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中国历史上和亲的人物是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国历史上和亲的人物是谁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怎么看待古代的“和亲”政策
说到和亲政策,我们要看和亲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说因为什么和亲。
首先和亲,也叫做”和戎“”和蕃“,是指我们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外族或外国出于某种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
对于和亲,我是分两种看待的。
一、是我国古代汉朝和唐朝的和亲。
汉朝最出名的恐怕就是昭君出塞了,
王昭君本是汉元帝时期的宫女,因不肯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故而没有被皇帝选上。竟宁元年(前33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来到长安觐见天子,自愿当汉朝的女婿。汉元帝便将昭君赐给了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也十分高兴,便上书元帝表示愿永保边塞和平。王昭君之出塞几十年的时间里,汉朝和匈奴之间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不仅如此,昭君出塞还为日后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并且还大大加强了中原与草原的文化交流!
王昭君去世后,其墓被称为“青冢”,这个古迹经历数千年,却一直都被保存了下来。因为这在内蒙人心中,王昭君已经不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民族友好的象征。她的墓,与其说是墓穴,还不如说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翦伯赞)
再来说说唐朝,都知道唐朝有多么强大,可以说是万国来朝,整个世界的中心。
为什么单把唐朝列出来呢,是因为唐朝的和亲是国力处于优势时和亲,就像唐朝和亲吐蕃,是在松州之战打仗打赢了之后,松赞干布退兵谢罪称臣!于是文成公主和亲吐蕃,嫁于松赞干布。
后来和吐蕃又打仗,又打赢了,金城公主和亲吐蕃嫁尺带丹珠。
所以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在吐蕃的地位极高!甚至比吐蕃的王后地位都高,(因为婆家厉害啊)
《吐蕃历史文书》记载:“赞蒙文成公主由噶尔.东赞域松迎至吐蕃之地。”“及至羊年(公元683年)…冬,祭祀赞蒙文成公主。”《吐蕃历史文书》记载:“及至狗年(公元710年)……赞蒙金城公主至逻些”“及至兔年(公元739年)……赞蒙金城公主薨逝”“及至蛇年(公元741年)……祭祀赞普王子拉本及赞蒙金城公主二人之遗体”。
在《吐蕃历史文书》的记载中,兼有赞蒙尊称并且去世后享有祭祀这两项,是地位不低于吐蕃王后的人拥有的待遇,文成公主、金城公主都拥有这待遇,而松赞干布的女人里仅文成公主拥有这待遇。
二、是其他朝代的和亲
其他朝代和唐朝就不一样了,要么是处于均势时和亲,要么是处于劣势时和亲,只能起到一定政治作用,对后世的影响并不大。所以并没有多少故事流传下来。
总结、中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且爱好和平,战争只会给老百姓带去无尽的伤害,用和亲这样的和平方式解决民族间的矛盾,有利于各民族互相了解,共同进步和发展。深入了解和亲文化,也对构建新时期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希望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呦。
和亲现象是特定历史阶段用于达到不同政治目的产物,有主动和亲的,也有少数民族出兵逼迫和亲的,和亲类型有:报德型、政治联姻型、军事同盟型、安抚型、融洽少数民族关系型、发展友好关系型。
和亲的积极意义在于:避免和减少了可能发生的战争,缓解了民族矛盾,加强了中原政治集团与周边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通过和亲,促进了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在技术经济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
和亲的使者们为了各族人民的团结与和平付出了自己一生的幸福,她们的苦与痛是别人无法理解的,由于交通、通讯不便,她们远嫁千里或数千里以外,从此与父母断了音讯,一生不可能再见面(宁国公主例外)。由于风俗不同,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她们需要独自忍受粗旷与彪悍,土腻与腥膻。遇到娘家与夫家两个统治集团发生战争,她们难免在夹缝中艰难生存。静乐公主、宜芳公主在契丹、奚与安禄山的作战过程中惨遭杀害;唐玄宗把10岁的外甥女嫁到奚族,六个月后被砍头祭旗。咸安公主先后嫁给祖孙三代四人为妻,义成公主嫁到突厥三十年,先后分别嫁给父子两代四人为妻,王昭君也是嫁给祖孙三代为妻,据考证,这种现代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婚配现象在十三世纪以前符合当时一些民族的风俗习惯。
宋明两朝和亲现象比较少见,特别是明朝奉行“不和亲、不纳贡、天子自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原则。
到了清朝和亲现象比较频繁,努尔哈赤两个女儿一个孙女;皇太极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八六个女儿;康熙第三、第五、第六、第十五四个女儿;乾隆第三、第七两个;嘉庆第三、第四两个女儿……以及八旗内一些王公贵族的女儿们都参与了和亲。
参与和亲的众多公主、格格们,他们是和平的使者,是各民族团结友好的天使,王昭君、文成公主、淮南公主,她们不辱使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各族人民构建安宁与祥和做出了重要贡献,她们的奉献精神是高尚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和亲的人物是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和亲的人物是谁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