,横跨一千三百多年。宋神宗点评: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是书名的来由,也是对书高度的概括和总结。这本书有很明显的的帝王借鉴历史为自己服务的意味,为后来各个统治者所借鉴,具有很重大的意义。所以总的来说最好的史书我推荐《史记》和《资治通鉴》。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会选择《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不过这些都只是记录了一段时期的历史,比如《史记》只是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如果想系统的学习中国最好最权威的历史,建议通读二十四史和清史稿。

    谁能推荐一本比较完整的中国史著作

    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这里我推荐吕思勉先生的一本通史《白话本国史》。

    下面说说推荐理由。

    一、《白话本国史》的时间线覆盖基本完整。这个不多说了,通史嘛,否则就不是通史了。

    二、能学到史学大家对历史的治学方法。

    这里需要多说一些,是重点。

    首先,现代人研究历史,一定要结合现代的方法进行研究。

    比如《资治通鉴》中历代史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议,就是史家从当时的视野出发,重新看待具体的历史细节。如果不能结合时代去研究,那么历史对我们的意义,可能就只剩下一堆历史故事了。

    在这一点上,吕思勉先生在书中开宗明义地提出了他的历史研究方法。这个方法包含两方面,一要有科学的眼光,二要懂得考据。《白话本国史》就是按照这个方法写成的。

    我们通过几个例子看看书中是怎样用科学眼光看历史的。

    一是用科学眼光对史料记载进行质疑,推翻常见的史家结论。比如:

    质疑儒学的源头,他认为儒学“只是孔子所创造,并没有所谓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等的圣人。”他认为世界是进化的,后世总比古人好。“譬如政体,断没有后世是专制,古时候反有所谓禅让之理。”他质疑汉武帝的所谓武功,认为汉武帝其实很一般,不值得崇拜。“文景以前70年的积蓄,到此扫地以尽,而且把社会上的经济,弄得扰乱异常。”“以武帝时中国的国力,假使真得一个英明的君主,还不知道扩充到什么地步呢。”

    我自己也常感慨,有时候必须用质疑的眼光看待史书史料,否则真是“尽信书不如无书”。比如,一般只有皇帝的行止有史官记录,但史书中经常出现那种两人在密室中谈话的内容,史书作者是怎么知道的呢?一定是有始作俑者道听途说附会,写史的人以讹传讹加上适度发挥就当成了真事。

    第二,用今天科学眼光和常识对史料记载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真实的历史情况。“把不关于历史之学的析出,以待专家的研究(如天文、律、历);把所存的材料,用种种科学的眼光去研究他,以便说明社会进化的现象(如用经济学的眼光去研究食货一类的史实,就可知道社会的生活状况,知道社会物质方面,而物质方面就是社会进化的一种原因。)”

    比如,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除了运用史料之外,还综合运用了天文、地理、考古、物理、化学等综合手段,把公元前848年之前的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时间基本确定了。

    用科学眼光和常识推翻常见历史结论,吕先生在书中也有几个例子。

    他认为儒学独受君主的尊崇,其原因在意因袭,顺其自然地继承下来了,而不是所谓的便于愚民。“儒家之学,在社会上势力已成,做君主的人,自然也不去动他。况且君主也是社会里的一个人,他的思想也未必能跳出社会外。”他认为战国时,接近异族的都强,处于中国腹地的都弱。“接近异族,因竞争磨砺而强,固然是一个道理;还有,接近异族,则地方荒漠,而拓土易广。”他认为郭子仪李光弼,其实是很无能的带兵将领。“进取西京长安的时候,官军总数是15万,回纥兵不过4千。然而为什么一定要有了回纥的兵,才能收复两京?” “围相州一役,没有了外族兵,就以六十万的大军,而被杀得大败亏输。因为这时史思明的兵只有3万。” “相持几年,毕竟又靠回纥的力,才把史朝义打平。这种军队,也就可想而知了。”

    其次,注重考据,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历史。

    吕先生提出“懂得汉学家的考据方法。一切书都要读,一切材料都可以用。” “参考外国的书。”。这方面举一个例子,比如,吕先生自己考证“(汉代)葱岭以西,是白种人的根据地。白种有名的古国,要推波斯。后来为马其顿所灭。亚历山大死后,部将塞琉古(seleucus)据叙利亚之地自立,是为条支。后来其东方有分裂为帕提亚(parthia)、巴克特利亚(bactlia)两国,便是安息和大夏。大夏之东,也是希腊人所分布之地。西域人呼为lonian,就是yavanas的转音,即大宛。大宛之北是康居。这些都是雅利安族。”

    三,该书以贵族下沉、平民崛起为主线,基本贯穿了春秋战国以后的历史。

    平民崛起的第一个时机,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分封制被新兴的生产力革新破坏,地主阶级起来了,传统贵族阶级逐渐开始衰落。

    吕先生举了苏秦的例子,“当时讲求学问的人,渐渐以利禄为动机。所以苏秦说: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平民崛起最成功的案例是刘邦建汉。“豪杰亡秦,要算中国平民革命第一次成功。以前汤放桀、武王伐纣,秦灭周,都是以诸侯革天子的命。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是以大夫革诸侯的命。” “汉高祖用了这一班人,却居然能成功。项王“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分明带有贵族性质,就到底败亡。.........实在就是社会组织的变迁。”

    除了时间以外,主线贯穿的方式,以一种内在推动因素把历史串联起来,这个方法值得学习。

    《白话本国史》的不足:

    说完了《白话本国史》的特点,再说说我所认为该书的不足。

    作者对历史的分析,有很多地方还是以人性分析为主导,以人性变劣质来解释社会的变迁,这还是没有走出古代史家的巢窠。比如,吕先生认为社会制度崩坏的原因,是贵族从地位优厚到骄奢淫逸、腐败,贵族之间贪得无厌互相侵害,导致一些贵族被变为平民。他没看到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化。

    作者一些比较随意的结论出现在书里,缺乏说服力;宿命论思想也出现了。比如“秦朝所以灭亡,由于奢侈和暴虐。” 比如,军人内讧导致中国受害几百年。“(辽金元)共430年,这时代,中国所以辗转受累,始终不能强盛,也都是直接间接受军人的害。”

    比如,宿命论思想作祟。“外戚是一种特殊阶级。凡是一种特殊阶级,不到他应当灭亡的时候,无论他怎样作恶,人家总是只怪阶级里的人,并不怪阶级本身,这是社会的觉悟,有一定的限度,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小结:

    吕思勉的《白话本国史》有其自身特点,虽然叙述详略不一,但很能体现吕思勉先生的卓越史识,其思路和一些结论给人以启发;作者提供的较丰富的考据材料也可以作为参考。虽然有其小小的不足,但《白话本国史》仍然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中国史著作。

    读者可以把《白话本国史》作为总纲,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去研究相关的断代史。(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好的中国历史书籍推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好的中国历史书籍推荐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好的中国历史书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