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中国历史上4位仁义的皇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国历史上4位仁义的皇帝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四大儒圣四大儒圣
中国儒家四大圣人是谁
孔丘(前551~前479),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曲阜孔氏家族在尊儒的封建王朝,受到历代帝王的追封和赐礼。
p
唐代追谥孔子为文宣王而尊以王爵,封其嗣褒圣侯为文宣公,宋仁宗至和二年,因不可以祖谥而加后嗣,改孔子四十六世孙孔宗愿文宣公为衍圣公,后一度改为奉圣公,但最终改回衍圣公,之后历代相沿不改。
颜回(前521~前481),字子渊,亦称颜渊。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生于鲁昭公二十一年,卒于鲁哀公十四年,少孔子三十岁。家境清寒,处于“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论语·雍也第六》)的境地。然就其能有暇与父亲颜路“各异时事孔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的情况看,亦当有一定家产。颜回当于十六七岁时,在孔子“退而修《诗》、《书》、《礼》、《乐》”、集中授徒前后拜师,从此以后跟随孔子学习生活,终身未仕,直至四十一岁死去。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尊为「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p
曾参(前505~前432),字子舆。尊称为曾子。南宋时,颜回、曾参、子思、孟子(名轲,受学于子思之弟子),被尊为“四配”;自东汉明帝十五年起配祭孔子,唐高宗总章元年封为“太子少保”,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封为“郕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封为“郕侯”,政和二年改为“武城侯”,宋度宗咸淳三年封为“郕国公”,元至顺元年封为“郕国宗圣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宗圣”。在山东嘉祥县南建有曾子庙。
孟柯(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将孔子“仁”的观念发展成“仁政”学说,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元文宗时,封孟轲为邹国亚圣公;明世宗时,去其封号,只称亚圣。
儒家四圣
至圣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早期在鲁国学习,后来周游列国,晚年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孔子作为儒家始祖,他的学说集中体现在了他的弟子所整理的言论集《论语》中。孔子逝世后的千百年年,他的思想备受历代统治者的重视,被后世称为“至圣先师”。孙中山评说孔子说:“二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张民权,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便是主张民权的大同世界”。
复圣颜回:颜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门七十二贤之首。颜回自幼拜师孔子,终生向孔子学习,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曾陪同孔子游历诸国。颜回通过自己讲学授徒,传授儒学六经;通过协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形成了“颜氏之儒”的儒学宗派。被后世尊称为“复圣”。
宗圣曾子:曾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晚年的弟子之一。曾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曾子在儒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为“宗圣”。
亚圣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邹国人。孟子继承了孔子仁政的思想,在45岁左右也率领弟子出游诸国。孟子的一生经历与孔子十分相似,虽然弟子没有空子多,但其首次提出的“民本”思想影响深远。后世尊称孟子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的言论集中汇编在《孟子》一书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4位仁义的皇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4位仁义的皇帝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