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在中国历史上春节是指什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在中国历史上春节是指什么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 春节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 春节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谢谢题主的提问。这是一个好问题。私以为题主想问的应该是“过年”始于哪个朝代。因为准确的说,在1914年之前是没有“春节”这个称谓的。据有关史料记载,“过年”活动早在上古时代就已出现,而“春节”的叫法直到北洋政府时期才出现。

    1914年1月,中华民国政府将基督教格利高里历的1月1日定为新年元旦,以夏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我们不妨简单梳理一下“过年”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上古时期。有史料记载,早在尧舜时期就已有类似“春节”的庆祝活动,不过尚未形成规模。

    殷商时期。类似于“过年”的活动开始包含于有关祭祀活动之中。

    西周时期。开始通过一些农业活动庆祝“过年”。

    两汉时期。形成了正式的过年礼仪,并开始出现爆竹(当时叫做“烧竹子”)。

    魏晋时期。鞭炮正式出现,并开始有“守岁”的习俗以及团拜活动。

    五代(后蜀)时期。春联开始出现。

    两宋时期。开始出现用++++的鞭炮。

    元明清时期。过年的传统和各项习俗逐步丰富成熟并固定下来。

    民国时期。“春节”正式确立。

    以上个人观点难免肤浅偏颇,欢迎各位留言发表您的观点。原创和码字不易,若有所启发敬请点赞或转发。我是漫步世界遗产,喜欢独立思考,专注文化课题,探究传统文化,斧正更多拙作,欢迎点击右上角添加关注。谢谢。

    在中国历史上春节是指什么 - 华夏历史

    春节是全球华人最盛大的节日,也是中国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

    关于春节的起源和这个节日所指日期的说法很多,不同时期对春节的称呼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春节都是指阴历的正月初一,然而不同历史时期的正月是有所不同的。

    据传说,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唐尧虞舜时期就有春节了。舜接受虞的禅让后登基,率众臣百官祭拜天地,当时的人们把这一天当作岁首,也称作“载”,春节所在的月称作元月或正月,这就是春节最早的由来。

    到了夏代,以孟春的元月为正月,春节在夏代也称“岁”。

    商朝以腊月即十二月为正月,称春节为“祀”。周代时,春节开始被称作“年”。

    秦统一六国后推行颛顼历,规定以十月为正月。汉初继承秦制,后来在司马迁建议下,创立了太初历,把春节定在孟春正月,后人在此基础上逐渐修订完善,成为后来的阴历,也称夏历或农历。阴历使用了两千年,直到辛亥革命后才改为阳历,即公历。太初历推行后,春节的日期逐渐得以固定,规定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并被沿袭下来,成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

    由于春节对华人来说太重要了,人们需要仪式感来表达对上苍赐予和对祖先庇佑的感恩,所以人们又赋予其庄重复杂的庆典程序。所以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从腊月初八的腊祭就开始了,然后是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时间长达一个多月,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节庆的高潮。除夕夜被称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中一起吃丰盛的年饭,年饭后还有守岁、发压岁钱等活动,表示从上一年的最后一天守候新年第一天的到来,因此,这一节日又称之为过年。在春节期间,无论身在何处,华人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比如舞龙舞狮等等。从汉朝起,每逢过年,亲朋好友都要相互拜年宴请,献上美好的祝福,祈盼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诸事顺利。


    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最隆重的节日。他虽然起源于中国,但在东亚、东南亚一带也很盛行。

    春节的起源比较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人类的文化无不都是从神话传说开始,这是最原始的信仰。对神灵的崇拜,衍生出宗教,让人类能够以某种凝聚力团结在一起。其实人类的单兵能力并不强,但是群体作战,没有任何一个物种是人类的对手。所以说,能够虚构一些故事是人类的重大的进步。民间有关年的传说很多,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上古时期,有一种凶神恶煞的怪兽,叫做年。身长十数尺,眼若铜铃,来去如风。每年除夕的时候,都会出来害人,所以人们把这几天称之为年关。在与年的斗争中,人们慢慢发现年害怕三样东西:红色、火光和巨大的响声。

    于是后来的人们在除夕年兽将要到来的时候,聚集到一起,贴红纸(后来逐渐改为贴桃符或贴红对联),挂红灯笼,放鞭炮等等,目的就是为了赶走年兽。后来年吓得不敢再来了,但是这些习惯却形成了一种习俗传承了下来。

    不过这种说法后来遭到学者的质疑。因为春节诞生较早,可以追溯到尧舜禹时代,而纸的改进是在汉朝,对联、火药的发明都是在宋。春节的习俗应该是在后来不断的演绎而来。与西方信仰上帝不同,中国人信仰的是祖先。经考证春节的起源,与上古时期的祭祀有关,后来的发展,也不断融入敬天法祖,慎终追远天人合一的儒家文化。

    因为春节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深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的东南亚各国,也仿效中国过春节。这还有一个小插曲,美国成春节为中国新年,遭到了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各国的抗议。于是,美国改称为亚洲新年或者农历新年。但是中国青年又不乐意了。

    其实,完全没必要。这恰恰说明了古代中国国力的强盛和文明的发达,是我们的骄傲。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和国家过春节,也是中国软实力提升的象征。不过在中国,春节反而沦落为吃喝玩乐的节日,渐渐失去了文化的内涵,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我们应该以春节为契机,向世界推广中华文化。如果有一天,全世界到处都是馒头店而不是面包店,那才是中国真正强盛之时。

    历史,素颜一些会更美。我是素颜历史,期待您的关注。

    六甲番人希望能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尽微薄之力,从今日开始,每天一文介绍传统文化习俗,希望大家关注我。今天介绍的是“春节”,春节是怎么来的?古代也是称为春节吗?且听六甲番人介绍一二。

    一、古代有春节吗?

    “春节”的正式名称实际上是民国时期才出现的,在之前,春节还有以下名称:

    1、民间俗称:年节、新年、大年、新岁;

    2、先秦时期:上日、元日、改岁、献岁;

    3、两汉时期:三朝、岁旦、正旦、正日;

    4、魏晋南北朝: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

    5、唐宋元明清:元旦、元日 、岁日、新正、新元。

    从以上可知,春节就是农历新年,是农历年首,实际上,也就是古代的元旦,不过现在我们的元旦是指西历1月1日,不再是农历正月初一了。

    二、古代的新年一直是正月初一吗?

    古代的新年来源于帝舜,当时他继承了尧为天子,祭拜天地,当日便被人们定为新年第一天,一直到夏朝都是以正月初一为新年。

    商朝建立之后,将十二月初一定为新年第一天,而后来的秦朝以十月初一为新年,一直到汉武帝时,根据《太初历》才又将新年的正月改回孟春一月。

    三、春节和立春是同一天吗?

    春节是有可能和立春同一天的,但很少出现。立春是根据太阳和地球的相对位置而定的,也就是太阳到达黄经315°时的那一天,一般是在阳历2月3-5日。而春节是正月初一,是根据月亮和地球的相对位置而定的。

    四、生肖是从春节开始计算的吗?

    这个问题困惑了大部分的人,很多人在除夕夜守岁时都会和孩子说,又大一岁了,然后跟着又说明天你就属什么生肖了。

    其实这是不对的,生肖的开始计算日应该是立春日。举个例子,2018年立春时间2月4日 5:28:25之前出生的孩子都是属鸡的,之后到2月16日春节之间的孩子还是应该属狗。

    以上是关于春节起源、转变和时间方面的介绍,关于春节的习俗,明天再见,也请您关注:六甲番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在中国历史上春节是指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在中国历史上春节是指什么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在中国历史上春节是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