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大年初十有啥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大年初十有啥习俗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大年初一到初十的风俗
答:年初一贺新岁 、年初二回娘家,年初三赤口日。年初四接财神、 年初五破五、 年初六送穷出门 。年初七庆人日 、 年初八不回家 、 年初九九皇诞 、年初十打春去 。
春节习俗: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
大年初十习俗的诗
下面是关于大年初十习俗的诗:
《正月十日五更梦中》,梅尧臣 〔宋代〕
今年花似去年新,去年人比今年老。
我劝厚地一杯酒,收拾白日莫苦早。
这诗是写大年初十写民间习俗的诗句。
农历正月初十有什么习俗
挂花灯:在两广地区有正月初十挂花灯的习俗,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每逢正月初十,人们就会把去年出生的小孩的名字写在花灯上祈福,又被称为“添丁灯”。在粤语读音中,“灯”和“丁”读音接近,所以添丁和添灯二者之间就有了奇妙的联系,有着人丁兴旺的美好寓意。
“添丁有好事,初十挂花灯”大年初十啥习俗
导语:农历正月初十是传统新年进入的第十天,同时也是传统的节日之一哦。而说到传统节日,免不了就是有习俗存在。那么关于农历正月初十都有哪些习俗呢?
农历正月初十,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之一,称为石头节,为石头神生日,又称“石磨日”、“十子日”等。在这一天,民间传统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
祭石头
河南风俗,大年初十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此日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而在山东郓城等地则有抬石头神之举,大年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日早晨,以绳系罐鼻,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瓦罐走,如果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这一天,家家户户忌动石器,不搬石头,习惯祭祀碾神、磨神、碓臼神、泰山石敢当神等等。过去在除夕于这些石器上贴春联后,正月初十日以前,是禁止使用的。过了正月初十日,则可以开封使用,无所讲究了。
贺老鼠嫁女和吃莜面
初十日,许多地方要在屋隅、墙角及水瓮里点灯、焚香、敬纸,对老鼠娶亲志贺。同时晚上忌点灯,忌说话,以免惊扰了娶亲事宜,惹下鼠神,一年为患。有些地区,还习惯用谷面作蒸食,称为“十子团”,在夜晚时,放置于墙角土穴等处供老鼠吃。
正月初十吃莜面,是为了讨好鼠爷,祈求新年交好运。同时正月初十为满族天仓节,这一天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满族及汉族人将黏米面捏成“小碗”蒸着吃,而西部地区的满族及汉族人则将莜面捏成“小碗”蒸着吃。
挂花灯和花灯酒
初十这天挂起的花灯叫做“添丁灯”。添丁灯的叫法,源自粤语的发音中“灯”和“丁”相近,“添灯”寓意着“添丁”。正月初九的晚上,村内新得男丁的家庭便会提前准备好花灯,待到十二点一过,便争先恐后将花灯挂起来。
在风俗传统中,抢在初十零点之时挂上“头灯”,烧上“头炷香”,这着实是件让人得意的事情。所以,虽说是初十挂灯,但等到天光大亮的时候,社稷坛上早就已经挂了花灯。
“花灯酒”是“大众酒”,分为“挂灯酒”和“落灯酒”两次,不需主家发帖邀请通知,到了农历正月初十这一天是“挂灯酒”,亲友和邻居们会送上礼物、红包前往致贺,共饮同欢。到了正月十六,生育有男孩的家庭照例摆“落灯酒”。
烤“狮子火”
在赵县农村,流传着正月初十烤“狮子火”的民俗。晚饭过后,家家户户都会在家门口燃起一堆柴禾,将家中破旧的无法使用的笤帚、簸箕等统统投入火中焚烧,一些人家还会特意在火中添加一些柏树枝,发出“啪啪”的响声。
这时,全家老少围着火堆,烤了前面烤后面,边火边说:“烤烤腰,腰不疼;烤烤腿,腿不疼;烤烤牙,牙不疼;烤烤屁股,屁股不疼;烤了全身,百病不生。”有的孩子手拿一根棍子,上面插一个馒头,在火堆上烤几下后就吃掉,据说吃了这样的馒头不得病。
小结:通过上述的文章内容,我们知道了关于农历初十的一些传统风俗习惯,希望这些内容能够让大家增长一下见识哦。祝大家新一年都能快快乐乐,好运连连!
你提出的问题,我顺便翻了一下日历,才敢大胆地告诉你,正月初十是“土神旦”,说实话我从来没听过老人们谈起“土神旦”的事情。反问朋友,你能讲一下“土神旦”的渊源吗?愿洗耳恭听!谢谢邀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年初十有啥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年初十有啥习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