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司马迁写历史记的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司马迁写历史记的故事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汉代司马迁的《史记》中的故事有哪些
司马迁所写的东西基本都在《史记》当中了,其他主要文章还有《报任安书》。司马迁写并不是历史故事,而是真实的历史。如果你想看故事的话,《史记高祖本纪》开头的一部分算是传奇类的小故事了。
《史记》有什么故事
《史记》中鸿门宴,完璧归赵,破釜沉舟,指鹿为马,纸上谈兵等故事。1、鸿门宴。
指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
2、完璧归赵。
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3、破釜沉舟。
出自秦末的巨鹿之战。
项羽为报叔父项梁之仇,亲率二万精兵进攻章邯。
渡江前命令兵士打破煮食用的釜镬,渡江后凿沉舟只,只带三天干粮。
4、指鹿为马。
该成语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权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
5、纸上谈兵。
是一个汉语成语,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司马迁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说司马迁就不得不提到《史记》。
历史上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其实是写了三个版本的,就是给不同的读者看的,为什么呢?其实是为了避免杀身之祸。下面我就为大家盘点这三个版本的分别对应的读者。
第一个版本:老百姓
这个版本很注意通俗易懂,就是用白话文写的,没文言文那么高大上,就算拿到现在那也是小说级别了,就是因为这版本太易懂,读的人就多了。老百姓也互相抄来看。但纸包不住火的,就这样传到了汉武帝的手里。汉武帝一看虽然这本书和他那本目录,书名,字数也差不多相同,但涉及到汉武帝的那篇却有不少的咒骂和嘲讽,汉武帝大怒下令禁止了这本书,但老百姓就是这样你越禁,好奇心越重。要知道史记在汉魏时期可是禁书啊!
第二个版本:汉武帝
要知道汉武帝和司马迁那可是有仇的,就算再公正的人,被阉了。心里也会出现问题的,男人的痛大家都懂!这部版本是写给皇帝看的,自然充满了溜须拍马,把里面大量讽刺皇帝的句子或章节全部都修饰一番或者删除。汉武帝还以为是歌颂自己的,就自掏腰包印刷了好几本发给自己身边的大臣们看。
第三个版本:给自己看的
由于这版本是写给自己看的,当然不用粉饰修辞了,就相当于现在都日记,里面当然充满了愤怒,吐槽这个世界的冷酷无情,寂寞空虚冷。因此这版本是最真实的,可惜被司马迁带到坟墓里去了。
流传到现在的版本和司马迁的原稿是差距是很大的,这可是有科教频道证明的不是我乱说的
西汉做新媒体这行很难
大V云集,市场饱和
每个人手机里的自媒体号
多不胜数
不搞点标题党鸡汤,蹭点时政热点
都难以立足!
但是,有一个人!
他不care流量,不迎合粉丝
做没人愿意做的工作
实打实地记录3000年的历史
一写就是13年
司马迁,字子长,陕西韩城人
(也有人说是山西河津人)
出身高知家庭
祖上世代在国家档案局上班
(当史官)
不过,司马迁从来不是
读死书的书呆子
俗话说
“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
20岁那年,他就抓起了背包
过长江,登庐山,观钱塘
上姑苏,望五湖,访齐鲁
……
从南浪到北,浪遍了江淮和中原
浪出了顶级背包客的水平
主要是做实地考察
因为经历过远方
浪够了回到家的司马迁
从此产生了一个疯狂的念头
确切来说
这个疯狂的念头来源他老爸司马谈
老爸司马谈希望
“父子同心,其利断金”
把春秋到汉朝的历史细细地捋一遍
司马迁不满足
他想做的,是要写一部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横跨历史三千年
史上最牛逼的通史,没有之一!
35岁那年,司马迁子承父业
担起了档案室室长(太史令)的职位
从此开始了他
牛逼轰轰的雄心大计
可是没有人会料到
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临
当史官这个行当
被删贴、封号,请喝茶
是常有的事
只要不太过火,至少性命无忧
就在司马迁刚刚准备好了鸡血
万万没想到
竟然因为瞎说了几句大实话
招来了杀身之祸
李陵事件:李陵,西汉将军,李广孙子。曾率军与匈奴作战,战败投降匈奴,汉朝夷其三族。公元前99年,司马迁为李陵辩护了几句,遇上了飞来横祸。
按说李陵和司马迁的关系
虽然大家都是公务猿一起上班
但是!
俩人论家世、地位都相当悬殊
基本上连社交好友都不是
更别说点赞了
像司马迁这种有良心
敢讲实话、表达自己价值观的媒体
除了朕,也就只有他了
上头把他抓起来以后
很快就判了他死刑
根据当时的法律
面临死刑的人不想死有两种办法
一是花50万钱免死,二是接受腐刑
(腐刑=阉割)
在生和死面前
一般人都会认为
能花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问题是没有钱
那么50万钱是什么概念呢?
按《居延汉简甲编》记载
在汉武帝时期,一石粮食=35钱
那么司马迁作为太守令
年薪600石,也就是2.1万钱
也就是说,50万钱
相当于他
不吃不喝白干24年
才能凑得完
除了工资他根本没钱
连借钱都没人愿意,因为穷逼还不起
所以他不想死唯一的选择
就是腐刑
司马迁觉得受腐刑很丢脸,几乎想自杀
可是身为一个编辑佬
每每想到稿子还没写好
他忍了!
腐刑后的司马迁没有怨天尤人
晚上也不再搞什么夜生活了
而是省出时间
安安静静地继续写稿
后来汉武帝对他的表现很满意
还给他升职加薪
(从太史令升职到中书令)
在别人看来
“尊宠任职”也许很光鲜体面
只有司马迁心里知道自己有多苦逼
直到公元前91年
司马迁在公众号更新了最后一篇文章
从此淹没在历史的洪流里
再无更新
《史记》(又名《太史公书》)
全书总共码了52万字
从上古黄帝时代一直码到汉武元狩元年
成为了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连鲁迅都忍不住夸
司马迁选择了一条冷门的路
直至若干年后
才终于跻身中国文化的超级大IP
我们也只能从他留下的著作里
瞻仰他的风采
但好在!
千年后的今天
还有一个新媒体大V继承了
司马迁的衣钵
横能讲历史,竖能讲段子
为普及国人的史实全力以赴
没错,他就是
朕说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无颜耻之人)
【喜欢作者的清奇文风和脑洞漫画,欢迎关注:朕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司马迁写历史记的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司马迁写历史记的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