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中国历史上大家都在做什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国历史上大家都在做什么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以民为本的君王
  • 历史上有哪些旅行家和探险家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以民为本的君王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以民为本的君王

    中国能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传承,这都要归功于历朝历代的文人骚客、有识之士和众多勤劳勇敢的人们。

    而这些都离不开催进新生事物弘扬和发展的历代统治者的英明决策。

    一个朝代开创之初,每位君主都历经图志、卧薪尝胆、呕心沥血、自强不息。为广大劳苦大众做出了表帅。

    而每位君王创建一个天下的方式也不相同,有的是倍受压迫剥削揭竿而起的草莽英雄,也有世袭荣华的王孙贵族和野心家。

    但无论是那一种,他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救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让天下不再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让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平安和谐生活富裕的人生。

    在人们的印象中,皇权至高无上,++奢侈皇袍华丽,所以才有众多的追随者和拥戴者。古人云: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对于权力的阐释何其精妙。

    虽然初始每个创建者都怀有一颗仁慈的悲悯之心,一切都为了江山如画天下苍生。

    但他们也都有相同的结局,就是在经历了一翻轰轰烈烈的创业之苦后,贪图享乐歌舞升平,以为从此可以稳操胜券高枕无忧了。

    殊不知世界是复杂的,人心高深莫测,当一个人放弃进步放松警惕时,也是正在一步步走向灭亡的深渊。

    所以每个人都要以小心谨慎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人生,时时反思,且勿陷入自我狭小封闭的空间让自己抱憾终身。

    历史大家有哪些 - 华夏历史

    民本思想发端于商周之交,定型于汉代。历代的仁人志士,将这种民本思想不断地承继发展、丰富完善,成为中国传统施政理念中家国天下的重要内涵,也是我们中华传统政治++的庄严气象。从“重天敬鬼”到“敬德报民”,“重民轻天”到“民贵君轻”,用几千年的历史证明治国有常民为本。

    《尚书》中有我们耳熟能详的“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有“仁者爱人”之论。孟子更是明确提出“民为贵”的主张,同时指出“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礼记·缁衣》:“子曰: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心庄则体舒,心肃则容敬,心好之身必安之。君好之,民必欲之。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以民存,亦以民亡。诗云:‘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国家以宁,都邑以成,庶民以生。谁能秉国成,不自为正,卒劳百姓。’君雅曰:‘夏日暑雨,小民惟曰怨。资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

    西汉贾谊《新书·大政上》:“夫民者,万世之本也,不可欺”“闻之于政也,民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故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吏以民为贵贱。此之谓民无不为本也。”

    《三国志.吴志.陆凯传》:“先帝叹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衣其次也。三者,孤存之于心。”

    《宋书.文帝纪》:“元嘉二十年二月壬午诏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故一夫辍稼,饥者必及,仓廪既实,礼节以兴。’”

    唐.杜甫《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邦以民为本,鱼饥费香饵。”

    北宋.柳开《与张员外书》:“自古国以民为本。”

    北宋.程颐《代吕 晦叔应诏疏》:“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 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

    南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尽心下》:“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夫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不足食,胡以养民?”

    董必武《挽沈骊英女上》:“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况在战争日,粮食更居先。”

    回顾中国古代史,最为被人们津津乐道的,自然是历史长河中的那几个 ”盛世”。比如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宋朝仁宗“嘉祐之治”,明朝的永乐盛世、仁宣之治,清朝的康乾盛世。 ”盛世”时期的君王,治国理念都是坚持以民为本的, 格外关注民生。 得民者昌,失民者亡。一个得不到民心的王朝,走向灭亡是迟早的事。古人云:”夫欲建国、强威、辟地、服远者,必得之于民。”

    春秋时,戎王听说秦缪公贤德,特地派遣由余去秦国察看其政治。

    由余到了秦国,秦缪公就把宫室和积聚财物的仓库指点给他看。由余说:这些倘若使鬼神做成,则是有劳神力;倘若使人做成,则害苦了老百姓。

    秦缪公听了此言,感到奇怪,因而问道:中国用诗书礼乐法度来治理百姓,然而还时时出乱子。当今戎夷没有这些东西,用什么治理百姓呢?这不是很困难的事吗?

    由余笑答:这就是中国之所以出乱子的缘故!从最早的圣人黄帝设置礼乐法度,他自己首先带头依礼乐法度行事,也仅仅达到一种小治。到了后代,居上位者一天一天骄奢淫逸起来,只把法度的威严拿来管束斥责老百姓,百姓们困苦极了,便拿这些仁义的法度埋怨在位的,并盼望在位的按礼义法度行事。这样在位的便和百姓互相怨恨起来,继而便发生篡位弑君的事,以至于诛灭宗族,这都是礼乐法度的弊病啊!

    由余说:在上位的要用淳厚的恩德去对待百姓,百姓怀抱忠信侍奉在上位的。一国的政治,犹如治理一身之疾一样,在不知不觉中就治好了,这才是真正圣人政治啊!

    昔日,周族的领袖、周文王之祖父古公亶父在豳为君,广积德,多行义,全国的百姓都感戴他。

    这时,戎狄来攻伐,想夺取财物。古公知其意,便把财物给他。不久,又来攻伐,想夺取土地和百姓。百姓们个个怒气冲冲,要与他们开战。

    古公对百姓说:有民立君,将以利之。有了百姓,才有君主,君主是替百姓谋利益的。现在,戎狄来攻伐是为了我的土地和百姓,百姓归我和归他,有什么分别呢?你们为我而和他们开战,便要杀死许多人的父子,以此来让我做一国之君,这样杀人父子而君之,这是我不忍心去做的事。

    于是,他带着自己的家人和亲随离开了豳这个地方。一直到了歧山之下才住下来。豳地的百姓感激古公的仁德,全都扶老携幼又跟随归附他于歧山之下。其它国的人,闻古公仁,亦多归之。

    古公不愿杀人父子而君之,离开豳地,开疆辟土。他的“有民立君,将以利之”,充分表现了他以民为本的思想。因此,他能顺民意,得民心,促使国家的兴旺发达。

    历史上有哪些旅行家和探险家

    你好,很乐意回答你的问题。

    历史上的旅行家,探险家国内国外都有,以下我见到列举几个。

    1,张骞

    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西汉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大汉帝都长安出发,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至通往欧洲的陆路交通,从此中国人通过这条通道向西域和中亚等国出售丝绸、茶叶、漆器和其他产品,同时从欧洲、西亚和中亚引进宝石、玻璃器等产品[2]。张骞被誉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

    2,徐霞客

    徐霞客是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3],“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另外《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

    3,杜环

    杜环,中国唐代旅行家。曾游历西亚、北非,成为第一个到过非洲并有著作的中国人。写了《经行记》一书,惜已失传,惟杜佑的《通典》(801年成书)引用此书,有1500余字保留至今。

    4,麦哲伦

    葡萄牙探险家、航海家、殖民者,为西班牙政府效力探险。1519年—1522年9月船队完成环球航行,麦哲伦在环球途中在菲律宾死于部落冲突中。船上的水手在他死后继续向西航行,回到欧洲,并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

    5,哥伦布

    意大利探险家、殖民者、航海家,大航海时代的主要人物之一。哥伦布的航海带来了第一次欧洲与美洲的持续的接触,并且开辟了后来延续几个世纪的欧洲探险和殖民海外领地的大时代。这些对现代西方世界的历史发展有着无可估量的影响。

    6,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意大利旅行家、商人,代表作品有《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游记》(又名《马可·波罗行纪》、《东方见闻录》)记述了马可·波罗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所见所闻,后来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到你。

    正好知道一位,徐霞客

    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常州府江阴县(今江苏省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先生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 ,“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

    中外历史上有许多的旅行家和探险家,正是因为有他们伟大的志向和探险精神,我们人类才有一个个伟大的发现。我们中国有1.张骞,西汉汉中成固人。是中国最早的旅行家、探险家和外交家。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欲联络与匈奴“世敌”的大月氏(其先居今甘肃敦煌县与祁连县之间,后迁到伊犁河上游)来打击匈奴,募使出使大月氏。张骞挺身应命,他率众一百余人向遥远的西域进发,不巧途中被匈奴截留。他保持汉节,居匈奴十余年而不改初衷 。后寻机率众西逃,越过葱岭,到达大宛(居今巴尔喀什湖与咸阳之间)。此时,大月氏已西迁至中亚,张骞便经康居(居今哈萨克斯坦东南),到达大月氏。大月氏因占有大夏故地,土地肥沃,户口殷盛,安居乐业,不愿东归。张骞没有达到目的,逗留了一年多,只好归国。归途中经过羌中,又被匈奴俘获扣留一年多,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才和奴隶出身的堂邑父二人回到长安。张骞的任务虽未完成,可他凭坚忍不拔的毅力,一往无前的精神,不远万里,了解掌握了西域城区的地形、物产和风俗,使汉朝获得了前所未闻的西域宝贵资料。为表彰他的功绩,元朔六年张骞被武帝封为博望侯。2.徐霞客,生于1586-1641,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是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他一生钟情于神州山水。3.唐玄奘,是一位前往佛教发源地印度取经的和尚。他从中国出发,旅途历时16年,行程达6·4万千米,途经阿富汗、克什米尔和印度北方等地。4.刘雨田,1942年2月26日生于河南省长葛县,原是新疆乌鲁木齐铁路局机关的一名干部。面对外国人的挑战,1984年5月,他毅然舍弃一切,开始徒步万里长城。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跋涉完成壮举,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徒步万里长城的人。5.余纯顺,有“中国的托马斯”、“当代徐霞客”之称的余纯顺是一位罕见的传奇人物。他自1988年7月1日起开始“孤身徒步走访全中国”,至1996年6月像“倒下的铜像”在罗布泊遇难。8年间克服千难万险,风餐露宿,跋山涉水,走访了33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点,完成了59个探险项目,总行程已达8.4万华里。他的探险精神,让一大批志士去追寻他的足迹!……国外的有马可波罗,哥伦布,麦哲伦等……今天的今日头条旅行上,则又出现新的许多旅行探险者!他们继承着前人伟大的探险精神,正行走在路上!……

    探险家,也可以说是旅行家,航海家。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去远方,去旅行,给人们带来新的知识,开阔人们的眼界,历史上欧洲出现了马可波罗,迪亚士 ,达伽玛,哥伦布,麦哲伦,雷迪克等著名的探险家。他们对欧洲的历史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探险家是徐霞客。徐霞客是江苏江阴人,从崇祯十年(即1637年)起,徐霞客的足迹遍及今16个省丶市、自治区,历经3O年考察撰写成的260多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大家都在做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大家都在做什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历史大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