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民国历史上的真实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民国历史上的真实故事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 隐秘而伟大莫干山事件是真实的么
  • 民国以前,黄河有几次人为决堤事件?为何要决堤
  • 隐秘而伟大莫干山事件是真实的么

    隐秘而伟大莫干山事件是一部虚构的电视剧,不是真实的历史事件。该剧以1941年的上海为背景,讲述了一名菜鸟警察成长为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虽然该剧中的部分情节和人物可能是基于真实历史事件或人物改编的,但故事情节和事件本身都是虚构的,而非真实的历史事件。

    隐秘而伟大莫干山事件是一段真实的历史故事。据传,1949年,国共内战期间,国军在莫干山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撤退。在恶劣的天气和地形条件下,国军成功突围并保留了实力,被誉为“隐秘而伟大”的莫干山事件。虽然存在不同的历史解读和争议,但大多数历史学者认为这一事件确有其事,并对国军当时的战术和战斗力给予了高度评价。

    民国以前,黄河有几次人为决堤事件?为何要决堤

    谢邀。历史上黄河下游决堤频繁,自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中,决口泛滥的年份达543年,甚至一场洪水多处决堤,总计决堤1590次,大改道五次,灾害之惨烈,史不绝书。

    民国以前,黄河有几次人为决堤事件?为何要决堤 - 华夏历史

    1642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第三次围攻开封,黄河突然决堤,起义军与百姓淹死无数,水又倒灌进开封城,开封城内百姓也淹死大半。历史学家分析,很可能是明朝军队偷偷掘的堤作的孽。

    清朝康熙年间,关于治理黄河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康熙皇帝在靳辅、于成龙等官吏间犹疑、辨析,寻找能治理好黄河的水利专家。最终黄河大治,保证了近二百年的安全。

    1938年,抗战前期,蒋介石在花园口掘开黄河大堤,放水淹死了一批日本鬼子,但也淹死了更多的中国百姓,造成荒野千里的黄泛区。

    1960年,三门峡水库建成投入使用。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水利学家黄万里坚决反对建造,被打成右派。进入21世纪,当年的设计者承认三门峡水库设计有误,应该炸掉。

    1960年,三门峡水库建成投入使用。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水利学家黄万里坚决反对建造,被打成右派。进入21世纪,当年的设计者承认三门峡水库设计有误,应该炸掉。

    黄河由于将黄土高原的泥土带到中下游地区,久而久之在河南孟津以下都成为地上河(悬河),孟津之下的黄河屡屡决口,黄河水泛滥成灾。据历史记载:

    1、公元前2000年至1985年的3985年中,中国发生较大的水灾有1029年,其中黄河流域发生较大的水灾有617年。

    2、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中,决口泛滥的年份达543年,甚至一场洪水多处决溢,总计决溢1590次。

    那么多达1590次决堤溢出事件之中到底人为的情况有多少次呐?待我细细道来。(根据历史记载统计)

    一、赵文王决堤漳水,阻挡魏军(公元前281年)。

    也许有人说漳水属于海河水系不属于黄河水系?其实这是一个误解。漳水又称衡水、衡漳,“漳”的意思是“横”的意思,古人因为漳水经常变道泛滥所以才有了“漳水”这样的称谓。公元8年之前,漳水属于黄河水系,之后属于海河水系。

    根据《史记.赵世家》记载,公元前281年,赵惠文王于这一年决堤漳水,水淹魏军,阻挡魏军前进的步伐。因漳水当时属于黄河水系,所以应该算是最早决堤黄河的记载了。

    其实这事和乐毅伐齐有关,乐毅在关键时刻被猜忌,只好逃到了赵国避难。公元前283年,秦国派遣使者联系赵惠文王,希望秦赵联合再次攻打齐国,这时的齐国只剩下两座城池还没有被攻下,有一些地方处于无主的状态。秦国的目的就是把强大的齐国再度打击,让齐国彻底不能翻身。

    齐襄王派遣苏秦的弟弟到赵惠文王之处做说客,说动了赵王,赵王决定不联合秦军再次攻打齐国。这下惹恼了秦国,秦国伺机报复赵国。

    《史记》记载,公元前282年,投奔赵国的乐毅攻打魏国的伯阳,并占领了。公元前281年,魏国联系秦国攻打赵国的石城等两座城池,让秦国占据了这两座城池。于是乎,赵惠文王到卫国的东阳地区,决堤漳水,阻挡魏军,看来当时魏军和秦军之间是相互配合的。(赵惠文王剧照,手下有蔺相如、廉颇、平原君赵胜、赵奢等,他下令决堤漳水,黄河的支流之一)

    二、水淹大梁城(公元前225年)。

    战国时期的大梁城也即是今天的开封城周边地区,黄河“悬河”距离此地并不远,作为都城有天然的缺陷。

    公元前225年,秦国大将王贲率领秦军攻打魏国,一路狂飙到大梁城下。无奈大梁城十分坚固,屡次进攻都不能攻破大梁城的防守。

    当时正值初春时节的春汛,王贲命令在大梁城西北黄河之下修渠道,直通大梁城下。恰在此时,春汛到来,又值春雨连下十几天,黄河水势汹涌。王贲亲自指挥决堤黄河,黄河水顺着渠道直冲大梁城,大梁城城墙大都是土质,不久就多处出现倒塌。

    王贲率军趁机攻入大梁城,灭亡魏国,将魏国土地收入囊中。(王贲剧照,下令决堤黄河,水淹大梁城,灭魏国)

    三、朱温家族,三次决堤黄河。

    朱温及其后代决堤黄河达到三次之多,主要原因并不是专门因为军事的缘故。

    1、896年第一次决堤黄河

    896年,当时朱温驻守滑州,也即今天的河南滑县。当时因为黄河水位暴涨,随时有溃堤的危险,朱温驻守的滑州城有灭顶之灾。当时朱温为了保护自己驻守的滑州,于是决堤黄河,让黄河分成两道水流,滑州城在这两条水流中间。

    朱温保住了自己的滑州,却淹没了大片的土地和人民。

    2、918年谢彦章决堤黄河

    朱温死后的梁末帝抵挡不住李克用的唐军,于是经常利用黄河水阻挡李克用的军队进攻。918年,后梁大将谢彦章决堤黄河,水淹曹州、濮阳,有效的阻碍了李克用军队的进攻。至于田地和人民在他们心目中没有什么分量的。

    3、923年段凝决堤黄河

    923年,后梁大将段凝在河南酸枣地区决堤黄河,酸枣也即是现在的河南延津附近地区。

    纵观后梁频频利用决堤黄河来阻挡李克用的军队,可见其离灭亡也不远了,同年后梁灭亡。(朱温及其家族三决黄河口)

    四、南宋杜充,李固渡决堤黄河(1128年)。

    杜充是南宋初期的丞相,后来叛逃到金国,是岳飞曾经的顶头上司。虽然他没有多少本事,却自比韩信。

    杜充在接替去世的主战派宗泽之后担任开封府留守,金军在完颜宗望的率领之下南侵,他不和金军对抗,而是早就打定了主意,准备决堤黄河,用黄河水阻挡金军南下的步伐。

    他选择了河南滑县和河南汲县之间的李固渡决口黄河,黄河水在河南濮阳和山东东明之间流过,经过山东巨野、鱼台注入泗水河入海,形成一条水上阻碍,阻挡金军骑兵的快速南下。(杜充像,岳飞曾经的顶头上司,后投降金朝)

    五、蒙古军队两次决堤黄河。

    1232年,金哀宗迫于蒙古军队进攻,逃离开封到了归德府,归德也即是现在的商丘城区的一部分。

    金哀宗及其高层商议扒开黄河水淹蒙古军队,派出的部队却被蒙古军队击溃了。蒙古军队一审问,发现居然金国使用这样的损招,于是乎,蒙古军队也直接用金军的套路,扒开黄河凤池口,水淹归德城。

    1234年,南宋军队由南而北进攻,占据黄河以南的商丘、汴梁、洛阳等战略要地。为了阻止南宋军队占据汴梁城,蒙古军队在汴梁城北的寸金淀决口,水淹汴梁城。

    六、1642年的水淹开封。

    1642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第三次围攻开封城,正当激战之时,突然之间黄河决堤。开封城一片汪洋,百姓死伤无数,而在城外进攻的农民起义军损失巨大。

    如此丧尽天良的大事件,居然在《明史》中没有人敢于承担把决堤黄河的事情承担下来,一般认为,干这件事的是明朝的那些官员们,只不过谁也不敢出来承认。

    后来在《桃花扇》小说中,称这一计策是侯方域(复社领袖,复社是东林党的灵魂)出的计划,也即是复社及其东林党的那批明朝官员干的事情,这应该是自己露出的端倪吧。(李闯王绘画,第三次围攻开封,遭遇明朝官员决堤黄河水淹开封,百姓和农民军损失惨重)

    七、存疑的黄河人为决堤——八百里水泊。

    944年,后晋晋出帝石重贵为了阻挡契丹军队的进攻,在河南滑州决堤黄河,水淹汴梁、曹州、单州、濮阳、郓州等地。

    这次决堤黄河,在山东境内形成了所谓的“八百里水泊”,不过此事有点疑问,不敢妄下结论。

    纵观历史上人为决堤黄河的重大历史事件来看,决堤黄河主要是因为军事用途,其次才是安全原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民国历史上的真实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民国历史上的真实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民国以前 黄河有几次人为决堤事件?为何要决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