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历史文化短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历史文化短板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 《洗冤录》作者,法医学之父宋慈,为何没有进入《宋史》
  • 《洗冤录》作者,法医学之父宋慈,为何没有进入《宋史》

    《洗冤录》虽然影响很大, 但宋慈只是一个技术人才而已,不够格进入《宋史》。况且中国自古有重科举而轻技术的惯例,这就更决定了宋慈不够格进入史书。

    历史文化短板 - 华夏历史

    《宋史》主要内容和收录

    《宋史》共四百九十六卷,分为四十七本纪(记载历代皇帝),一百六十二志(记载天文、历法、律志、礼仪、音乐等),三十二表,二百五十五列传。

    如果宋慈进入宋史,当列为列传。但列传主要是后妃、王朝宗室、文官武将、才子佳人。宋慈作为一个专业技术人员,职务充其量是一个“仵作”,只是著作了一本书,并不符合进入正史的条件。而且在古代, “仵作”等“贱役”历来不被人们所重视,也就肯定不会为其著史了。

    我认为原因可能是他的官职一直不算高,让我们看一下他的履历表

    1.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年),中进士乙科,授鄞县县尉(掌管治安,从九品),因父丧而未赴任。

    2.服丧期满,授信丰主薄(掌管财务,从九品,位在县尉之上)。先后知长汀、通判(掌管财赋)邵武军,又通判南剑州,辞官不就,改差干办诸军粮料院(掌管军队粮草分拨,号为储才之地)。后知常州,赈济饥荒有功,进一官。以司农丞(阶官,正八品)知赣州,后被弹劾免职。

    3.起家知蕲州,赴任途中改任提点广南东路刑狱公事。再改任提点江南西路刑狱。后兼知赣州。又调任提点广南西路刑狱,境内大治。以朝散大夫(阶官,从六品)、直秘阁(贴职,正八品)提点荆湖南路刑狱。

    4.湖南安抚大使陈韡辟为行府参议官,以参谋功进直宝谟阁(贴职,从七品)。再以朝议大夫(阶官,正六品)、直焕章阁(贴职,从七品)知广州、充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掌管本路军事行政),卒于任上,年六十四岁。

    这么看宋慈在二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只是先后四次出任广东、江西、广西、湖南四处刑事长官而已。

    宋慈被中外法医届尊为鼻祖,并创作了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但是翻遍二十四史中最庞大浩瀚的《宋史》,竟然找不到关于宋慈一点蛛丝马迹。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官阶太低,没有资格?

    可能大多数人知道宋慈,都是因为2005年那部火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大宋提刑官》。所以,大家一般都只知道宋慈担任过提刑官的职务,就好像提起包拯就想到开封府一样。

    那这提刑官到底有多大呢?提刑官的正式名称叫做“提点刑狱公事”,是提点刑狱司衙门的最高长官。从宋太宗年间开始,朝廷在每一路(宋代行政区划单位,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省)会设立提刑司,主要管理辖区内的刑事案件,也可以监管辖区的下属官员。

    “掌察所部之狱讼,而平其曲直;所至审问囚徒,详复案犊。凡禁系淹延而不决,盗贼通窜而不获,皆劾以闻”。——《宋史•职官志》

    作为一省的最高司法长官,提刑官可是四品大员,这官阶可不低了。而且还是由中央直接任命,对中央直接负责。

    除了多次担任提刑官,宋慈最后可是做到了掌管一路军政大权的广东经略安抚使,这可是二品以上的封疆大吏。

    经略安抚司,经略安抚使一人,以直秘阁以上充,掌一路兵民之事。——《宋史•职官志》

    所以,要是说因为官阶低进不了《宋史》,我觉得应该不会吧。毕竟在《宋史》里面,比宋慈官小的可是大有人在,甚至还给宦者、奸臣、叛臣、蛮夷等来作传立说。

    不受理学家待见的理学家

    那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我认为,这个答案还应该从《宋史》本身去找。

    “(《宋史》)大旨以表章道学为宗,余事皆不甚措意”。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宋史》最推崇道学,而尤以朱元晦(朱熹)为宗”。

    ——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

    《宋史》遵循的思想是道学(理学),并创新性地设立了《道学传》,程颢、程颐、张载、邵雍、朱熹等纷纷入传,还有《忠义传》《孝义传》《列女传》都是宣扬道学思想的。其中,《忠义传》里的人物竟达278人之多。由此可见,《宋史》的编纂选材都是在理学的大背景下进行的。

    宋慈没能入选,或许就与此有关。您想,宋慈每天干的都是啥工作,与白骨和死尸打交道,这些本该仵作的干的活儿,怎么能入得了那些正襟危坐高高在上的理学家们的眼呢?尤其是一些验尸方法,更是有违理学家们所说的“纲常礼教”,怎么能受理学家们的待见呢?

    凡验妇人,不可羞避。……若无身孕,又无痕损,勒坐婆定验产门内,恐有他物。——宋慈《洗冤集录》

    其实,宋慈本身就是个理学家,他的验尸勘骨体现的不正是理学所提的“格物”吗?而且,宋慈是正儿八经的理学门生。宋慈曾拜自己的同乡,也是朱熹的优秀弟子吴稚为师,这样说的话宋慈也算是朱熹的徒孙了。后来宋慈又拜在理学大家真德秀门下。所以,宋慈也是个根正苗红的理学生了。

    但是,宋慈所格的“物”与朱子们所格的“物”不一样,宋慈所奉的“理”与朱子们所奉的“理”也不一样。宋慈断狱相信的是验尸格目,而朱子们断狱主张的是春秋大义、纲常++。

    “凡有狱讼,必先论其尊卑上下,长幼亲疏之分,而后听其曲直之辞;凡以下犯上、以卑凌尊者,虽直不右。”

    ——朱熹《朱文公文集·卷四十》

    所以,宋慈入不了主打正统理学的《宋史》也就不足为怪了。

    最浩繁的史书也是最粗糙的

    宋慈没被写入《宋史》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就是,被漏掉了。

    粗糙是《宋史》的又一个大特色。元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元顺帝下令修辽金宋三朝国史,至正五年(1345年)完成。将近700万字的三本史书,成书时间只用了两年零七个月,而且时值元朝灭亡的前夕,编纂工作的草率可见一斑。

    整体来说的话,《宋史》的编纂太不走心了。结构混乱,编排失当,没有对史料进行仔细的鉴别,也没有进行认真的校对,竟然还出现一人两传的现象。不过也算不错了,毕竟《宋史》是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了。

    另外,《宋史》北宋记载比较详细,南宋记载比较简略,尤其是南宋宁宗以后的史实“罕所记载”,比如《文苑传》里,北宋文人多达81名,而南宋仅占11名;《循吏传》里,南宋竟然一个人都没有。不巧的是,宋慈正是生活于那个在《宋史》中没多少存在感的年代。

    虽然列传在《宋史》中占的篇幅很大,入传的人物有两千八百多人,但缺漏的比较有名的人物仍然不少。宋慈可能不幸地就是其中一位。

    结语

    综上所述呢,宋慈没有出现在《宋史》里,很大原因是《宋史》自己的问题。但是《宋史》的遗漏并没有埋没宋慈的光辉伟绩,他和他的《洗冤集录》在今天仍然熠熠生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文化短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文化短板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历史文化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