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历史上大米换丝棉的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历史上大米换丝棉的故事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 韩信发迹后,如何报复当年让他忍受胯下辱的恶少年
  • 韩信发迹后,如何报复当年让他忍受胯下辱的恶少年

    韩信不但没有杀他,反而还给他封了一个官。为何?先来了解一下事情的始末

    胯下之辱

    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在淮阴有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着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佩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单影只。于是,他便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在场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很胆小。史书上称之为"胯下之辱

    历史上大米换丝棉的故事 - 华夏历史

    风光返乡

    韩信的事迹大家也都知道了,辗转反侧最终投奔刘邦,在刘邦手下得到重用。最终韩信在帮助刘邦取得天下后被封为楚王,其家乡淮阴也在其封地内。据记载,韩信在一次返乡时,也是召见了曾经侮辱自己,让他从胯裆下爬过去的这个少年,并封他为中尉(相当于现在一个城的公安局局长)并且告诉诸将说:“这是位壮士,内当他侮辱我时,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杀了他也不会扬名,所以就忍了下来,这才有容了今天的成就。”不得不说,韩信的度量真的很大!这也是他能够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哎...最后...我...我就是想说...点个赞吧.......

    韩信,可以称的上一个传奇人物,纵观韩信的一生,也可以称的上传奇了。都知道他后来是“汉初三杰”之一,有着“兵仙”的美誉,是大汉江山的开国功臣,是手握大权的诸侯王。但是韩信的一生是颇多坎坷的,当年也是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关于韩信比较出名的故事,就是他曾经受过“胯下之辱”,这件事就是发生在他一无所有的时候。

    那么一般来说,对待当年让自己受辱的人,肯定没有好脸色,尤其在自己飞黄腾达之后,会选择去报复那些当年让自己难堪的人,偏偏韩信就是个例外,那么他是怎么对待当年让自己受辱的人呢?

    韩信幼年时家境贫寒,当时一个地痞无赖看不起韩信,于是出口讽刺道:“你要不怕死就一剑刺死我,要是不敢就从我胯下钻过去。”

    韩信打不过又跑不了,他必须得做出一个选择,于是他在众目睽睽之下,从无赖的胯下钻了过去,此时旁边传来了各种各样的嘲笑声。之后,韩信一声不吭地走了,而他受辱的事在他所在的小县城传开了,他受不了别人的鄙视,于是他便选择了离开县城。

    先是投奔项羽,但是没得到重用,后来转到刘邦帐下,开始了他人生的逆袭,最终凭借自己的才能帮助刘邦打下江山,被刘邦封为楚王。当韩信功成名就回到故乡时,他召见了当初的那个无赖,此时的无赖自然是浑身发抖,不断的磕头求饶。韩信见了之后,便对手下的大臣说道:“这个人就是当年羞辱我的人,当年辱我的时候我恨不得杀了他,但是如果杀了他哪有今天的我,正是我忍了下来才有今天我的成就。”说完之后,韩信竟然还给这个无奈赏了个官当。而这件事情刚好可以体现韩信的宽宏大量以及心性,而这也是他成功的秘诀之一。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本是秦末淮阴县一介布衣,年轻时不仅穷得叮当响,而且个人形象也不好,在乡间的风评不佳。正因如此,韩信虽然读了很多书,并且满腹韬略,但不能被推选为官吏。与此同时,韩信不屑于耕作、经商,因此生活过得相当艰难,起初还能靠变卖家产过活,但等到家什都被他卖得精光后,便只能到处蹭吃蹭喝,因此乡亲们都很鄙视、嫌弃他。

    韩信因为吃不上饭,便去投奔在下乡担任南昌亭长的老朋友,经常在后者的家中蹭吃蹭喝,一连数十日皆是如此,亭长的妻子忍受不了,便把他轰出门去。韩信吃不上饭,便经常去河边钓鱼充饥,但往往会空手而回。在河边漂洗衣物的老妇(“漂母”)可怜他,便把自己所带的饭菜分给他吃,方才使韩信免于被饿死。

    韩信虽然落魄到要靠讨饭来过活的境地,并且衣服都破烂的不成样子,但每天在淮阴城内走街串巷时,身上都会佩戴一把长剑(在古代,佩剑是士人的标志物),并且总是摆出一副昂头挺胸、端庄严肃的表情。城里的闲汉瞧不起韩信的装模作样,便经常拿他开玩笑,但韩信却丝毫不在意。

    某天,韩信正挎着剑在街上行走,突然被一名做屠猪宰羊生意的恶少年拦住去路。只见恶少年满脸鄙夷的神情,并用嘲讽的口吻对韩信说:“你这厮原来就是韩信啊,看你长得高高大大的像条汉子,身上带拔剑也挺像回事,怎么穿着却如此破破烂烂?依我来看,你不过是个胆小鬼罢了,之所以要挎剑出行,不过是心虚而已!”说完,恶少年在地上狠狠地啐了一口吐沫。

    国人自古便喜好“围观”,看热闹从来不嫌事大。恶少年的冷嘲热讽引来一帮闲汉围观,其中有不少人撺掇韩信,让他跟恶少年干一架,但韩信并没有动手。恶少年以为韩信胆怯,便叫嚣道:“你这个软蛋,如果真是条汉子的话,那么就拿剑来刺我;如果不敢,那么就从我的裤裆下爬过去!”恶少年此话刚一出口,又是引起闲汉们的一片叫好。

    韩信此时已是满腔怒火,握着长剑的手不停地抖动,真恨不得拔剑把恶少年刺个透心凉。然而,在短暂的暴怒之后,韩信立刻恢复理智,知道自己若真的把恶少年杀死的话,虽然可以洗刷屈辱,但也会因此而被判死刑。韩信自认为是个干大事的人,当然不能用宝贵的性命来换这条贱命。正因如此,韩信强忍着怒火,冷冷地瞪了恶少年一眼,随即一声不吭地从他的胯下爬过去。

    恶少年和围观的闲汉没想到韩信这样窝囊,先是惊愕不已,随即便哄堂大笑。很快,韩信忍受胯下之辱的事迹传遍淮阴县内外,虽然以此来嘲讽他的人越来越多,但他却丝毫不以为意(详情见《史记·卷九十二》)。虽然韩信并不在意胯下之辱,但经此一事,也让他下定决心离开淮阴城,到外面却闯荡世界、建功立业。

    韩信离开家乡后,起初投奔楚军主帅项梁、项羽叔侄,因为得不到重用,所以在蹉跎两三年后,便转而投奔刘邦,经相国萧何、大将夏侯婴的荐举,得以出任大将军。楚汉战争期间,正是韩信发挥出极为优秀的军事才能,刘邦最终才得以击败项羽、统一天下。由于韩信在汉朝的创建过程中居功至伟,所以刘邦在称帝后,便册封他为楚王,统治包括老家淮阴县在内的大片地区。

    韩信就任楚王后,派人以上宾之礼迎请当年周济过他的漂母,并赐给她一千斤黄金作为酬谢。与此同时,韩信也派人寻找当年羞辱过他的恶少年,将他召进王宫问话。恶少年见到韩信后磕头如捣蒜,不停地向他哀求乞生。然而韩信非但没有处罚恶少年,反而任命他为中尉,让其掌管国都下邳城的治安、消防工作,相当于后世的卫戍司令。

    群臣不解其意,便问韩信为何这样做,而恶少年也是如坠云雾。韩信微笑着解释道:“此人当年敢公然羞辱我,也算是一个有胆量的壮士。其实他当年羞辱我时,我恨不得立刻杀死他,只是想到一旦杀了此人,我也会被判处死罪,哪里还有机会建功立业呢?所以我才强忍下来,并且有了今日的成就。”群臣和恶少年闻听此言,无不对韩信佩服得五体投地(详情见《资治通鉴·卷第十一》)。

    史料来源:《史记》、《汉书》、《资治通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上大米换丝棉的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上大米换丝棉的故事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历史上大米换丝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