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衡水历史文化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衡水历史文化历史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衡水成立市有多少年历史
衡水撤地区建市是在1996年,只有短短20多年的历史,是河北省最年轻的地级市。下辖两区,一市,还有8个县。衡水是目前最有名的,就是衡水的教育,以衡中、二中为主的衡水教育体系是一张名牌。城市很年轻,但是其实历史也很古老,文化源远流长。
衡水有哪些历史气息浓厚的地方
衡水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孕育了一代代历史名人:“文景之治”时期的皇太后窦猗房(古观津,今武邑人),西汉名相窦婴(西汉武邑观津人),儒学大师董仲舒(西汉广川,今景县人),北燕国的建立者冯跋(故信都,今冀州人),北魏改革家冯太后(古信都,今冀州人),唐朝名儒孔颖达(古下博孔贤庄,今桃城区前马庄人)、边塞诗人高适(古渤海郡,今景县人)等。革命战争时期造就了张海峰、贾殿阁、严镜波、弓仲韬、李锡九等优秀领导者和节振国等英雄人物。老一辈革命家宋任穷、王任重、陈再道、吕正操等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奋斗的足迹。董仲舒(景县人):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这一举措使儒家思想影响中国社会达几千年之久。窦太后(武邑人):她是汉文帝的妻子,汉景帝的母亲,汉武帝刘彻的奶奶,一个女人,辅佐了西汉三代帝王。高适(景县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为“高岑”,一首“千里黄云白日曛……”享誉全唐。
走在衡水这座小城里,会发现衡水是一个德才兼备,内外兼修的城市!现代中透漏着古典,文化气息非常浓厚,具体代表性的地方有:衡水市安济桥(胜利东路),衡水市景县景州塔,景县大董故庄村的董子祠,董子讲学堂遗址,深州盈亿义仓,冀州古城遗址,北齐高氏墓(北齐高氏墓群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城南约十五公里的王瞳镇、杜桥乡一带。当地群众称之为“高氏祖坟”或“皇姑陵),封氏墓群,逯家庄壁画墓(衡水安平),地道战遗址等
走在衡水这座小城里,会发现衡水是一个德才兼备,内外兼修的城市!现代中透漏着古典,文化气息非常浓厚,具体代表性的地方有:衡水市安济桥(胜利东路),衡水市景县景州塔,景县大董故庄村的董子祠,董子讲学堂遗址,深州盈亿义仓,冀州古城遗址,北齐高氏墓(北齐高氏墓群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城南约十五公里的王瞳镇、杜桥乡一带。当地群众称之为“高氏祖坟”或“皇姑陵),封氏墓群,逯家庄壁画墓(衡水安平),地道战遗址等
尽享历史与自然之美,衡水欢迎您!
武强县的武强年画博物馆,是国家4a级旅游景点,武强年画是中国五大年画之一,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先生亲提:应说年画百家好,自是武强天下雄。
武强年画是中国古代民间农耕文化的百科全书和活化石,素有南桃北柳论画庄、农家年画数武强之说。
武强县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千年古县,国务院和文化部命名的——木版年画之乡。
武强县的西洋乐器、变压器配件、点对焊机、仪器仪表、小食品等等,都是行业里的核心支柱。
美丽的武强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们!
衡水,河北省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衡水”一词始见于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文成帝南巡碑》,文成帝曾在信都(今冀州市)“衡水之滨”举行过规模盛大的“禊礼”。“衡水之滨”中的“衡水”,为当时穿越今冀州市境内的漳水后一段的别称,又名“横漳”或“衡漳”。
那么衡水有哪些历史遗迹呢?
古遗址:
冀州古城址:位于旧城北部,建与西汉汉高祖刘邦执政时期。
竹林寺遗址:位于湖屯镇西幽寺村东北,宋代建筑遗址。
石碑刻:
竹林寺碑,南潭记碑,三友柏碑。
古石雕:
大石磨,边仙姑石像(明朝石雕),石井栏(唐朝开元年间建造)。
市区的安济桥(老桥),建于1767年;宝云寺(塔),建于606年;安平的东汉壁画墓;武邑的汉窦氏墓;景县的景州塔,建于北魏,重修于北齐、隋;故城的庆林寺塔,建于北宋……等。
衡水有多少年的历史
上古时代因地跨黄河,今辖区分属冀、兖二州。饶、昌、武城、武罗均系境内主要封邑方国。春秋时期多归晋国。战国时代为燕、赵之地。秦属钜鹿郡。汉属冀州刺史部,先后设有广川国、信都国和安平国,今辖县市区多为此时建置。三国时系魏国冀州域,冀州治自邺始移信都,境内分属安平、博陵、渤海三郡。
晋代仍为冀州所辖。隋时,南部属冀州,北部属公元596年所置深州。唐代属河北道。宋初冀州属河北东路,深州属河北西路。元初,观州治所移至县城(今景县城),并于1265年复称景州。此后直至明、清,先后为中书省、京师、直隶省所辖,境内仍由冀、深、景三州分领。
民国初期,各州皆改为县,直隶于省。至1914年,今辖区分属大名道、保定道、津海道管理。1928年,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同时废道,各县直隶于省。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今辖区分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边区之冀中区和晋冀鲁豫边区之冀南区。1948年5月,两边区合并改称华北行政区。
1949年8月1日始设衡水专区,辖原冀南、冀中两区之部分县域,包括衡水、冀县、枣强、武邑、深县、武强、清河、恩县、夏津、武城、故城、景县、阜城等13县,属新建立的河北省。1952年11月7日,奉华北行政委员会之命撤销衡水专区,其辖区之夏津、恩县、武城3县划归山东省,衡水、深县、武强、武邑、枣强、冀县6县划归石家庄专区,景县、故城、阜城3县划归沧县专区,清河县划归邢台专区。
1962年6月27日,国务院批准衡水专区复置,下辖衡水、冀县、枣强、武邑、深县、武强、饶阳、安平、故城、景县、阜城计11县。1970年,衡水专区改称衡水地区。1982年1月,衡水镇升为衡水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衡水历史文化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衡水历史文化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