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学宫名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学宫名称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楚国学宫叫什么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和我国最早的社会科学院、政府智库。始建于齐桓公田午。位于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稷门附近。
“稷”是齐国国都临淄城(今山东省淄博市)一处城门的名称。“稷下”即齐都临淄城的稷门附近,齐国君主在此设立学宫。故因学宫地处稷门附近而得名为“稷下学宫”(这与东汉时期的“鸿都门学”得名由来相同)。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这场不可多见、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的,官学为黄老之学。它作为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成。
在此期间,学术著作相继问世。有《宋子》、《田子》、《蜗子》、《捷子》等,今已亡佚。另《管子》、《晏子春秋》、《司马法》、《周官》等书之编撰,亦有稷下之士的参与。由于不少人是善于把学术和政治结合起来游说当权者的能手,故在宣王时受上大夫称号之稷下士多达七十六人。稷下学宫的存在,曾为当时百家争鸣开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先秦时期学术文化的繁荣。
先秦时期的教育机构
1、庠: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
2、序:周代学校的名称。《孟子·滕文公》:“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
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3、 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
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4、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5、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
《张衡传》:“因入京师,观太学。”
《送东阳马生序》:“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5、 国子监: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
如明代设“国子监”,而《送东阳马生序》中则称之为“太学”。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已经出现了学校。传说夏朝就出现了称为“序”的学校,主要教授射箭。商代又设立了“瞽宗”,用于贵族子弟学习礼乐。西周时期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学校系统,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类。

国学设立于首都,包括大学和小学两级,其中天子设立的大学称为辟雍,诸侯设立的称为泮宫。《礼记·王制》记载:“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乡学则是地方官学的总称,其具体设置又有不同的叫法,如《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动乱,官学体系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所谓“天子失官,学在四夷”。而随着百家学说的兴起,民间的私学逐渐繁荣发展起来。这些私学的产生,给了普通民众受教育的机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孔子创办的儒学。战国时期,还出现了“半公半私”性质的学校——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本来是齐国以“招致贤人”为目的创建的,希望吸引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各派学者为齐国建设出谋划策,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集讲学、著述、教育、咨询为一体的高等学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学宫名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学宫名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